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的導彈——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兵器檔案
彈長:8.1米
彈徑:0.67米
射程範圍:50千米~350千米
巡航高度:14000米~15000米
飛行速度:2.5馬赫~2.8馬赫
發射重量:3000千克
彈頭重量:200千克~300千克
俄印共同研製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被美國譽為世界上最先進、最難防的低空掠麵係列,其名“布拉”取自印度境內河流名稱,“莫斯”取自俄羅斯境內河流名稱,象征俄印共同研製。“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在接近目標後會急速升高高度,並以類似“跳水”的方式近乎垂直地俯衝攻擊艦艇正上方的防禦盲點。這是全球首枚實現超音速跳水動作的巡航導彈。
研製曆史
1998年,“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開始研製,首先在俄羅斯“白瑪瑙寶石”反艦導彈基礎上,進行改進設計。
1999年,由俄羅斯提供研製生產所需的技術資料與備件,在完成導彈的工程研製工作後,開始進行樣彈的生產。
2001年6月,首次在陸上成功進行了導彈的發射試驗。
2003年2月,在孟加拉灣進行了第三次飛行試驗,即首次在艦船上成功發射了艦載型“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2003年12月,印度海軍開始實施為期10年的導彈武器裝備計劃。
2004年4月,進行了第十次導彈飛行試驗,也是“布拉莫斯”反艦巡航導彈第一次攜帶彈頭的靶試,取得了成功。同年9月,“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全麵投產。
導彈性能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具有超音速、多彈道的性能特點,其突防能力、抗幹擾能力和抗反導攔截能力,在目前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故被印俄媒體稱之為“神奇”的導彈,最新式的巡航導彈。該型導彈采用梭鏢式氣動布局外形設計,彈身表層塗有印度自行研製生產的雷達吸波塗料,可增強導彈的隱身性能,最大程度地躲避雷達的搜索探測,降低被敵方雷達發現的概率。動力係統采用固體火箭助推器+衝壓噴氣發動機。其新式小型整體式衝壓噴氣發動機是印度HAL公司自行研製的。
導彈用途
“布拉莫斯”不單是反艦導彈,而且已變成各軍種通用巡航導彈,但均為垂直發射方式。它的艦載發射台有兩個發射管,內裝8枚導彈。地麵機動發射台隻有一個發射管,內裝3枚導彈。它完全實現了從艦艇、潛艇、飛機乃至地麵車輛上發射的“全方位作戰”的設計意圖。
美軍的急先鋒——“戰斧式”巡航導彈
兵器檔案
彈長:5.56米
最大射程:463千米(B型);1296千米(C、D型)
最大飛行
速度:0.72馬赫
巡航高度:山地152米,海平麵:7米~15米
動力裝置:渦輪風扇發動機+固體助推火箭
製導:複合製導
“戰斧”式巡航導彈是美國研製的一種從敵防禦火力圈外投射的縱深打擊武器,可以從水麵作戰艦艇或潛艇上發射,攻擊艦艇或陸上目標,主要用於對嚴密設防區域的目標實施精確攻擊。該導彈時速可達880千米,最遠射程達2500千米。飛行速度快,在航行中采用慣性製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製導,可以自動調整高度和速度進行高速攻擊。導彈表層有吸收雷達波的塗層,具有隱身飛行性能,是美國軍械庫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區外發射”導彈。
性能特點
1.射程遠、精度高。C型彈射程1296千米,理論命中精度為6米~10米,實戰中達到15米~18米。
2.威力大,製導方式複雜。“戰斧”可采用454千克的高爆戰鬥部、BLU-97子母彈戰鬥部、碳纖維戰鬥部、大功率微波戰鬥部和鈍感鑽地戰鬥部,實現了軟、硬打擊一體化。
3.體積小、高度低、雷達難以探測和跟蹤。
4.弱點較明顯。隻能打擊固定目標,對於運動目標無法實時攻擊;造價昂貴、作戰效費比低於激光製導炸彈,遠低於常規炸彈;無法實時評估打擊效果;彈速低,易被攔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