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序

澎湖,舊無誌也。周子仙山官斯土,輯成誌略一卷,而地以人傳焉。

夫坤輿形勝,至國朝而大備。其載在一統誌者,班班可考;凡海濱島嶼,罔不詳也,於澎湖乎何遺?然而地理日辟,風景各殊,比年以來,如減丁銀之科條、革漁利之侵淫以及祀典之詳略厚薄,猶有闕焉。夫澎湖,台灣之門戶、防守之要衝也。餘署茲土閱二紀,爰取誌略而增益之,並一時所采擇俱為編入集中;是誌成,而水程袤廣、亂港支流燦若列眉。於以宣盛朝之德化、貽海疆之樂利,使魚蝦之鄉晏如也,而一統可知矣。是為序。

時乾隆五年(歲次庚申)小春月,行取泉州府晉江縣、署澎湖通判事鄂渚胡格書。

周序

澎湖僻在海中,雖屬台郡而別為一方。國朝設官五十餘載,文教誕敷,紀載日益多,豈無可彙而成編、信今傳後者?以舊無文獻可征,創始為難,遂致缺略耳。餘承乏茲土,即欲集成一冊,為一方考據;奈常與病為緣,使有用精神半銷磨於檢方問藥之下,而此事徒托空言矣。今以任滿將去,而病又獲瘳,其殆天假之緣,以酬茲夙願乎?爰就餘見聞所及,纂輯成帙,名曰“誌略”。其無可考據者,姑闕焉,以俟後之君子。

時乾隆元年(歲在丙辰)天中月既望,福建台灣府澎湖糧捕通判西蜀周於仁書。

劉序

為政者,視乎其心;心一於愛民,則凡官序之崇卑、職任之繁簡、地方之遐邇險夷不以介意,而惟切切焉晝考夕糾,以一夫不獲為憂。及吏習民安,百廢具舉,則又知天下無不可為之事、無不可治之民;遊刃既得,目牛無全,而不覺怡然有愜於其心。雖然,豈易言哉!非其平生之學得於正誼明道者有素,方且寵辱裝其懷,恫瘝之念何自而起?苟且自便,又豈複知有急病讓夷之事?嗟呼!此可以勉強而能之者哉?

潼川周公蒞閩數載,自永春遷曆台灣澎湖司馬;其去也,民立祠以祀公,公之入於人者可知矣。顧民不忘公,而公愈益不忘乎澎之民。既報政,思所以為後事師者,輯成澎湖誌略一卷,簡要精核,亦可補誌乘所不逮。公之神何優而慮何長耶!

夫閩處南服,澎尤窮海,行旅所至,猶謂畏途,而公顧樂而安之;惓惓之意,形於歌詠之餘。此昔賢之所難,而於公僅見之者也。吾於此識公之心、覘公之學,於以知前此公所蒞之政、之教,而尤幸吾閩之民將來食德於公者之未有窮期也。是為序。

時乾隆二年春二月上浣,治年家弟晉安劉敬與頓首拜撰,並書。

澎湖誌略目錄

輿圖

圖說

澎當大海之中,凡島嶼、村落,隱隱水麵如浮萍一、二點,若有若無;問渡者鮮有不望洋而驚歎。其間左營轄其東南、右營控其西北,哨船分巡、兵丁派駐,皆有一定名數。此誌略所未載,予為一一詳注;然不有圖,又何能了如指掌、而明若觀火乎?因命畫工摹圖於後。若夫本處潮汐長涸所關甚巨,不可不知,亦附一圖。踵事增新,端有俟乎來者。(胡格)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麵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麵文件)

潮汐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麵文件)

海道

自澎至台凡四更(海行以更計程),風順一日早到;否,難以日計也。其水初深碧,次淡黑、淡藍,至白。進鹿耳門,易小船渡,良久登岸,進台灣西門。自澎至廈凡七更,經黑水溝、紅水溝海道。惟黑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所台。海水正碧,此溝獨如墨;勢稍窳,故謂之溝。廣約百裏,湍流迅駛,腥穢襲人;有紅黑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舟遊泳,舟師以楮鏹投之。紅溝不甚險,人頗泄視雲。二溝在大洋中,與綠水終古不淆,理亦難明。渡溝良久,見遼羅,乃金門支山;再進入大旦門,至廈門不遠。

沿革

明隸泉州府晉江縣。按曹學佺泉州府誌勝:澎湖嶼,自郡東台海門,舟行三日始至;屹立海中,環島三十六如排衙(由明季至今,居民漸多,開辟日廣,已六十二島澳矣)。居民以苫茅為廬舍,推年大者為長,以畋漁為業。其地宜牧,牛羊散食山穀間,各剺耳為記。明洪武初,徙其民於近郭,遂墟其地。國朝康熙二十三年,始隸台灣府台灣縣,設巡檢司、副將、遊擊、守備、千把總等員。後以澎湖為台灣門戶,稽查海舶、監放兵餉、錢糧倉儲,皆其專任;巡檢職微,不足彈壓海疆;於雍正五年移駐道員案內,始改設通判駐其地,為東寧半壁雲。

疆域

澎湖在台灣西,阻隔海洋,非舟莫達。舊六十二澳,曰南天嶼(即大嶼,以其地大而在南,故曰南天。上憲以其僻遠,恐容奸,不準報墾;後又與東吉、西吉、半坪嶼、花嶼同請牧羊,亦不準。蓋慮鞭長不及,防微杜漸意也)、草嶼、西嶼坪、貓嶼、布袋嶼、八罩山、東嶼坪(即半坪嶼)、水垵、尾虎、西吉、花嶼、鋤頭插、馬鞭嶼、東吉、將軍嶼、虎井嶼、船帆嶼、岑雞嶼、豬母落水、桶盤嶼、月眉、後鼻、西嶼頭、風櫃尾、雞籠嶼、鐵線灣、紅毛城、四角嶼、雙頭掛、暗澳(今更名文澳,建文官衙署)、案山仔、林頭仔(今為林投澳)、牛心嶼、蟲戚仔灣、天妃澳(武署在此)、鎖管港、巡檢司、小果葉、潭邊、蟲間仔港、小池角、龍門港、大果葉、大池角、龜璧港(今為奎璧澳)、沙港底、中墩嶼、竹篙灣、鼎灣嶼、吼門、陽嶼、雁靖嶼、赤崁仔、小門嶼、陰嶼、土地公嶼、椗釣嶼、姑婆嶼、鳥嶼、員貝嶼、吉貝嶼、墨嶼。納錢糧者九澳,即在六十二澳內:東西衛、林投澳、奎璧澳、鼎灣澳、鎮海澳、瓦硐澳、赤崁澳、西嶼澳、綱垵澳。後又分台四澳,各有所附。嵵裏澳附東西衛,通梁澳附鼎灣澳,吉貝澳附鎮海澳,水垵澳附綱垵澳。

以上諸島澳,散如某布星羅,或間阻海氵義,非舟莫達;或毗連比屋,陸路可通。雖海外微區,實東寧要地也。

城垣

文官衙署在文澳,武官衙署在媽宮澳,俱無城垣。惟金龜頭有小城,名新城;二門,規製甚狹,周圍不及一裏。無居民,惟營兵輪翻戍守,亦無常宅其內者。城南臨海,置炮位,蓋以備守禦也。

裏程

東衛至媽宮旱路六裏。

西衛至媽宮旱路三裏。

後堀潭至媽宮旱路三裏。

蚱腳嶼至媽宮旱路七裏。

案山仔至媽宮旱路七裏。

文澳底至媽宮旱路四裏。

文澳至媽宮旱路三裏(舊名暗澳)。

風櫃尾至媽宮旱路二十五裏。

嵵裏至媽宮旱路二十裏。

井仔垵至媽宮旱路十九裏。

豬母落水至媽宮旱路十七裏。

雞母塢至媽宮旱路十六裏。

鎖管港至媽宮旱路十六裏。

鐵線尾至媽宮旱路十五裏。

煙墩腳至媽宮旱路八裏。

陽嶼至媽宮水程四十五裏。

陰嶼至媽宮水程四十三裏。

香爐嶼至媽宮水程三十裏。

文良港至媽宮旱路二十五裏。

林投仔至媽宮旱路十九裏。

隘門仔至媽宮旱路十八裏。

烏崁至媽宮旱路十五裏。

西溪至媽宮旱路十九裏。

鼎灣至媽宮旱路二十裏。

灣貝嶼至媽宮水程二十三裏。

長岸仔嶼至媽宮水程二十一裏。

雁淨嶼至媽宮水程十九裏。

奎璧澳至媽宮旱路二十五裏。

果葉至媽宮旱路二十六裏。

奎璧港腳至媽宮旱路二十六裏。

白猿坑至媽宮旱路二十五裏。

湖東至媽宮旱路二十四裏。

湖西至媽宮旱路二十三裏。

青螺至媽宮旱路二十裏。

紅羅罩至媽宮旱路二十裏。

大城北至媽宮旱路十三裏。

椗校嶼至媽宮水程四十三裏。

雞膳嶼至媽宮水程三十九裏。

八罩至媽宮水程五十裏。

大嶼至媽宮水程一百裏。

半坪嶼至媽宮水程七十裏。

東、西吉二嶼至媽宮水程八十裏。

西嶼至媽宮水程二十裏。

緝馬灣至媽宮水程十五裏。

小池角至媽宮水程十六裏。

大池角至媽宮水程十八裏。

竹篙灣至媽宮水程二十二裏。

小門並橫礁至媽宮水程三十裏。

大烈嶼至媽宮水程三十五裏。

小烈嶼至媽宮水程三十六裏。

赤崁至媽宮水程二十五裏。

險礁嶼至媽宮水程四十裏。

北崎嶼至媽宮水程五十裏。

白沙嶼至媽宮水程三十六裏。

姑婆嶼至媽宮水程五十五裏。

空殼嶼至媽宮水程三十五裏。

大倉仔嶼至媽宮水程十五裏。

通梁至媽宮旱路三十裏、水程二十裏。

吼門至媽宮水程二十裏。

瓦硐至媽宮旱路三十裏、水程二十二裏。

中墩至媽宮旱路二十裏、水程十五裏。

鎮海澳至媽宮旱路三十裏、水程三十裏。

目嶼至媽宮水程八十裏。

吉貝嶼至媽宮水程六十五裏。

按裏程自設巡檢時已有之,繪圖以報久矣。餘考核有極謬者:如媽宮至西嶼,一目了然,而雲三十裏;媽宮至八罩甚遠,而亦雲三十裏是也。其他似此者尚多。餘略為改正,姑存梗概,以俟後之君子。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