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特點
S-400係統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可以發射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遠程的各類導彈。在首發導彈未命中的情況下,可發後續導彈進行補射。
S-400係統采用新型的40N6遠程導彈時,射程可達400千米,攔截彈道導彈的最大距離是50千米~60千米。其性能遠遠超過俄羅斯現防空主戰兵器——“驕子”係統,以及美國正在研製的射程最遠的防空導彈——“戰區高空區域防禦”(THAAD)攔截彈。另外,S-400還有自己的“獨門招數”——它的發射狀態是垂直於地麵90°,在發射升空後導彈才按照導航信號定向飛行,就是說具備空中鎖定目標能力。這樣極大地縮短了發射前的戰備操作時間。
太空金盾——“箭-2”戰區彈道導彈防衛係統
兵器檔案
彈長:7米
直徑:0.8米
最大射程:70千米
速度:9馬赫
最小攔截高度:8000米
最大攔截高度:50000米
發射重量:1300千克
探測距離:500千米
以色列“箭-2”導彈係統被稱為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戰區彈道導彈防衛係統,攔截導彈最高飛行速度達到9倍音速,是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防空導彈。該導彈係統配套的“綠鬆”地基早期預警、火控和導彈引導雷達探測距離達到500千米而且能夠追蹤飛行速度3000米/秒的高速目標,並將攔截導彈引導到目標4米之內,是世界上作戰能力最強的預警雷達。
研製曆史
1986年,以色列在與美國簽訂諒解備忘錄(MOU)後就開始彈道導彈攔截係統計劃研究。
1988年,該計劃進入論證階段,美國和以色列開始實施一項三階段計劃,發展“箭”式係列反戰術彈道導彈(ATBM)。
1996年8月20日首次成功地進行了“箭-2”導彈係統攔截試驗。
1998年9月14日,在導彈第六次飛行試驗中又第三次成功地攔截了一枚模擬靶彈。這也是首次整套係統飛行試驗,ACES計劃完成,共耗資3.3億美元,美國負擔其中的72%。
2004年7月29日,美國海軍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太平洋海岸的一個空戰中心發射了一枚近程“飛毛腿”彈道導彈,以色列改進型“箭-2”戰區彈道導彈防衛係統予以準確定位,並發射和引導一枚攔截導彈摧毀“目標”。這次成功的試驗是包括雷達係統測試在內的整個係統的第7次成功攔截試驗,也是導彈第12次飛行。這也是該係統首次攔截“飛毛腿”實彈。
發射載體
“箭-2”導彈係統采用模塊化結構具有機動部署能力,能夠在二級道路上運輸。一套“箭-2”戰區彈道導彈防衛係統裝備使用4輛或8輛發射拖車,每輛載運6聯密封發射貯存筒狀箱體,內裝有一枚“就緒—到—發射”導彈,一輛卡車安裝“榛樹”發射控製中心,一輛卡車增加了通信中心,一輛卡車安裝“香緣樹”火控中心和一套可移動“青鬆”地基早期預警、火控和導彈引導雷達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