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運動首先產生於意大利。意大利是後起的帝國主義,其經濟遠遠落後於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1920~1921年意大利爆發經濟危機,使許多大公司其中包括一些大壟斷集團,因無力克服所遇到的困難而破產。經濟危機引發革命危機。麵對工農革命運動大有奪取政權的趨勢,統治階級驚恐不安。他們竭力要尋求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和鐵腕人物來維持其統治。在這種背景下法西斯主義開始在意大利興起、泛濫,並掌握軍政大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意大利作為戰勝國之一,派代表團出席了巴黎和會,要求兌現倫敦條約對意大利的許諾。但是,英法美三國不願看到意大利在地中海和巴爾幹的勢力的加強,拒絕把倫敦條約所許諾的領土交給意大利。這一消息傳到意大利,引起各階層的極大不滿與憤慨,意大利人們都認為受到了愚弄。
當意大利政府同意在和平條約上簽字時,激起了民族主義者的憤怒。其中墨索裏尼和鄧南遮表現得最為突出。墨氏提出,要麼修改(凡爾賽)條約,要麼進行新的戰爭;鄧氏宣稱,不論是根據神聖權利還是根據人類法律,達爾馬提亞都是屬於意大利的,它過去是我們的,今後也將屬於我們。意大利各階層人們紛紛指責政府軟弱無能,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采取軍事行動,兌現英法美三國對意大利的領土許諾。正是這股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為法西斯主義在意大利“生根發芽”創造了優越的環境和條件。
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工團主義代表人物比昂基,就於1914年10月5日在米蘭建立了第一個法西斯組織——國際行動革命法西斯。同年10月24日,墨索裏尼也參加了該組織,並於1915年1月1日將該組織改名為“革命幹涉行動法西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新形勢下,墨索裏尼與退伍軍人協會領導人韋基和工團主義領導人比昂基等7人商定,重建法西斯組織。
1919年3月23日,貝尼拉·墨索裏尼組織的“戰鬥的法西斯”宣告成立。此後,它極力擴大其在退伍軍人、工人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分子中的影響。為了爭取知識分子和民族主義者,它站在領土收複主義的立場,聯合反動文人和國家主義黨多次舉行聲勢浩大的集會與遊行,反對“放棄主義,要求巴黎和會兌現倫敦條約對意大利的領土許諾,無條件兼並毗鄰的阜姆和把達爾馬提亞的意大利城市劃歸意大利”。
戰鬥的意大利法西斯成立後,顯然聲勢浩大,但影響甚微。在1919年11月意大利大選中,戰鬥的法西斯無一人當選。在米蘭地區參加競選的墨索裏尼得票最多,也隻有1064票。競選失敗,使法西斯分子失去信心,許多人相繼拋棄這個組織。到1919年12月31日,戰鬥的意大利法西斯成員不足1000人。
1919年2月競選失敗後,法西斯集團發生了更大的危機——分裂為兩大派:一派以墨索裏尼為首,被稱為“城市法西斯”;另一派以羅伯托·法裏納奇、伊塔洛·巴爾博和迪諾·格蘭迪為首,被稱為“農村法西斯”。
農村法西斯成員主要以退伍軍人為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的士兵主要來自農村,而且其中絕大多數是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政府為了吸引這些人當兵,許諾退役後分給土地。
1918年底戰爭結束後,政府即宣布解除動員令,有100多萬士兵退出現役。當這些人滿懷即將獲得土地的喜悅心情從前線回到故鄉時,不僅未得到土地和所企盼的工作,而且遭到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就反對參戰的社會黨的粗暴對待和歧視。在痛苦和絕望之餘,他們組織起來,要求獲得土地,有的地區發起了占地鬥爭。到1920年4月15日,退伍軍人和農民已占領了191戶貴族和大地主的217萬公頃的土地。
農村法西斯領袖為了把這部分人拉入集團之中增加影響,公開支持退伍軍人和農民的土地要求,提出“給農民以土地”和“耕者有其田”的口號,並挑撥農民與社會黨的關係。通過這些欺騙性的宣傳,法西斯運動迅速在農村中發展起來。
農村法西斯成立法西斯行動隊,進行恐怖暴力活動,大批佃農、雇農均被迫參加法西斯行動隊。他們占據了除克雷莫納、帕爾馬和羅馬尼阿以外的整個波河流域和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米利亞地區,以及亞曆山大裏亞省和諾瓦拉、托斯卡納、翁布裏亞、普利亞四省的一部分。
根據農村法西斯運動的成功經驗,城市法西斯領導者認為,法西斯主義隻有通過暴力才能奪取政權,用墨索裏尼本人的話說就是:“現實告訴我們……必須拿起武器,而不能手無寸鐵;必須組建自己的隊伍,而不能靠在廣場上集合那些烏合之眾。”
正是基於這種思想,1920年5月24日,戰鬥的意大利法西斯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米蘭召開,以墨索裏尼為首的城市法西斯運動領袖製定了一個轉向右翼的新綱領,公開宣布把暴力作為行動準則。而且根據這個綱領,城市法西斯運動也建立起武裝行動隊。因此,盡管法西斯集團分裂成兩派,但從本質上看毫無差別。
法西斯運動若想取勝,必須爭取統治階級和各權勢集團的信任和支持。為此,墨索裏尼尋找各種機會取悅新老政客、壟斷資本、封建地主和王室。1920年6月15日,喬裏蒂接替尼蒂擔任意大利王國首相,發表了一個以鎮壓革命運動為根本宗旨的施政聲明。6月25日,墨索裏尼隨即便在《意大利人民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聲稱喬裏蒂的聲明“與法西斯(新)綱領的基本要點完全一致”,並為其追隨者發表一份宣言:滿18歲以上者有選舉權;婦女有選舉權;比例代表製;地方政府自治權;公民複決權;解散議會和政警部隊;沒收教會財產;禁止股票市場上的投機買賣;55歲退休;8小時工作製;法定了低限度工資;戰爭利潤上升到85%者,收資本累進稅。
1920年8月底9月初,當意大利全國60萬工人占領工廠時,墨索裏尼親自跑到米蘭市長魯西尼奧利的辦公室,向他保證:“法西斯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下定決心,將使用包括更加猛烈手段在內的一切手段,去反對將使意大利毀滅的各極端黨派的暴行和製止工會組織的騷亂。”隨後,法西斯白色恐怖籠罩整個意大利。全國各地暴力事件接連發生,使許多城市陷入混亂之中。
1920年11月21日,當在波洛尼亞市議會選舉中獲勝的社會黨人組成的新政府舉行典禮時,數百名法西斯暴徒衝進會場,砸毀舉行就職儀式的現場。而王國政府視而不見,不予追究,結果使法西斯分子有恃無恐,暴力行動日益增多。
僅1921年的6個月,法西斯行動隊在全國采取的規模較大的暴力行動就有726起,共破壞、搗毀社會黨和共產黨的支部與俱樂部141個、文化團體10個、勞工協會119個、各類合作社107個、農民協會83個、其他工人階級組織176個,以及許多左翼的出版社和報社。並以暴力威脅,逼迫左翼市長和議員辭職。
法西斯運動的這些行動大得統治階級的歡心,法西斯運動借機迅速發展起來。
到1921年的下半年,法西斯行動隊基本上已把威尼斯朱利亞、威尼托區以及克雷莫納、帕爾馬和羅馬尼阿等地區的社會黨市、鎮、村政府和工農群眾組織全部搗毀,這些地區大部分村鎮均已控製在法西斯手中。墨索裏尼對自己的成就欣喜若狂,認為他自1914年以來一直盼望的時刻已經到來,決心取代原有統治集團,掌握國家大權。
隨著意大利法西斯運動的發展,法西斯黨的勢力大增。墨索裏尼感到時機已經成熟,便決心奪取全國政權,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極權統治。
1921年11月7日,戰鬥的意大利法西斯在羅馬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將戰鬥的意大利法西斯更名為“國家法西斯黨(DNF)”,選舉墨索裏尼為領袖,比昂基為總書記,決定以古羅馬的“棒束”標誌為黨徽。
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綱,規定國家法西斯黨要以極權主義國家觀為指導,對內實行勞資合作,建立職團,把職團“作為民族團結的體現”和“發展生產的工具”,“使國民的所有活動均在職團國家中反映出來。”對外,奪取“地中海和海外的意大利殖民地”,“實現自己曆史上的和地理上的完全統一”,“行使地中海拉丁文明之堡壘的職能”,使意大利“恢複民族國家的聲譽”。
法西斯黨三大以後,為了奪取國家政權,進而實現綱領所規定的目標,墨索裏尼首先是加緊擴充法西斯武裝。他在法西斯黨更名的當月,即指示比昂基以中央書記處的名義下令黨的支部同當地的法西斯行動隊合並,組成法西斯武裝戰鬥隊。並明確規定,自1921年11月15日起,法西斯分子要無一例外地統統地參加戰鬥隊。
同年12月15日,墨索裏尼將法西斯行動隊司令部解散,免去一向與其爭權的馬爾西克的行動隊司令的職務,任命巴爾博、德·博諾和德·韋基3人組織“法西斯軍事總指揮部”,統一指揮法西斯戰鬥隊。戰鬥隊的組織序列依次為;總指揮部、地區指揮部、軍團、聯隊、戰鬥隊。這種編製使墨索裏尼得以全麵控製法西斯武裝,為他進一步擴充法西斯戰鬥隊和把法西斯分子在全國各地采取的暴力恐怖行動,都置於自己的直接控製之下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