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斷絕?
畢情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便習慣性的往書桌旁的軟椅上靠了下去。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也就是以這種姿勢,他讀完了這個天劍門藏書館裏所有的非武學類作品。這些作品培養了他的睿智,也讓他與武學似乎已經無緣。
他掏出了身上藏著的《斷絕劍法》,盡管是夜色沉重,周圍一片漆黑,而他也沒有點燈。這個時候正是晚飯時間,四下無人,要研究也隻能是這個時間。但他隻是將書擺在桌上,呆視著,任時間從他的眼前流過。這本破破爛爛的書,此時卻成為了他心中的一個疙瘩。他沒法將書還給畢顯,因為按照畢顯的說法,這本書是父親留給他的,他不接受是不敬,而良心和感情都告訴他,他必須接受,也必須采取策略。
更讓他感到疑惑的是,他父親既然練了這套武功,就必不可能有他的出生。但這方麵他沒有想太多,他現在最重要的是處理了這本書。燒了它?他覺得可惜,一是這本書是他父親所傳,不敢妄待;二是他也略微知道這本書的價值。藏起來?他覺得不安全。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遲早都會讓人發現,那隻能是奇恥大辱,今後還如何在武林上混?練。。。想到這裏,畢情打了個冷顫。忽然他想到,為何不翻開書看了究竟呢?盡管可能看了會走火入魔,但對於他這個武學低能而言,還未必看得懂。
他翻開了第一頁,上麵冷然的寫著八個大字“欲練此功,必先自宮。”他又打了個顫,想把書合上,但又改變了主意,他猛然想到,為何一定要自宮?
他翻開了第二頁,還是隻有幾個大字:若不自宮,必走火入魔,入萬劫不複之境地。這幾個字比上麵那八個字似乎更有威力。畢情猛的把書合上,但又再次打開了。
他翻開了第三頁,這回沒有字了,是實實在在的劍譜。對於他這個武學低能,這些劍譜沒有絲毫的吸引力。但那些語言,無論是武學的專用術語,還是一般用語,對於他這個博學之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深藏著的文學底蘊。他頓時來了興致,從書櫃裏拿出了一本同房師兄弟的《武學辭典》。但他又猶豫了。
“如果我隻是讀,不理會他的武學內含,也不去練。不就沒事了?我把它背下來,然後燒了,不就萬無一失了!”多年的閱讀,他十分自信自己的記憶力,這樣的想法雖然看起來怪異,但在武林史上還未成見過,的確是有幾分創新。而且也合乎道理。
但是,畢情是一個武學文盲,他不知道,任何一個武俠在精妙的劍法麵前,無論練不練都會被吸引,而隻有那些潛心修煉,信念單一的人才能避免走火入魔。但是,畢情十分幸運,因為客觀的講,他根本不能算是一個武師,他連如何正確的禦劍都不懂。所以,他來讀劍譜,可以說是十分保險的。
就這樣,畢情忘記了晚飯,忘記了剛才與畢顯的對話,沉醉的陷入了這本精妙絕倫的劍譜之中。
劍譜的語言的確是十分的精妙。開篇第一句是一首詩,一首有點古怪,不著韻律的七律:
斷絕之劍破紅塵,自古情仇皆沉淪。
不畏此舉逍遙去,隻待思者道法門。
這些詩句畢情看得懂,但卻還不能理解此中的深意。之是知道第一句說的是要練就此劍法必須清心寡欲,斷絕世間的愛恨情仇,這與“自宮”的本意也十分相符。而這第二句,似乎是在否定上一句,但這個“隻待思者”,來“道法門”,畢情就一些不懂了。他不能理解的是,既然斷絕了紅塵,“自宮”了,還如何“逍遙去”,難道“思者”就可以不用“自宮”。畢情越來越混亂,隻好先把這些擱置,往下讀去。但這首怪詩卻早以銘刻在了他的內心。
直到師兄弟們回來,畢情才慌忙的將劍譜藏起,倒在床上假裝睡覺。但師兄弟卻不像以往,對於畢情毫不理會,反而指指點點,談論了起來。對於這些畢情也是習慣了,他裝成睡得很死,沒有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