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戰爭的停火良久的反思(1)(1 / 3)

一、海灣戰爭的停火

就在科威特人民歡呼解放的時侯,世界各國的政治家們也麵臨了一個問題:當地麵戰鬥就要結束之時,多國部隊至少占領了伊拉克南部超過2.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即以伊拉克薩勒曼市為基點,往西南到沙特邊境重鎮臘夫哈,往東北到幼發拉底河,再沿幼發拉底河往東南(不包括巴士拉市)的一塊平行四邊形地帶。這一麵積占伊拉克領土麵積的15%,要比整個科威特還要大。

美軍所在地距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僅有150英裏(240公裏)。

而且,占領伊拉克領土的多國部隊人數約20萬,主要是美軍第7軍的第1裝甲師、第2裝甲師(欠1個旅)、第3裝甲師、第1騎兵師和第1機械化步兵師,第18空降軍的第101空中突擊師、第82空降師(欠1個旅)和第24機械化步兵師,以及法國第6輕型裝甲師和英軍第1裝甲師。這些部隊都是多國部隊的主力。

也就是說,如果多國部隊繼續向前推進,幾天之內拿下這兩座伊拉克大城市是沒有問題的。那麼,是繼續進攻巴士拉和巴格達,徹底摧毀伊拉克軍事力量,占領伊拉克,逮捕薩達姆以及摧毀其政權呢?還是見好就收,就此打住?

這是在科威特解放之後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

多國部隊占領伊拉克的領土是事先已經計劃好的。

早在1991年2月24日地麵戰鬥打響的當天,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阿斯平就向新聞界透露:多國部隊在地麵戰鬥結束之後將會占領伊拉克一部分領土,作為商談戰後海灣安全的籌碼。美國此舉有如下考慮:

第一,如果薩達姆?侯賽因政權在近期內仍然執政,美國即可以利用這支占領軍向伊拉克施加壓力,逼其步步退讓,為最終搞掉薩達姆?侯賽因政權創造外部條件。

第二,如果伊拉克國內親西方勢力或溫和派軍人發動政變後取代了薩達姆?侯賽因,美國便可以隨時通過軍事援助給新政權撐腰。

第三,如果伊拉克因薩達姆?侯賽因政權勢力衰竭而導致內亂,美國將借助這支占領軍威懾其周邊國家,防止它們借機插手伊拉克內部事務或霸占伊拉克的領土。

就此問題,各國政治家們的態度也不一致。

英國一些政治家們認為,把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之後,繼續進攻伊拉克,是無可非議的,因為聯合國安理會第678號決議允許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去恢複該地區的國際和平和安全。”而隻要伊拉克的軍事力量還存在,薩達姆政權還存在,該地區就沒有和平與穩定可言。

蘇聯反對多國部隊繼續進攻並徹底摧毀伊拉克。一位蘇聯外交官說:“如果我們允許他們現在把678號決議解釋為摧毀伊拉克的授權,那麼怎能阻止美國在5年後自稱有權就東帝汶問題入侵印度尼西亞呢?”蘇聯希望保留伊拉克,以從南麵牽製伊朗的影響,因為伊朗原教旨主義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中伊斯蘭居民的影響很大。蘇聯還不想讓阿拉伯國家對付以色列的力量減弱。

尤其是想限製美國在海灣危機之後駐在海灣地區的時間,因為那樣會削弱蘇聯的影響。

法國也反對多國部隊繼續向伊拉克首都推進。法國官員表示,如果英國和美國這樣做,法國將在安理會內尋求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來製止美國和英國的行動。

阿拉伯世界中一些國家也反對。如果美國和英國執意要這樣做的話,埃及和敘利亞將撤出反伊聯盟,甚至沙特阿拉伯也會動搖。其它未加入反伊聯盟的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國家的反美情緒將會更高漲。

歐洲共同體也會出現分裂,法國和德國很可能同英國發生爭執。

伊朗和以色列也可能加入戰爭,整個中東完全可能出現混亂的局麵。

在國際社會眾說紛紜的背景下,最後決策當然還要看世界反伊聯盟“盟主”美國的態度。

美國總統布什的決策是立即停火。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就美國總統布什做出停火決定的過程做了描述:

2月27日下午,奧蒂斯?皮爾遜驅車送我去白宮參加“八人幫”的每日軍事情況通報會。重型裝甲防彈車卡迪拉克令人放心地緊貼路麵前進,轉過五角大樓巨大的停車場,開上27號大道經過的紀念大橋,進入華盛頓。

早上,我已同施瓦茨科普夫談過。我告訴他,我感到我們正在接近結束階段。戰俘快要達到7萬之眾。薩達姆已命令他的部隊撤離科威特。最後一條主要出逃路線,即從科威特城伸向伊拉克巴士拉市的四車道公路,變成了我軍飛行員的射擊靶場。道路上擠滿了出逃的士兵,到處雜亂地棄置著近1500輛被燒毀的軍用和民用車輛殘骸。記者們將這條路稱為“死亡之路”。

我對諾姆說,我得盡快就停止戰爭的時間向總統和國防部長提出建議。我還補充指出,電視報道漸漸地認為我們在為屠殺而進行屠殺。

“我也一直在考慮這事。”諾姆說。

我問他需要什麼。

“再給一天就成。”他回答。到那時侯,他就可以宣布伊拉克的軍事力量已經不再能夠對它的鄰國構成威脅了。而且他補充道:“你想到沒有,如果我們明晚停戰,地麵戰鬥將持續5天,可以叫做5日戰爭,叫起來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