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戰役,幾乎使台兒莊變成一片焦土,日軍的機動車輛多被擊毀,敵人的屍體及自焚骨灰甚多。中國軍隊摧毀了日軍第10和第5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殲滅敵軍兩萬餘人。繳獲步槍一萬多支,輕重機槍931挺,步兵炮77門,戰車40輛,大炮50多門,中國軍隊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奪得了重要的勝利。
戰役影響
台兒莊戰役的結局,是日軍一次戰役進攻中的敗退。這在日軍侵華戰爭中的第一次。在日軍來說,這不僅是在兵力數量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日軍《步兵第10聯隊戰鬥詳報》載:“不識他人,徒自安於自我陶醉,為國軍計,更應以此為慎戒。”
台兒莊戰役的勝利,在政治上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用勝利的事實證明了“亡國論”是沒有根據的。同時,這場勝利改變了國際上對中日戰爭前途的看法。抗戰爆發以來,國際上對中國抗戰的前途大多抱悲觀的看法。台兒莊戰役勝利的消息傳出,有的國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電訊說;“英軍事當局對於中國津浦線之戰局極為注意,最初中國軍隊獲勝之消息傳來,各方麵尚不十分相信,但現在證明日軍潰敗之訊確為事實。”所以,英國讚揚此戰勝利的評論。顯然,這次勝利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並為爭取外援增強了有利條件。
雙方主將
李宗仁:
李宗仁(1891-1969),黃埔軍校南寧分校總負責人。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廣西臨桂人。字德鄰。早年就讀於臨桂縣立兩等小學,後入桂林省立紡織習藝廠當學徒。1908年,考入廣西陸軍小學第三期。1910年10月,加入同盟會。1912年,考入廣西陸軍速成學堂。1913年秋畢業後,到南寧將校講習所任準尉見習官、少尉、中尉隊附。1916年5月,任滇軍第四師第三十四團排長。後轉入桂係陸榮廷部,任護國軍第二軍第五旅排、連、營長,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粵桂戰爭。1921年,任少營長的李宗仁爭取十多個連隊和他一起退到六萬大山的玉林地區,整軍經武,伺機而動。他先後將所部改稱“粵桂邊防軍第三路”、“廣西自治軍第二軍”,並自任司令,防區逐步擴大到七個縣,1923年,與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建立聯係。10月,經李濟深、陳銘樞介紹加入國民黨。1924年,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討賊聯軍”,任總指揮。9月,擊敗桂係軍閥陸榮廷部。11月,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1925年7月,又擊敗沈鴻英,完成統一廣西的任務,成為新的國民黨桂係軍閥首腦。
李宗仁統一廣西後,任國民黨廣西省黨務特派員和廣西省第一屆省黨部監察委員。1926年1月,在國家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李宗仁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3月,廣西軍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決定,李宗仁負責籌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即黃埔軍校南寧分校)。5月,南寧分校正式成立,李宗仁派所部第七軍第二旅旅長俞作柏兼任校長。
孫連仲:
孫連仲(1893-1989),第五戰區第2集團軍司令孫連仲,字仿魯,河北雄縣人,1893年生,保定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成為馮玉祥的部下後,因為頭 腦機靈,作戰勇敢,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之後不斷升遷,為馮部中的虎將——“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蔣、馮、閻大戰後,馮玉祥集團瓦解,孫連仲部被蔣介石改編為第26路軍,孫任總指揮。抗日戰爭爆發後,26路軍又改建為第2集團軍,孫仍任總司令。
張自忠:
張自忠(1891-194),字藎忱,漢族,山東臨清唐園村人。以中華民國上將銜陸軍中將之職殉國,犧牲後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1911年, 張自忠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就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他投筆從戎赴東北。1917年,入馮玉祥部,曆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張自忠戎馬三十餘載,竭盡微忱。自抗戰時起,命運起落無常。曾被汙為漢奸,備受責難。又抱定“隻求一死”之決心,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於徐州,四戰於隨棗宜,終換得馬革裹屍還,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以一生之踐行,換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磯穀廉介:
磯穀廉介 (1886 - 1967),兵庫縣出身,舊筱山藩士磯穀次郎的三兒子。年少時就讀於私立庹平初中鳳鳴義私塾,大阪陸軍地方學校,中央學校。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6期,跟阪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為同期同學。1915年陸軍大學畢業。1916年任職於參謀本部,1917年被派遣到中國,1920年駐在廣州。1924年升任中佐,步兵第13聯隊大隊長,1928年5月第六師團副、第3師司令部付(青島機關長),同年8月,步兵大佐第7聯隊長。1930年(昭和5年)3月,第1師參謀長就任,教育總監部第2科長,人事局候補課長。1933年晉升為少將,任參謀本部第二部長。自認是日軍中的“中國通”,他的嶽父就是日本第一代中國通,對華諜報鼻祖青木宣純。1935年任中國公使館副武官、中國大使館副武官。日本昭和時期的四大中國通之一,陸軍中將,香港日治時期第一任總督,南京軍事法庭裁定為戰犯並處以無期徒刑,後轉交東京法庭。1952年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