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少昊的神話有很多,但說法並不統一,產生了很多矛盾,比如少昊的百鳥之國在東方,而有的書中卻說他是掌管西方的天神。很多人認為少昊是東夷族的首領,他建立的百鳥之國實際上是對東夷族部落的整合,人們認為他能繼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把他稱作少昊。而《山海經》中卻說少昊是白帝,居住在西方的長留之山,代表秋天,掌管著西方的土地。
少昊的後代中有許多知名的人,比如發明弓箭的般,還有和傳說中猛獸同名的窮奇。現在山東曲阜城東有一座著名的少昊陵,整座陵墓的形狀如同金字塔一樣,因而被稱作“中國金字塔”,是上古時代東夷文化的象征和見證。
95傳說中海裏的珍珠是一種生物的眼淚變成的,是誰的眼淚呢?
鮫人是傳說中的一種靈異的人魚,它的眼淚可以化成美麗的珍珠。《搜神記》中這樣記載:在南海之外,有一種鮫人像魚一樣居住在海裏,善於織布紡紗,哭泣的時候眼淚會化為珍珠。其他典籍也有類似記載,《述異記》中說鮫人又名泉先,還叫泉客,鮫人能織造出很奇特的布,入水而不濕,名叫蛟綃紗,又叫龍紗,價值超過百金。據說南海有一座龍綃宮,鮫人曾經在那裏織紗,織出來的綃紗白如霜雪。鮫人有自己的文字,它們經常會在南海一帶上岸拿著綃紗和人們做生意。
對於鮫人來說,其眼淚所化的珍珠比它們紡織出的綃紗更貴重。《博物誌》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鮫人從水中而出,寄居在一戶人家中,整天紡紗售賣。過了很長時間,鮫人將要離去,它向主人要來一個盤子,然後開始哭泣。不一會兒,盤子裏落滿了又大又圓的珍珠,鮫人把這些珍珠送給主人,以報答款待之恩。當時的人們聽說這件事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山海經》中還記有一種名叫陵魚的生物,它人麵魚身,有手有足,啼聲如同小兒,看起來和鮫人類似,都屬於人魚一類。
其實大部分珍珠是得自於蚌中,當有沙子進入蚌中時,蚌受到刺激會分泌出一種物質,將沙子包住,日積月累之下就會產生圓潤的珍珠。古代有很多關於蚌的典故,比如“蚌病成珠”,用蚌孕育出珍珠的過程比喻文人在不得誌的時候才能寫成好文章。再比如“老蚌生珠”,比喻人年老後得到一個聰明賢良的孩子。
96俗話說“太歲頭上動土”,太歲是誰?
在道教中,太歲是主管人間吉凶的神明,所以它又被稱作“太歲星君”。我國古代采用幹支紀年法,這種紀年法六十年是一個輪回。古人認為每個年頭,上天都會派一位太歲監察人間的禍福,這一年輪值的太歲也將監管當年誕生的人的禍福。太歲一共有六十位,統稱為六十甲子神。由於太歲大多數是武將出身,所以在道教中,每一位太歲的名字後麵都會加上“大將軍”的封號,如“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在道教中每一位太歲的樣貌都各有不同,他們手上拿著不同的法器預示著這一年的運勢。比如,有的太歲手中拿著筆,預示著這一年可能在政治上會有所變動。
古代一些風水學家認為太歲與人的吉凶息息相關。他們會計算出當年太歲所在的方位,並且忌諱在這個方位上動土,也就是所謂的“太歲頭上動土”。大到行軍打仗,小到釘釘子,都要避開太歲所在的方位,否則人們就會遭到“天譴”,也就是上天的懲罰。古代還一直流行“犯太歲”的說法。由於六十位太歲周而複始輪班值守,所以當某一年的值守太歲和人們出生年份的太歲重合時,就叫做“犯太歲”。為了避免災禍,這時人們往往會到當地的太歲廟中去祭拜一番,祭拜太歲通常在正月初八進行。這體現了古代人趨福避禍的心理,需要現代人重新用科學眼光來審視。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太歲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種不明肉狀物,古書上有不少相關記載:《山海經》中說太歲能夠食盡複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肉靈芝”,並認為它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97傳說王母娘娘有一個蟠桃園,是誰替王母娘娘看管蟠桃園呢?
《西遊記》中孫悟空掌管蟠桃園、偷吃仙桃並大鬧蟠桃會的故事廣為人知,但其實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為王母娘娘看管蟠桃園的是王母娘娘的使者董雙成。
相傳董雙成成仙之前住在臨湖妙庭觀,她非常擅長吹笙。她煉丹修行,等仙丹煉成,她也得道成仙了。傳說她一邊吹著玉笙,一邊騎著白鶴飛升。董雙成在神話中常常以西王母侍女的身份出現,不僅負責傳達西王母的各種旨意,還替西王母看管蟠桃園,蟠桃仙子說的就是董雙成。傳說漢武帝曾經會見西王母,跟隨西王母下界並且侍奉左右的,正是董雙成。西王母還命董雙成吹奏一曲仙樂,為宴會助興,人間難得聽聞的美妙仙樂讓漢武帝欽慕不已。
蟠桃園之所以需要嚴加看管,是因為蟠桃是王母娘娘的寶貝。《山海經》中記載蟠桃樹生在滄海之中的度朔之山上,樹非常大,盤根錯節足足有三千裏。西王母會見漢武帝時,曾經贈給漢武帝四顆蟠桃,漢武帝吃完之後把桃核收起來想要帶回去栽種。西王母說,這桃樹三千年才結一次果實,中原的土地太薄,蟠桃樹根本不能生長。漢武帝隻好作罷。
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是天上的盛會。相傳三月三是王母誕辰,當天王母會召開大會,邀請天上大大小小的神仙參加。屆時眾仙聚集,為王母祝壽,會上的食物就是三千年結一次果實的蟠桃。在《西遊記》中,蟠桃會上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沙僧曾在天庭做卷簾大將,因為在蟠桃大會上失手打碎了一個琉璃盞,就被懲罰落入人間做了河妖。孫悟空自恃本領高強,自封為“齊天大聖”,因為發現蟠桃大會沒有邀請自己,就大鬧蟠桃盛宴,與天庭反目成仇。
98俗話說“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薑太公是什麼人?
《封神演義》中記載周文王夢到一隻飛熊撲入懷中,臣子們紛紛說這是文王獲得賢人的征兆。後來,周文王看到一個老人在溪邊垂釣,他的魚鉤竟然是直的。一番問答之後,周文王發現這老人有濟世之才,對他大加重用,這個老人就是薑太公。薑太公在溪邊用直釣垂釣多年,終於遇到一個賞識自己的明主,這就是所謂的“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