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冰雪極地大廝殺——小國對大國不屈的絕唱(2)(1 / 3)

斯大林聽完鐵木辛哥的彙報後,隻說了一句話:“很好,執行吧。”

芬軍全殲蘇軍兩個師的消息讓一切同情弱者的國家都感到歡欣鼓舞。各國報紙都發了頭條,有的還特別登了社論、每周評述,美國一家有影響的大報發表評論說:

……芬蘭人的勝利是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們的勝利,它給人很多聯想和啟示。

前不久,同樣的侵略降臨到波蘭,波蘭是個大國,波蘭軍隊也有100多萬,進攻波蘭的德國軍隊也是100多萬。德國使用坦克和飛機協同配合的閃電戰,快速推進,僅用10多天就消滅了波蘭。德國的幫凶俄國也從波蘭的背後插了一刀,共同瓜分了波蘭。全世界都在這兩個大國麵前發抖,那些有能力製止侵略者胡作非為的大國政治家因為目光短淺、怯懦和自私,姑息放縱,致使侵略者愈來愈橫行無忌。國際社會既無能力主持公道,又無能力製裁侵略者,那麼,不僅小國弱國,整個世界都會變成侵略者的盤中餐。可是,有這麼一個小國弱國,它麵對侵略者的屠刀,竟敢大聲地說:“不!”麵對可以把他們國家碾成粉末的100萬大軍,他們勇敢地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不屈不撓地與之戰鬥。他們不但勇敢,而且善戰,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他們的精神和勇氣將永垂青史,大國在他們麵前應該感到羞愧。讓曆史永遠記住這個國家的名字吧:它就是北歐的芬蘭。……作為美國這麼個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再也不能裝聾作啞坐視不管,我們應該出兵,美國應該擔負起與它的大國地位相稱的世界道義責任。

……

不少國家的輿論也紛紛呼籲政府出兵,或者派出誌願軍。特別是北歐三國呼聲最為強烈,他們毗鄰芬蘭,大有唇亡齒寒之感。

英法政府已著手準備遠征軍,計劃第一期兵力15萬人,配以強大的海軍艦隊,但由於當時的英法政府首腦顧慮頗多,準備工作進展緩慢。各國援助物資倒源源不斷地運抵芬蘭。

芬蘭舉國歡騰,對投入戰爭的熱情更加高漲。芬蘭軍隊受到自己一連串勝利的鼓舞,更是氣勢如虹。芬軍總參謀部製定的作戰計劃就反映出芬軍全軍上下洋溢著盲目樂觀的驕傲情緒。

芬軍參謀部搞了個三箭齊發的作戰計劃。計劃擬在曼納海姆防線故意讓出一道口子,誘使蘇軍深入,然後再將其圍而殲之。中部地區乘蘇奧莫沙爾米得勝的餘威,飛兵直撲邊境線,殲滅蘇軍留守在邊境一側的176師。另外在拉多加湖以北地段,對蘇軍揳入的一個師給以圍殲。芬軍總參謀部的計劃拿到曼納海姆這裏被否決了,曼納海姆隻同意在曼納海姆防線和拉多加湖之間的莫沽對蘇軍進行側翼攻擊,以改善那裏的防禦態勢。曼納海姆憂鬱地告誡他的部下:別忘了我們隻是個300萬人口的小國,而且現在已經竭盡了全力,部隊已經相當疲憊和緊張,我們要利用當前有利態勢讓部隊得到補充和休息。我們輸不起,隻要有一點失誤就會全盤皆輸。

芬軍集中兵力和火力在拉多加湖一側打擊蘇軍原擬從側翼包抄曼納海姆防線的三個師,蘇軍已被蘇奧莫沙爾米的圍殲搞得精神緊張,一遇側翼攻擊便急急忙忙退了回去。

蘇芬戰場出現了暫時的平靜。

開戰兩個月,除了北方地區蘇軍占領了於大局無礙的幾個小地方外,其他主要戰場,蘇軍都毫無進展。

芬蘭人假如不必擔心未來的話,他們可以為他們兩個月的戰果感到驕傲和自豪。

芬蘭人未免高興得太早了,他們麵對的是一個有著最頑強意誌的鐵腕領袖斯大林領導下的近兩億人口的超級大國,它為追求它想達到的目標是不惜一切的。

1940年2月初,蘇軍準備就緒,開始發起大規模進攻。

進攻完全按鐵木辛哥元帥新的作戰計劃進行。對曼納海姆全線發起不間斷的進攻,曼納海姆防線中段蘇馬地區10公裏的正麵則作為主要突擊地段。在這裏,每公裏的大炮是100門,平均每10米1門重炮,每門炮幾乎是比肩而立。坦克則達500輛,飛機不間斷地進行轟炸狂射。為此,把擔任主攻的第7集團軍的兵力增加了兩倍,擺在曼納海姆防線前的蘇軍達35個師。蘇軍的炮火準備達兩天兩夜,這次的進攻完全不同於此前那種刻板的模式化的進攻。

蘇軍的攻擊開始了。

重磅炸彈和炮彈鋪天蓋地持續不斷,經久不息,炸彈炸毀了芬軍陣地前後的一切樹木,把它們撕得粉碎,陣地上的冰雪被熾熱的炮火融化成水,灌進掩蔽部。為此,芬軍總參謀部緊急調進10萬雙長筒膠鞋,以免凍壞戰士的雙腳。此前,進攻中沒受到大的損毀的永備工事,這次也被空前猛烈的轟炸和炮擊炸得麵目全非。最難挨的是那些第一線的官兵,他們捂著耳朵,閉著眼睛,張大著嘴,蜷縮在掩蔽部裏,無可奈何地忍受著不堪忍受的折磨,他們被炸得頭暈目眩,懵懵懂懂,祈禱著敵人步兵快些發起衝鋒。有的地段,炮彈炸彈一顆接一顆地在原地爆炸,很快便掀開了掩蔽部的頂蓋,把躲在掩蔽部的士兵炸得屍骨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