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調走劉鋒的一個軍,難道就可以分化劉錡的兵權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還不能真正徹底對劉錡的兵權實現分化、管控。
所以劉行在下令勾調漠北都護府的兵力配屬後,又發出了第二道命令:命西域都護府所轄第第二軍南調吐蕃都護府、吐蕃都護府的第一軍北調歸劉錡統轄。命吳璘治下的第十二軍北調西域,劉錡麾下第六軍南下歸吳璘節製。
而張揚呢?他的嫡係部隊還有三萬多人,既知他是個喜歡一個不滿意就造反的家夥,難道劉行就對張黑子沒有什麼想法嗎?
當然有,給劉錡發去的命令中是先將劉錡的嫡係兩軍分別調給了吳璘和楊沂中。
隨後劉行在命令的最後加上了一段話:原鎮國公手下兵馬速移青海、接受劉錫的整訓,暫授番號為大宋皇家陸軍騎兵獨立軍,著劉錫麾下青海巡防使所率之青海巡防兵五萬人往鎮國公處聽命、改編為伊麗邊防軍。
這樣一來,劉行相信張黑子才見到大宋皇家部隊新裝配無力和全員戰鬥素養提升後的實力,他是絕對不敢抗拒自己這道命令的。
隻要他不敢抗命,那麼他的嫡係三萬多人就從此離開了他、換到他手下的那些人多數都是劉錫帶出來的,日後他就算再想造反也沒那麼容易了……
分化瓦解西域的兵權、進行重新配屬之後,劉行又發出了第三道命令。這道命令是朝誰去的呢?這道命令輪到了聲望、實力僅次於種師中與劉錡的活閻王楊沂中頭上。
之前為瓦解劉錡兵權那道命令中,劉行已經先行讓楊沂中手下的一個軍跟劉錡的一個軍對調換防了。
在這第三道命令中,劉行幹脆是下令讓楊沂中麾下另外兩個軍一個去廣西與已帶兵抵達那裏的吳璘彙合,轉歸吳璘統轄。另外一個軍則調給了劉錫,讓他帶著加速南下。
調走了兩個軍,自然也該給人家補上兩個軍。劉行的決定是從東川、西康兩地選調兩省巡防營組建起一個新番號的軍,又從貴州、雲南抽調巡防營組建起第二個新軍調給楊沂中去訓練。
如此調配之法,難道劉行不擔心楊沂中心生怨言嗎?當然不擔心,因為楊沂中那個活閻王之所以能被世人稱為活閻王,他麾下軍隊之所以戰力那麼強全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個練兵高手。
其本人喜歡練兵,劉行將兩支新編之軍交給他,估計楊沂中那活閻王隻會成就感滿滿、自信感十足,而不會產生任何不滿。
知人善用沒有錯,那麼難道劉行不擔心吐蕃出現變故、楊沂中沒等把那些新兵練好就要跟天竺人開打嗎?
既敢調其兵、換上一群新兵蛋子,劉行自然另有打算。這個另外的打算中,主角就是正在青海整訓軍隊的劉錫。
為何是劉錫?劉行連劉錡都不敢全相信,還要劉錫掌握更大的兵權不成?難道就不怕劉錫兵權大了以後,和劉錡一旦聯手、還是會讓吳玠和馬擴吃不消嗎?
當然不怕、因為劉行的盤算中劉錫沒機會和劉錡聯手鬧事,因為劉行的第四道命令的主題隻有一個:設立鎮南都護府,命劉錫為鎮南都護使、統三軍即刻前往天竺三國幫其撲滅反叛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