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空空導彈(1)(1 / 2)

蒼穹霹靂——“霹靂”-12空空導彈

兵器檔案

彈長:3850毫米

彈徑:203毫米

翼展:674毫米

發射重量:180千克

推進係統:火箭發動機

最大速度:4倍音速

最大射程:50千米~70千米

過載:38G

“霹靂”-12,外銷名稱叫“閃電”10(SD-10),是一種由洛陽的中國空空導彈研究所研製的主動雷達製導中距空空導彈。未經證實的報道稱“霹靂”-12/SD-10與以色列的“女低音”中距空空導彈的技術有關聯。設計者宣稱其性能可與美國的AIM-120A、俄國的R-77相比。導彈裝備解放軍的第四代戰鬥機殲10和殲-11。

研製曆史

在20世紀90年代不成功的“霹靂”10和“霹靂”-11半主動雷達製導中距空空導彈項目之後,洛陽的中國空空導彈研究所開始於90年代末研製一種更先進的主動雷達製導中距空空導彈。這一新型導彈的全尺寸模型於2002年首次出現,掛載在成飛的FC-1戰鬥機模型上。後來得知其軍方編號為“霹靂”-12。

“霹靂”-12使用607所於90年代末研製成功的AMR-1主動雷達導引頭。據報道稱“霹靂”-12使用了一些基於以色列”女低音”中距空空導彈的元件,但未經證實。“霹靂”-12由中國設計的火箭發動機推進,最大射程70千米,最大速度4倍音速。據稱該導彈機動性優於俄國R-77,綜合性能接近美國AIM-120A。

“霹靂”-12在2002年~2004年間測試,於2005年接受設計認證。該導彈以SD-10的代號推向國際市場。除了掛載於FC-1出口型戰鬥機,這一導彈也可用於其他“霹靂”空空導彈載機——

殲-8F、殲-10、殲-11/SU-27SK和SU-30MKK戰鬥轟炸機。

目前“霹靂”空空導彈載機依賴俄國的中距空空導彈提供超視距(BVR)能力,這種能力受到俄國導彈數量和質量的局限。一旦成功服役,“霹靂”-12將終結“霹靂”空空導彈載機對外國中距空空導彈的依賴。

技術性能

“霹靂”-12有四片三角翼,四片尾翼(控製麵)和外置線束罩。特別設計的“截角”尾翼使高速阻力降低,並提供了高扭矩使導彈具有良好的機動性。挨著噴嘴有兩個數據鏈天線用於中段修正。

F-14的首選——AIM-54A/C型“不死鳥”空對空導彈

兵器檔案

彈長:3.96米

直徑:0.38米

翼展:0.91米

動力裝置:固體火箭發動機

射程:110千米~165千米

飛行高度:15米~30000米

速度:4.5馬赫

發射重量:443千克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海軍為提高製空、護航和艦隊防空的能力而發展的一種能夠遠距離攔截多目標的空對空導彈。於1962年底開始由休斯飛機公司負責研製。

1974年裝備使用,AIM-54A被選定為擔負艦隊防空任務的F14飛機的首選武器,可掛裝6枚導彈。

性能特點

1.射程遠,能在任意高度上攔截戰鬥機、轟炸機和巡航導彈。

2.使用範圍廣,可全天候使用,受自然環境影響小。

3.製導方式多,AIM-54A共有4種製導方式:連續數據半主動製導、采樣數據半主動製導、主動製導和對幹擾源尋的。在截擊過程中,通常采用混合製導以達到最佳攻擊效果。

4.在攻擊目標中,AIM-54A具有3種發射方式:邊跟蹤邊掃描發射,單目標跟蹤發射、空戰機動主動發射。

識別特征

1.尖卵形彈頭,圓柱形彈體,彈徑較大,比一般空空導彈粗大許多。

2.采用2組各4片控製翼麵,第一組安裝於彈體底端,矩形,翼尾不大。第二組靠近第一組安裝,三角形,弦長較大,翼展較小,前緣起點位於彈體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