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十月革命的勝利(1 / 3)

俄國以一個1.8億人口的國家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將軍隊從和平時期的142萬人猛增到戰爭結束前的700萬人,總共動員1580萬人入伍,軍人傷亡、被俘和失蹤高達915萬人。俄軍在大多數戰役中損兵折將,節節敗退,武器彈藥嚴重不足,補給極差。尤其是士兵更是苦不堪言,逐漸滋長厭戰情緒,僅1916年,開小差的就達150萬人。不少士兵參加反戰運動,同情或傾向革命。

沙俄從參戰至1917年初,直接軍費支出145億盧布,整個財政支出高達305億盧布。財政入不敷出,靠濫發貨幣和大量舉債維持,引起嚴重通貨膨脹。1917年俄國所欠外債已增至150億盧布,每年僅支付利息即需12億盧布。除軍事工業外,民用工業和農業產量大幅度下降。1916年鋼產量比1914年減少16%。農村喪失47.4%的勞動力和被征用的200餘萬馬匹,土地大片荒蕪,廣大城市的民眾處於饑餓、半饑餓狀態。彼得格勒在1917年1月,僅有10天存糧、3天食油,隨時有斷糧危險。

帝國主義戰爭和嚴重經濟危機促進了人民的覺醒。1916年全俄罷工總人數超過100萬,許多人在“打倒戰爭”、“打倒專製製度”的口號下展開鬥爭。不少農民起來抗租,奪回地主攫取的糧食和生產資料,攆走地主。

在嚴酷的民族壓迫和戰爭動員之下,中亞細亞被壓迫民族在1916年7月發動起義,從費爾幹省的霍占城開始,發展到塔什幹、哈薩斯坦和吉爾吉斯等地,一直堅持到二月革命以後。在一些地方,大批士兵開展反戰鬥爭,出現整團、甚至整師軍隊拒絕執行進攻命令的事件。布爾什維克黨在軍隊中的影響日益擴大。

不僅工農兵群眾迅速趨向革命化,俄國統治集團內部也頻頻發生統治危機。沙皇尼古拉二世及皇後寄托於迷信、寵信騙子拉斯普廷,聽任他控製皇室大部分權力,並在1916年初任命親德人物為大臣會議主席兼外交大臣,引起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激化。嗣後,沙皇被迫再次更換大臣會議主席,拉斯普廷亦遭暗殺。資產階級頭麵人物一度策劃挾持尼古拉二世,迫其退位,另立沙皇。這一宮庭政變圖謀雖未實現,但它充分表明俄國專製統治已經窮途末路。

嚴重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導致了社會矛盾極度激化,革命風暴終於來臨。1917年3月10日,列寧格勒25萬工人舉行反對饑餓、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缺席的政治總罷工。沙皇政府下令開槍鎮壓示威群眾,激起更加強烈的反抗。11日,布爾什維克黨維堡區委決定將罷工變為武裝起義。12日(俄曆2月27日)起義席卷全城,士兵大批轉到革命陳營中來,沙皇大臣和將軍紛紛被起義者逮捕。革命在全俄迅猛展開。3月15日,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統治俄國300餘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就此覆滅。因此次革命發生在俄曆二月,通稱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期間,彼得格勒建立新的政權機構工農兵代表蘇維埃,但資產階級在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支持下成立俄國臨時政府,形成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麵。臨時政府對內鎮壓革命力量,對外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是一個反人民、反革命的政權。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發展成為俄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從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已是鬥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運動蓬勃發展之際,俄國沙皇並未認識到沙皇統治時代已經行將就木,仍不顧人民的強烈反對,把大批的俄國人送上戰場。

1917年7月1日(俄曆6月18日),20萬俄軍向被德軍占領的倫貝格壓去。先頭部隊是最精銳的哥薩克騎兵旅。俄軍旗開得勝,很快就俘獲德國17000人;以後幾天又俘獲了1萬多人。可是,德、奧軍隊迅速得到後備軍的支援,從第二周起,使用大量野炮,在廣闊的戰線上進行反攻。結果俄軍全線潰退,進攻遭到完全失敗。短短10天之內,死傷6萬人以上!

這是俄軍在第一世界大戰中對德軍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

極力主張發動這次進攻的,是臨時政府的陸海軍部部長克倫斯基。他是布爾什維克的死敵。他打的如意算盤是:如果進攻勝利,他的威望將大大提高;如果進攻失敗,可以把帳算在布爾什維克身上,說他們煽動士兵反對戰爭,以致造成戰事失利。

現在,進攻果然失敗了。於是克倫斯基玩了一個新花招:借口要補充前線兵力,下令把首都一些他認為不可靠的駐軍調到前線去。

這一來,首都的士兵們再也忍受不住了。7月16日下午,兩個士兵突然闖進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市委開會的地方,向主席團發表聲明說:“我們是首都第一機槍團的代表。我們團決定今晚發動起義,推翻臨時政府,並且已派出代表到各工廠、團部聯絡。希望黨中央和市委立即組織隊伍,領導武裝起義!”

接待這兩個代表的是斯大林。他是黨中央委員,負責指導彼得格勒市委工作,並領導黨中央機關報《真理報》。他清醒地意識到,軍隊和外省都還沒有作好支援首都起義的準備,猝然發動,肯定會遭到臨時政府的血腥鎮壓。因此向這兩代表作了解釋,並希望他們團裏的黨員要根據黨中央的決定辦事,不要貿然發動起義。

不料這兩位代表全然不聽斯大林的勸告,氣憤地說:“打倒臨時政府是全團的決議,我們決不違反它!”說罷氣呼呼地離開了會場。斯大林知道情勢的發展非常嚴重。正巧這時列寧又因病暫離首都,不能立即得到他的指示。因此,他當即派人將情況緊急通知黨中央委員斯維爾德洛夫,同時又派人向列寧報告。

經過多方麵的說服解釋,準備發動起義的士兵們總算接受了黨中央的意見:第二天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和平示威遊行。第二天上午,列寧抱病返回首都。他表示完全同意黨中央的決定,把武裝發動改成和平示威遊行。

從清晨起,成千上萬的工人和士兵列隊走上街頭。他們高舉著“要和平!要麵包!要自由!”的標語和旗幟,有秩序地開始行進。參加示威遊行的有50萬人。

臨時政府悍然出動軍隊屠殺示威群眾,搜捕和殺害革命黨人,在全俄實行白色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