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3章 中國軍事政策及武器現代化程度(2 / 2)

1.向亞洲國家頻繁派出高級別的軍事代表團,解釋“中國威脅論”是毫無根據的。

2.人民解放軍參與準備和簽訂與周邊國家的軍事協議。

3.軍艦互訪。

4.在與那些政治關係複雜和對當前關鍵問題的有意見分歧的國家進行雙邊談判時,人民解放軍的代表參與有關軍事安全問題的談判。

5.人民解放軍的代表參與聯合國領導的有關軍控和裁軍問題的國際會議,參與有關安全問題的多邊會議。

除了在軍事安全方麵保證良好環境和維護國家主權外,軍事外交還應促進中國武裝力量的現代化,同時還致力於保障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中高級指揮員能夠在軍事理論、軍事技能、組織司令部和軍隊演習、軍事醫學以及相關領域中學習到現代軍事科學成果。擴大在國外培訓人民解放軍的軍事人員和文職人員的規模。盡管近年來通過購買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的武器、完善指揮官的培養體係、完善指揮部和軍隊的作戰訓練,人民解放軍在軍隊現代化方麵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還存在一些薄弱點:

1.由於重新裝備不到位,軍隊中的多數武器已經過時,靠現有的軍事力量對國家邊境以外的地區產生影響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2.指揮、管理、通信、計算機通信、偵察、空中和太空偵察等方麵還大大落後於西方(落後好幾代),因此在多維空間(包括陸地、海上、空中、太空、電子空間)進行高強度的軍事行動時,指揮員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組織各軍兵種的聯合作戰,進行電子和信息戰爭的能力有限。

3.在現階段上,中國的軍事科學落後於軍事領域的革命性變革。人民解放軍實現現代化時遇到的一個最嚴重的問題是中國的軍事工業無法生產現代化的高科技武器,一直依賴外國技術、專業裝備和配套設備的進口。目前中國正在整個軍事工業中實施武器裝備生產計劃,生產廣泛的軍用產品,包括導彈、坦克裝甲車、殲擊機、水麵艦艇和潛艇。但是許多計劃要依賴於從國外購買重要的部件,如戰鬥機上的發動機、軍艦上的電子儀器等等。主要原因是國家的科技和工藝落後於世界水平,由於客觀和主觀原因造成的落後已經持續多年。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由於軍費不足造成的。2001年用於這一目的的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這在中國已被認為是很不錯的了。然而,這大大低於發達國家,2000年發達國家用於這一項目的平均開支占GDP的2.4%。

可以認為,今後以及更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主要致力於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使其做好準備應對台灣海峽發生的情況,包括應對美國參與這裏的軍事行動,這就要求必須給人民解放軍裝備能夠攻破台灣防禦的作戰武器,遏製住台灣政治領導人的反抗意誌,以及提高美國進行有效軍事幹涉的成本,或使美國無法進行幹涉。軍事現代化方針得到了中國對台政治戰略的支持,這個戰略就是軍事威懾力加上非軍事的手段,最終目標是要在外交上孤立台灣和迫使陳水扁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進行對話。

目前中國的軍事政策旨在保障實現國家發展戰略,使中國在21世紀中期成為強國,在亞太地區具有優勢地位,在政治影響力上、在經濟和軍事實力上與世界其他大國平起平坐。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就必須加強綜合國力,主要因素是國內政治穩定、經濟快速而持續地發展,提升科技發展水平,尋找和開發自然資源和保障獲得世界原料和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