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特征
1.彈頭為鈍圓形,彈體呈柱形。
2.采用二組控製翼麵,第一組在彈尾、4片呈“X”形安裝,前緣後掠,第二組在彈體中部,2片對稱彈體安裝,翼展較大,呈梯形。
3.發動機進氣口位於彈體下方,兩組控製麵之間。
實戰應用
1991年海灣戰爭中,“戰斧式”導彈首次投入大規模使用。美軍的主要發射平台是遊弋於波斯灣、紅海的18艘戰艦。其中:戰列艦2艘、導彈巡洋艦9艘、導彈驅逐艦5艘、攻擊型核潛艇2艘,裝備4種發射裝置,總計43具,總載彈量477枚。主要目標是伊軍指揮控製機構、核生化武器設施、防空陣地、薩達姆地下住地和指揮中心。共發射288枚,發射成功282枚,被伊軍攔截29枚,占10%。
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國、英國共發射包括AGM-86C在內的巡航導彈1000多枚,給南境內的重要設施造成了巨大破壞,南聯盟軍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攔截,共擊落了328枚,攔截成功率在30%左右。
短劍——薩姆-15防空導彈
兵器檔案
彈徑:0.235米
翼展:0.5米
最大射程:463千米(B型);1296(C、D型)千米
起飛重量:165千克
射程:1.5千米~12千米
射高:10米~8000米
最大速度:850米/秒
薩姆-15防空導彈,俄羅斯稱之為9K330道爾,北約稱為薩姆-15,其最新改進型為9K331道爾M1,1993年裝備部隊,是俄羅斯安泰設計局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近程地空導彈係統,它是一種機動型全天候近程防空武器,用導彈全長:2.895米於為野戰部隊或各種軍事目標提供近距離對空防禦,擊落飛機、直升機、巡航導彈、精確製導導彈、無人飛機和彈道導彈等。
導彈結構
薩姆-15防空導彈全套武器由目標搜索、射擊控製和導彈彈射三大係統組成。
目標搜索係統中的1部多普勒脈衝雷達具有很強的反幹擾能力,可在激烈的電子對抗環境中探測到25千米範圍內的48個目標,並對其中的12個目標進行跟蹤;也可根據指揮官的決策,對臨時出現的危險目標進行跟蹤。另有1部雷達采用先進的相接陣天線和數據處理裝置,可同時跟蹤2個目標並控製導彈實施攻擊。
控製係統的3台計算機可每秒進行100萬次運算,快速計算出截擊目標必需的各種數據,在數秒時間內發射出第1枚導彈。發射車上裝有回轉式發射裝置,上麵的2個密封箱內各裝有4枚導彈,使用時發射箱呈垂直狀態,先由彈射係統將導彈射向空中,然後點燃火箭發動機,導彈在極短的時間裏就達到每秒860米的高速度,以平均每秒600米的速度飛完12千米距離。它的作戰高度是10米~8000米。它可以攻擊最大飛行速度達到700米/秒的飛機或導彈,而目前大部分機動式防空武器隻能攻擊速度約500米/秒的空中目標。導彈飛到目標附近,彈上的無線電引信引爆戰鬥部,擊毀目標。
導彈特點
道爾-M1係統是世界上同類地空導彈係統中唯一采用三坐標搜索雷達,具有垂直發射和同時攻擊兩個目標能力的先進近程防空係統。
整個係統包括一部三坐標多普勒搜索雷達、一部多普勒跟蹤雷達、一部電視跟蹤瞄準設備和8枚9M330導彈,均整合安裝在一輛由GM569改裝的中型履帶裝甲運輸車上。基本戰鬥單位是導彈發射連,由4輛導彈車和1部指揮車組成,並配有導彈運輸裝填車、修理車和測試車等。
道爾-M1係統搜索雷達最大探測距離25千米,可對48個來襲目標作出判斷,並對其中10個目標進行跟蹤。係統跟蹤雷達可引導導彈攻擊2個目標。係統配有8枚導彈,垂直裝在2個密封的4聯裝發射筒內。係統反應時間僅5秒~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