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對德宣戰影響到了此後德國對波蘭的戰略部署。德國陸軍總司令部的首腦們擔心英法盟軍可能會在西線發動進攻,所以,他們不想讓大批德國軍隊深入到波蘭境內。陸軍總司令部認為,如果英法盟軍真的發起進攻,那麼德國的精銳部隊必須盡快向西轉移。與陸軍總司令部意見相左,德軍地麵部隊的指揮官則希望在華沙以西的地方對波蘭軍隊實施圍而殲之的戰略。
北方集團軍總指揮包克將軍就持這種意見,他準備重新部署第4集團軍,使其越過東普魯士,到第3集團軍左翼(東麵)的新陣地,以阻止波蘭軍隊在華沙以東建立新的防線。包克將軍的提議非常大膽,陸軍總司令部認為德國在西線後方地區麵臨新的威脅的情況下,這樣做過於冒險,因而否決計劃。
接下來,經過一番爭辯後,終於在9月5日達成了一項妥協方案。陸軍總司令部同意由古德裏安率領第19裝甲軍越過東普魯士,從納德河方向進攻波蘭軍隊。第4集團軍的其餘部隊將沿維斯拉河右岸把波軍趕向華沙。
德軍於9月17日合圍了華沙。波蘭政府這時已逃往羅馬尼亞。不可一世的古德裏安裝甲軍團古德裏安的機械化部隊是一支極富戰鬥力的軍隊:古德裏安指揮著4個機械化師,第3、第4坦克師和第2、第20摩托化師。包克在戰術實施和後勤管理都放權給古德裏安,所以這支部隊比其他部隊更富有戰鬥力。第19軍團不受步兵拖遝的影響,因此它可以像一支完全獨立的機械化部隊那樣行動,這樣的部隊在戰爭史上還是第一支。對古德裏安來說,這樣的部準備鞏固勝利果實。原本在先頭部隊中間位置的第10集團軍的機械化師,也開始繞過堅固的防守點和大批向華沙方向撤退的波蘭步兵,全速行進,超過了前麵的步兵軍隊。讓波蘭高層指揮部門驚慌的是,德國坦克部隊總是搶先行進在波蘭撤退的步兵前麵。這樣一來,波蘭指揮官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重新組織他們的逃軍。
坦克部隊後麵或旁邊緊跟隨的是戰地工兵,任務是排除一切障礙,其中包括拆除敵軍布置的陷阱和搭建橋梁。波軍原以為境內的許多大河會減慢德軍先頭部隊的前進速度,但他們沒想到德軍的戰地工兵個個都是建造浮橋的高手。保羅·施特斯曼就是這樣的一位工程師。盡管他並不想參軍,但建築師的背景身份使他成了一名工兵軍。每當需要渡河時,他就必須趕在先頭部隊的前麵組織架橋。下麵是施特斯曼記述第一次在敵人的炮火下建橋的情景:我們帶著木材,坐著橡皮艇前行,各式的槍炮向我們襲來。即使是我們自己人向隱蔽在樹林或村莊裏的殘垣斷壁中的波蘭軍隊射擊時,我們也感到十分恐懼。我們衝向河中央,用許多繩子捆縛住漂浮不定的樹幹和木排搭建浮橋。這時,炸彈、槍炮激起的塵土在我們的頭頂上飛揚。在我們的步兵過河之後,我們又必須為坦克搭建一座更結實的橋。但當我們剛剛前行到深水域的時候,一挺機關槍向我們猛烈開火,離我最近的一個人被打死了。我看見他掉進水裏,漂向遠處,但我卻無能為力。我們跳進水中抓住橡皮艇的兩舷,這些橡皮艇有些地方已經被打穿,正在一點點報廢。我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但我害怕極了,幾乎說不出話來,耳邊隻有巨大的聲響。
“過了一會兒,敵人的炮火逐漸減弱,我知道一定是我們的俯衝式飛機收拾了敵軍。我們繼續架橋,終於建好了一座能夠讓士兵通過的橋。我們剛剛放好最後一塊木板,士兵們就衝上了橋,迅速過了河。就在那時,我朝四周一看,才發現我們的指揮官和其他幾個人都不見了(在搭橋過程中犧牲了)。對我們這些戰地工程兵來說,麵對著敵軍的猛烈進攻,建造一座浮橋是多麼困難呀!”
9月5日,德軍渡過了皮利查河。第10集團軍開始改變前進方向,轉向東北方向,朝華沙和維斯拉河進軍。就在這時,德軍接到情報說,波蘭軍隊在一片混亂之中組建了一支新軍隊,以拉多姆(就在華沙南麵)為基地。這支雜牌軍隊來源多樣,其中包括從克拉科夫撒下來的軍隊和布魯斯軍團的總預備役部隊。
7.圍困波蘭軍隊
龍德施泰特命令第10集團軍總司令萊歇瑙上將從北、西三個方向包圍拉多姆附近的波蘭軍隊。
萊歇瑙的意圖明確,他是要摧毀德軍主要目標——部署在華沙和維斯圖拉河之間的最後一支波軍主力。9月8日晚些時候,戰鬥正式開始,第4、第14和第15集團軍參加了此次戰鬥。波蘭軍隊奮起反抗,但在德國空軍的幫助下,裝備精良和訓練有素的德國軍隊毫不費力地打垮了波蘭軍隊。9月11日,德軍占領了拉多姆,同時還俘獲了6萬名波蘭戰俘(盡管有幾支波蘭部隊設法突圍,逃到附近的森林地帶。在那裏,他們又繼續頑強抗擊了數日)。
9月8日,進攻拉多姆的戰鬥仍在繼續。第10集團軍的坦克部隊抵達維斯拉河,奪取了位於布萊威的一個重要橋頭,緊接著又奪取了古拉卡盧瓦橋頭堡,波軍最高指揮部門企圖在這條主要河道上建立一條防線的希望又一次破滅了。
當德國步兵趕上坦克部隊(由於燃料短缺,坦克暫時動不了)的時候,裝甲部隊顯然要在維斯拉河東岸繼續采取行動了,攻占華沙的殊榮落在了萊因哈特將軍率領的第4裝甲師的頭上。萊因哈特的坦克已於9月8日晚抵達華沙郊區,他下令於次日進攻華沙。從第二天上午7時開始,在炮兵師的協助下,德軍坦克開始進攻華沙,但他們遭遇到波蘭軍隊的猛烈抗擊。經過3小時的戰鬥,先頭部隊才停止前進,這時德軍指揮官下令撤退。通過此次進攻,德軍認識到沒有裝甲部隊掩護,攻克華沙是十分困難的。
8.波軍的唯一一次進攻
第14集團軍群經過重組之後,向南攻陷了克拉科夫。機械化裝備的第22軍越過多瑙吉克河向東進軍以阻攔向維斯拉河東岸逃跑的波蘭軍隊。9月9日,陸軍總司令部下令第22軍團(第14集團軍的剩餘部隊緊隨其後)突破波軍在散河一帶的防線,北征海烏姆,與從東普魯士向南進攻的古德裏安第19軍團會師。這樣一來,第22軍團和第19軍團就形成了鉗形攻勢,可以完成對華沙東麵波軍的包圍。
位於德國第10集團軍北麵(左麵)側翼的第8集團軍向前順利推進,直通羅茲。這樣一來,第8集團軍的左翼部隊就很危險地暴露在波蘭波茲南集團軍(在正北方)的麵前。德軍前線部隊奉命保護第8集團軍暴露在外麵的側翼部隊,後來又有2個後備步兵師前來增援第8集團軍,組成了希南斯軍團。不過此時,陸軍總司令部和德軍先頭部隊都沒有充分認識到來自波茲南集團軍的潛在威脅。
當前線戰鬥席卷波蘭大部分地區時,僅有庫澤巴將軍指揮的波茲南集團軍尚未投入戰鬥。德國陸軍總司令部決定繞開這支波蘭軍隊,迅速地插入到波蘭的心髒地區。
在波蘭軍隊搞清了德軍先頭部隊的真正意圖以後,庫澤巴請求波軍最高指揮部允許他的部隊從南側襲擊正在東進的德國第8集團軍。庫澤巴的這一請求遭到了斯密格萊·利茲元帥的拒絕,這位元帥想要在維斯拉河一側集結盡可能多的軍隊。因此,波茲南集團軍開始向東麵的華沙方向撤退。
在撤退過程中,波茲南軍隊遭到了德國空軍的打擊,但沒有遇到德軍地麵部隊的襲擊。與此同時,波莫瑞集團軍的餘部也在向華沙方向撤退。這兩支部隊在位於波茲南和華沙中間位置的庫特諾會師,該市是個重要交通樞紐。
9月8日,庫澤巴又一次請求上級,允許他指揮波茲南集團軍和波莫瑞集團軍進攻德國第8集團軍。波茲南集團軍和波莫瑞集團軍還是一支數量可觀而且總體上編製完整的軍隊,它由10支步兵師和2個半騎兵師組成。雖然波蘭軍隊的任何進攻都會延緩東撤,但倘若不反擊,他的軍隊還會不斷受到比他們跑得快的德軍坦克的侵襲,很明顯,反擊比不反擊更有利。因此,波軍最高指揮部確實是處於別無選擇的境地。他們推斷,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反攻可能會從總體上減慢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先頭部隊的進軍速度,從而給其他波蘭軍隊一個喘息的空間,讓他們有時間撤退並重新集結。思忖再三後,波軍最高指揮部最終批準了庫澤巴的請求,同意對德國第8集團軍發動反擊。波蘭亡國後,波蘭國民被迫行舉手禮。原來負責保護第8集團軍側翼的希南斯軍團已經被加速前行的德軍先頭部隊主力拋在了後麵。當第8集團軍接近布祖臘河時,它的側翼保護部隊主要是第30步兵師。該師部署在第8集團軍前麵32公裏(20英裏)處,沒有處在發動協同防禦的有利位置。
9月9日,在布祖臘河東南方向,波蘭軍隊開始反擊,這也是整場戰役中波軍唯一的一次主要進攻。
次日,第8集團軍司令部接到第30步兵師報告說,該師已遭波軍進攻,人員傷亡嚴重,正在被迫後退。9月10日、11日,布祖臘戰鬥一直在激烈地進行著。盡管波軍迫使德軍後退了,但他們同時也麵臨著食物、軍火彈藥和其他軍事供給的短缺問題。一位參加此次戰鬥的波蘭軍官記述了當時他和士兵麵臨的一些特殊問題:“在馬路上和建築物的廢墟中,到處都是德軍士兵的屍體。我命令士兵們搜查死去的德軍士兵的褲兜,希望能找到我們急需的地圖。最後,我們的搜查總算有所收獲:我們在一名死去的士兵口袋中找到了一張布羅卡—索哈切夫地區的地圖。對我們來說,這是整場戰爭中最有價值的戰利品了”。
波蘭軍隊在布祖臘的反擊的確讓第8集團軍大為震驚,但並沒有引起他們的慌亂。德軍司令部下令抵擋住波軍的進攻。在南方集團軍的司令部裏,倫德斯泰特和參謀總長曼施坦因認為波軍的進攻並不是個大問題,相反,這次進攻恰好給德軍提供了一次有利時機,讓德軍可以完成原來陸軍總司令部製訂的摧毀維斯拉河兩岸波軍的計劃。到目前為止,在庫特諾附近已經集結了大約17萬人的波蘭軍隊,如果能包圍、遏製和摧毀這些部隊,那麼就會一舉消滅掉1/3多的波軍地麵部隊。
9.抵抗部隊被圍
德國軍隊需要重新部署對付波軍的反擊,怎樣經濟而又迅速地調動、部署如此龐大、複雜的隊伍,確實對德軍高層參謀人員能力的一次真正考驗。9月11日,勃拉斯科維茲將軍奉命指揮這次軍事行動,他從右側的第10集團軍和從北方開來的第14集團軍中抽調兵力補充、配合作戰。這樣一來,第8集團軍的規模在一夜之間幾乎增加了一倍:一個司令官指揮著6個軍。德軍為準備即將來到的戰役而暫時減輕了對駐守華沙的波蘭軍隊的壓力,同時,德軍也減小了在維斯拉河地區的軍事行動規模。
9月12日,庫澤巴將軍得到情報:羅茲軍團的殘部正在向莫德林方向撤退,他們的軍隊已沒有會合的希望了。還有更糟的是,據說德軍正在庫特諾附近舉行軍事演習,波軍麵臨被包圍的威脅。庫澤巴部隊也麵臨被剿滅的危險。9月12日,波軍向東南發起進攻,希望衝出包圍。在突圍過程中,德軍雖然喪失了一些地麵軍隊,但卻紮緊了包圍圈。到9月15日,波軍的進攻已精疲力竭。同日,德國第10集團軍奉命向北推進,在華沙以西切斷從庫特諾袋地區逃往波蘭首都的所有退路。9月16日,波蘭軍隊又一次奮力向東北方突圍,以期渡過維斯拉河後到達莫德林。但這次有計劃的突圍又一次被擊退,還有大量的人員傷亡。這次戰鬥使德國第8集團軍進一步縮小了庫特諾口袋地區,波軍被逼退縮到越來越小的地區,這使他們再也無力應對德軍的空中打擊。9月17日,德國空軍暫停了對華沙的轟炸行動,轉而集中兵力進攻庫特諾口袋地區。在該地區,德國空軍共投下了328噸的炸彈,被困波軍被炸得白肉橫飛,慘不忍睹。
9月18日波軍的防禦部隊開始瓦解:當天就有4萬波蘭軍隊被德軍俘虜,最後兩支企圖突圍的波軍師也被守衛華沙通道的德國第10集團軍殲滅。隻有一小股波蘭軍隊突出包圍,而且許多也是依靠卡尼彼諾斯森林的掩護才逃掉的。這樣一來,波蘭軍隊就逐漸分裂成一些獨立的小分隊,最多也隻能進行遊擊戰爭了。
10.布祖臘戰役
雖然希特勒曾因為進軍華沙的先頭部隊速度緩慢而斥責了他的屬下,但對德軍指揮總部來說,布祖臘戰役的勝利是裏程碑式的,它的意義甚至超過了在康奈的漢尼巴爾戰役,該戰役曾被普魯士參謀官研究達數十年之久,曾被當做軍事勝利的標準。
而對普通的德國士兵來說,布祖臘戰役卻是一場極為激烈的戰鬥。時任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武裝部隊下級軍官的庫特·邁爾(後來成為武裝黨衛軍的一名將領)就曾跟隨第4裝甲師參加了這次戰役。盡管邁爾是一個激進的納粹黨成員,但他還是對波蘭士兵深表敬重,“我們否認波蘭軍隊的勇敢是不公正的,我們在布祖臘打的每一場戰鬥都是靠著極大的凶狠和勇氣來完成的”。
當在庫特諾口袋地區的波軍還在奮勇殺敵的時候,波軍最高指揮部就采取了最後一項權宜之策:把所有軍隊撤退到波蘭東南部,組成“羅馬尼亞橋頭堡”,盡管德國第14集團軍一直在沿喀爾巴阡山脈的北麓向東推進,以利沃夫為中心的波蘭的東南部地區仍然作為建立新防線的最後一塊地區。此外,該地區與羅馬尼亞、匈牙利接壤,是重要產油區。
到9月9日夜間,北方戰場上莫德林軍團和納雷軍團開始撤退,德國第3集團軍緊隨其後。在第3集團軍東側,古德裏安的第19軍團在兩支波蘭軍團中間打開了缺口,納雷軍團隨後發起反攻,但很快被擊退,波軍人員傷亡嚴重。與此同時,德軍第19軍團的兩個裝甲師和兩個坦克師也都遇到了燃料和彈藥短缺的問題,這種戰爭損耗讓德軍裝甲車輛進退兩難。此時,隻有古德裏安的小型裝甲部隊還保持著充足的火力和相當的機動性,能夠做到長驅直入。
古德裏安想讓他的坦克部隊沿布格河以東向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方向挺進,但陸軍總司令部仍然主張采取謹慎行動,將其裝甲部隊部署在比較遠的東部。古德裏安最初的計劃是要向南推進,奪取謝德爾茲,但由於陸軍總司令部認為波軍正企圖建立“羅馬尼亞橋頭堡”,所以他不得不改變想法。古德裏安沒能獲許按其原計劃沿布格河東岸進軍波蘭南部,但這使他最終完成了從側翼包圍波軍最後防陣地的任務。
9月14日,第10裝甲師的先頭部隊到達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邊緣地區,這裏是北方集團軍在波蘭最東麵的一個目標。9月15日,德軍攻占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盡管波軍守衛部隊在此建造了一個防禦工事(這就是有名的賽特德爾防禦工事),而且還擊退了德國第10裝甲師和第20摩托化步兵師的幾次進攻,但他們還是未能阻攔住來勢凶猛的德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