M58單發直列裝藥,或者叫排雷直裝藥。安裝在由裝甲車或輪式車牽引的拖車上,通過火箭推進穿越雷場,爆破排雷,一次可開辟出一條8×300米的通路。
車轍寬掃雷輥,由兩個加固加重的滾壓裝置組成,伸出在坦克的前方,用其重量壓發地雷爆炸。
全寬度耙雷機,安裝在M—60坦克或M728戰鬥工程車的刮土鏟上,可清除沙土下30厘米的地雷。
M728戰鬥工程車,可以為工兵清除碎石,填充防坦克戰壕等。
裝甲架橋車,可以運輸、架設和回收跨度為18.3米,戰鬥載重60噸的橋梁。由M48和M60型坦克底盤改裝而成,用於突破防坦克壕等。
第四路部隊進攻態勢
第四路進攻部隊美海軍陸戰隊在其司令沃爾特?布默中將的指揮下繼續展開進攻。
沃爾特?布默,1961年畢業於杜克大學,然後參軍。
曾經兩次在越南戰場服役,一次是1966—1967年,另外一次是在1971年。後來任美國海軍學院管理學教官、第4陸戰師主任、陸戰隊安全警衛營營長和陸戰隊總部公共事務處主任、第4陸戰師師長等職務。海灣危機後被任命為美軍駐海灣地區第1陸戰隊遠征部隊司令。
美國海軍陸戰部隊25日的進攻很艱苦。
第1陸戰師在天亮的時侯恢複進攻,但在布爾甘油井附近遇到了伊拉克軍隊的強大反擊,伊拉克軍隊集結起一支強大的坦克部隊,從北向南發起反擊。而且,這支伊拉克坦克部隊裝備有很多先進的蘇製T—72坦克。
T—72坦克是蘇聯戰後生產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其戰鬥全重41噸,裝有125毫米滑膛炮一門,並帶12發穿甲炮彈和高爆殺傷炮彈。使用脫殼穿甲彈在2000米距離上可垂直穿甲300毫米,采用自動裝填機,火炮發射速度可達每分鍾8發。T—72坦克還裝備有一支口徑7.62毫米機關炮和一支口徑12.7毫米機關炮。火控係統配備有電子計算機、紅外夜視鏡、激光測距儀等裝置。T—72坦克的發動機功率為573馬力,最高時速80公裏,涉水深1.8米。坦克車體前部采用了三層新型複合裝甲,水平厚度達500多毫米。車體內部安裝了摻鉛塑料封襯,能抵禦中子輻射的殺傷作用。外形低矮,不易被擊中。
反擊中的伊拉克軍隊運用T—72坦克與陸戰1師糾纏在一起,展開近距離對射,伊軍頑強的進攻曾經一度打到距離師指揮部300米的地方。這場戰鬥進行了幾個小時,多次出現近戰場麵,美國海軍陸戰隊與伊軍混戰在一起。後來,多國部隊方麵派出了AH—IW攻擊直升機和AV—8B攻擊機同坦克和輕型裝甲車輛相配合,才打退了伊軍的反擊。戰鬥結束時,第1陸戰師摧毀伊拉克軍隊坦克和裝甲車100多輛,俘虜伊軍1500多人。第1陸戰師完成了奪取艾哈邁德傑拜爾機場後的鞏固工作,然後推進到距離科威特市僅10英裏的地方原地待命。
在此次戰鬥中,美海軍陸戰1師使用的輕型裝甲車也是較新的作戰裝甲車輛,1985年裝備部隊,主要功能是負責偵察、警戒和運輸兵力。推進柴油發動機275馬力,地麵最大速度每小時100公裏,水麵每小時9.6公裏,最大行程660公裏,最大爬壕寬度2.06米,最大爬坡度60%,最大側向傾斜麵30%。該裝甲車乘員7人,戰鬥全重12.8噸。車上裝備的武器有:“陶”式導彈、7.62毫米M240機槍。
海軍第2陸戰師在25日這一天向盤踞在科威特市北麵和西北麵高地上的伊軍防禦陣地進攻,在進攻中,第2陸戰師以“老虎旅”為左翼,以第6陸戰團為中央,以第8陸戰團為右翼展開。
中央一路第6陸戰團在進攻中也遇到了伊拉克軍隊一個裝甲師的反擊,伊軍這個裝甲師由於多國部隊的飛機轟炸,發動反擊時兵力已經不足1個旅,但組織的反擊仍然很頑強。第6陸戰團通過呼叫近距離空中支援和地麵炮兵支援,同時用本團坦克和反坦克導彈火力,擊退了伊軍裝甲部隊發起的這次反擊。
左翼“老虎旅”推進到科威特西北麵代號為“冰糖盤”的目標地域時,遭到伊軍第3裝甲師和第1機械化步兵師憑借預設陣地和建築物的頑強抵抗。當時天氣不好,再加上燃燒的油井散發出的濃煙,能見度很差,隻有幾米遠。在這種情況下,“老虎旅”的部隊使用光學觀察器材占有了優勢,同伊拉克守軍展開了激戰:
“虎”旅的官兵們不慌不忙地操縱先進的光學瞄準儀,透過層層黑幕搜索目標,把一個個伊軍坦克的影子牢牢地套在瞄準鏡裏,計算機轉瞬間算出一連串射擊諸元,炮手果斷發炮,炮彈有如神助,劃出美麗的弧線,精確地飛向目標。伊軍坦克連連中彈,爆炸聲中,車體碎片伴著濃煙和烈焰騰空而起,有幾次,整個炮塔連根拔起,像被砍掉的頭顱,飛到3—4層樓高的空中,驚得“虎”旅的炮手們都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