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神機登城(3 / 3)

我遙望東邊河道,落日已將那裏灑的金黃耀眼,如玉帶一般的旬河冰淩反射著令人無法直視的光線,如刀一樣刺著我的眼睛。我閉眼道:“旬河之東,再無吾土,遼河之西,孤墳無主。將士們,為了不再失去我大明朝在關外最後一道屏障,隻能委屈你們了!”。

我在城頭撩袍相抱,遙對城下深深一拜。

“肖大人,我們不進城了!我們不進城了!”也不知是誰先喊了這一句,城下兵士紛紛響應,呼喊如天,令我鎮靜。

我立在城頭氣息難平的聆聽著城下那真摯、樸實的言語,如身在山顛浸則雨露,不免抽泣起來,這絕不是裝出來的。對城下的兵士們而言,不入城就意味著他們的生路又少了一分,南關廂不論城防還是城高,遠遠不能和廣寧城相比。

直起身,我忍著淚朝城下望,見孫得功黨羽諸人還是不願意離去,便高聲道:“大家放心!廣寧城絕不會失!朝廷已派遣萬人‘神機營’入城,如今之廣寧已如銅牆鐵壁,任是敵軍殘暴,隻要城中不亂,他們也難躍雷池一步!”。

我轉身喝道:“神機營聽令!”。

“在——!”萬正領著的五百人同聲道。

我激昂道:“裝藥登城,守衛廣寧!”。

“是——!”五百‘神機營’兵士得令後紛紛從腰間取下‘藥壺’(裝火yao的壺),在鳥銃槍內添藥三錢,搗實後又在膛內塞入鉛丸,取出火繩插入龍頭。

“舉火,登城!”萬正高呼。

一聽令下,城上兵士取出早就準備好的火把點燃,又一個個的插在垛口傍的磚槽內。一時間,雖還未到夜晚,但廣寧城頭卻火蛇蜿蜒,犀風利利,火把忽忽的燒著,似不可擋一般燒到了每個人的心裏。五百名‘神機營’兵士站到垛口前持槍肅立,十餘斤重的大明火器耀耀生輝。

“好!好啊!”城下的明軍忍不住開始叫彩,而城上的兵士則是用更凝重的神情回應他們,目視東方,同仇敵氣。

孫得功幾人見大批‘神機營’已有了幾分懼色,再聽聞城下兵士的叫喊就更我心氣了。還有,他們對城內的局勢並不了解,我剛才故意嚇唬他們說城裏有四萬軍,雖然他們能猜到我在說假,但也絕想不到城裏隻省兩千人。

孫得功撥轉馬頭,不滿地對城上道;“本將先引軍前往南關廂,開城之事明日再說!”。數萬大軍繞城而過,朝南去了。

孫得功一走,我就如散了架一般扶倒在城牆上,後怕起來。剛才要是孫得功冒險攻城,我真不知是打還是降,自己人殺自己人.......這樣的慘事還好沒發生。

我正在思考,一隻手卻突然從後拍在我的肩膀上,我回頭一看,是高邦佐,他不知道什麼時候上了城,正對我不住點頭。後又看了看朝南去的大軍。

高邦佐道:“淩羽將去,此人早反”。

我也望了望那漸漸消失在城角處的大軍背影,心痛道:“這麼多大好男兒,不想卻被孫得功一人害了,可惜我肖某回天無力!”。我一掌擊在磚垛上,心裏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城裏本就缺少守軍,可眼見城外的兩萬人卻用不得,能不急嗎。

高邦佐又拍了拍我的肩,笑道:“大人剛才不是命小老兒前去勞軍嗎?放心,高邦佐會盡力而為,絕不讓大人失望”。

我疑惑的望著滿麵笑容的高邦佐,似是從他那慘淡的笑容中查覺出什麼,忍不住問;“高大人,有事可與我說嗎?我願分憂”。

高邦佐搖搖頭,轉身道;“走吧,先陪我這個沒用的老頭去喝一杯,巡撫衙門的府庫中還藏著禦賜好酒,喝高興了,老夫興許會告訴你”。

直到高邦佐下了城,我才恍然醒悟,追著他那單薄而老邁的身影去了。心裏念著,高大人?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忠?是奸?

………………………………………………………………………….

注釋:明朝鳥槍的來曆----------從元朝開始,中國就有筒形發射式火器,稱之為火銃,但是性能並不是很高。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明軍在收複被葡萄牙人侵占的雙嶼戰鬥中,俘獲了一些善於製造火繩槍的日本人及槍支。由馬憲、李槐等人學習了製造火槍的方法,並在其基礎上,加以研究改進,於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為精絕”的中國第一批火繩槍一萬支,稱之為“鳥嘴銃”,即鳥銃。

明軍鳥銃鳥銃槍管用熟鐵打造,重約5~6公斤,有準星、照門,安裝木托之上。銃口長出木托2寸,托後7寸向下彎曲,通條一根,重3兩,另有火繩,每次裝粒狀黑色火yao3錢,鉛子重3錢。火門有蓋,使用龍頭類火繩發火機。

發射時將火繩點燃安入龍頭,右手開火門後緊握槍尾,用食指扣扳機向後,龍頭落在火門,燃藥發射。《武備誌》說:“後手不棄把,點火則不動,故十發有八九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為當時戰鬥中的“利器”。

鳥銃口徑在9~13毫米之間,射程可達300米左右。銃全長112~150厘米,和明代中葉以前的各種火銃(類似西方同時期的火門槍)相比,具有身管長、口徑小、重量輕、便於步、

騎兵使用的特點。

明代後期,鳥銃已經是明軍的主要裝備。每名鳥銃手配備火yao罐2個,一個裝發射藥,—個裝引火yao,攜帶鉛彈300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