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沒收了成千上萬張科威特護照。為防止這些護照為恐怖分子所用,美國聯邦調查局還加強對每一個持伊拉克或科威特護照入境的人的照相和指紋印的檢查。
同時,美國聯邦航空公司通知各航空公司,有140個埃塞俄比亞護照被偷。據認為,這些護照已經落到了中東恐怖組織手中。
美國政府還告誡居住在國外的美國僑民要隨時與美國大使館保持聯係,隨時注意自己是否被跟蹤,並盡可能留在家中,遠離西方人常去的公共場所,以防不測。
中國記者朱幸福、陳嘉立報道了當時美國國內的這種緊張氣氛:美國全國加強了警戒。警察全部出動,在街頭巡邏。白宮、五角大樓、政府大廈和軍事基地不得不加強安全防範措施,所有進出這些地方的人都必須出示證件。
從16日起,美國國內所有機場都采取了嚴格的安全保衛和安全檢查措施,隻有持有當天機票的乘客才能進入機場,而且必須提前90分鍾到達接受安全檢查。軍事基地當局忠告軍人不要單獨上街,外出開車時要把車窗搖上。由於紐約警察局15日那天接到50個可疑行李“炸彈”電話,市民們人心惶惶,快餐飯盒已經不讓帶進股票市場。人們紛紛搶購奶粉,洗澡缸裏盛滿了水。
聯邦調查局已經在全國各大城市成立了“反恐怖主義指揮中心”,並要求與16000名警察組成的警察當局交換有關“恐怖主義”分子的活動情況。聯邦調查局官員透露,忠於薩達姆總統的突擊隊員在幾周前就已進入美國、西歐和一些中東國家。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恐怖活動研究專家開普曼估計,受薩達姆控製的突擊隊員人數少則幾百人,多則1400人。司法部官員前天證實,聯邦調查局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來,已經挫敗了5起恐怖活動和陰謀。
歐洲也針對恐怖活動加強了防範措施。
歐洲共同體12國外長1月22日夜間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加強邊界控製並監視“危險的”外國人。12國已經將這一決定通知了歐共同體中的穆斯林地區。
歐洲議會一個8人代表團原定2月4日訪問馬尼拉,但那裏傳說有恐怖分子活動,由於擔心發生恐怖活動,因而沒顧得上同菲律賓政府外交部打招呼就取消了對馬尼拉的訪問,引起菲律賓外交部的不滿,成了一起外交事件。
在英國倫敦的兩家最大的機場,除警方保持高度戒備外,還有軍隊裝甲車協助值勤,加強防範。同時英國還將部分有前科的伊拉克人遞解出境,並在港口及海岸線增派安全人員。英國倫敦希思機場已由配備輕型坦克的英國軍隊執行巡邏任務。
法國有關部門製定了一項機密的反恐怖分子計劃,凡敏感地區及所有機場均加強檢查措施,並設立由警察、憲兵、海關等單位組成的“安全行動小組”。
意大利羅馬機場的警察的裝備也由平時的手持警棍改為衝鋒槍。
歐洲國家還效仿美國,以“兩國關係與外交人員數目不相稱”為借口,出現了驅趕中東人的浪潮。
英國在戰爭爆發前就已經驅逐了28名伊拉克外交官,在開戰後又驅逐了14名伊拉克人。
法國趕走了14名伊拉克外交人員。法國還在1月22日趕走了116名突尼斯人、摩洛哥人和阿爾及利亞人。
希臘趕走了23名伊拉克使館人員。
比利時趕走了7名伊拉克外交人員。
荷蘭趕走了5名伊拉克外交人員。
2月5日,土耳其要求伊拉克減少駐土耳其大使館三分之一的人員。12名伊拉克外交官和13名使館工作人員在1-2周內離開土耳其回國。在這批離開土耳其的伊拉克大使館人員中,級別最高的外交官是武官邁迪姆邁特上校和政務參讚阿雷格巴維。
2月17日,瑞典政府宣布,4名伊拉克外交官為“不受歡迎的人”,並已經於15日驅逐出境。原因是他們從事“移民中的間諜活動”。瑞典當局還懷疑他們在計劃搞暴力活動。
一些參加了反伊聯盟的阿拉伯國家也積極開展了反恐怖活動。
埃及成立了一個高級委員會來協調反恐怖措施,保護重要工業區的安全,防止蘇伊士運河遭到破壞,埃及的海軍部隊和運河救援單位,已經開始用水雷探測器在清理水道。埃及政府為防止恐怖分子破壞,關閉了所有博物館和旅遊點。
黎巴嫩保安部門加強了在貝魯特地區的巡邏和其他安全措施,對西方和海灣國家在黎巴嫩的機構進行重點保護。但是,美國和英國大使還是不放心那裏的恐怖分子活動,在海灣戰爭爆發後不久就返回本國。
亞太地區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加強了反恐怖措施。
菲律賓軍方在海灣戰爭爆發時,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對首都馬尼拉的一些重要設施加強了戒備。馬尼拉國際機場加強了保安措施,防範的目標是搭乘“西北航空公司”、“聯合航空公司”、“英國航空”、“國泰航空”、“大韓航空”和“日本航空”的乘客。馬尼拉機場已經采取“全場緊逼盯人”防衛,每個乘客都成了被盯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