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影響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取得的勝利,是對德國致命的打擊。斯大林格勒戰役取得的勝利成果使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空前、且具有轉折性意義的戰役。蘇軍從此轉入戰略進攻,並掌握了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從此,希特勒再也無力進行大規模的反攻了。這次戰役的勝利,也極大地鼓舞了蘇聯和其它同盟國的信心。這次戰役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總體走勢也開始對德、意、日越來越不利。因此,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雙方主將
斯大林:
斯大林(1879-1953),父親是農民出身的皮鞋匠,母親是農奴的女兒。1888年,斯大林進哥裏教會小學讀書,1894年升入第比利斯正教中學。15歲就參加革命活動,1898年成為社會民主工黨黨員。1899年,因從事革命活動被學校開除,從此走上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斯大林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十月革命後,國內外反動派對年輕的蘇維埃國家發起瘋狂的進攻。在反對外國武裝幹涉和國內戰爭時期,斯大林任蘇維埃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列寧多次派他到最關鍵的戰線去指揮作戰,在保衛察裏津的戰鬥中,在粉碎尤登尼奇、鄧尼金和波蘭貴族的戰鬥中,他大智大勇,為保衛蘇維埃政權建立了功績,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為此授予他紅旗勳章。
1924年1月,列寧逝世,斯大林代表全黨宣誓要實現列寧的遺訓。1924年5月,在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大會繼續選舉他擔任總書記職務。他自此以後,一直到1953年3月5日逝世,他一直擔任蘇聯的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斯大林在擔任蘇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期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都有過傑出的貢獻,立下不朽的功勳。但是,隨著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和他個人威望的提高,他忘記了列寧對他的批評,過高地估計自己,欣賞個人崇拜,因此也曾犯了一些嚴重的錯誤。
希特勒:
希特勒(1889-1945),奧地利裔德國政治人物,1921年成為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國總理,1934年成為德國國家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希特勒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主席和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元首,德國法西斯的頭領。他使一戰後的德國走向強大,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動者和頭號戰犯,對20世紀後的世界曆史產生了舉足輕重影響的人物。同時希特勒也是傑出的演講家、政治家、軍事家、心理學家、建築學家、畫家。
戰爭中的故事
最傳奇的狙擊手
在戰場上,對付敵方狙擊手的最好辦法是派出己方的狙擊手對其獵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在蘇軍準尉紮依采夫和德軍最著名的“狙擊手之王”科寧斯之間的狙擊之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1942年秋,蘇軍沮擊手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大顯神威,紮依采夫在10天之中就擊斃42名德軍官兵。為了對付紮依采夫,德軍調來了柏林狙擊兵學校的校長科寧斯上校。科寧斯果然身手不凡,他從柏林飛抵前線不久,便打死了兩名蘇軍狙擊手。這天早晨,秋天的陽光穿過城市廢墟,從德國人背後照射在蘇軍的陣地上。紮依采夫決定在下午采取行動。因為在陽光直射的上午,瞄準鏡的反光會把位置暴露給德國人。午後,蘇聯祖擊手的步槍已處於背光位置,而科寧斯隱蔽處則是暴露在陽光之下。紮依采夫讓戰友庫利科夫藏在自己的隱蔽點,並小心翼冀地用槍管把頭盔稍稍向上舉起,而紮依采夫則來到另一個隱蔽點,槍口死死地瞄準了科寧斯的藏身之處。
科寧斯果然中了紮依采夫的圈套,他朝那頂頭盔開了一槍,庫利科夫順勢將身子一挺,大叫一聲倒了下去。科寧斯以為紮依采夫真的已經中彈,於是從隱蔽處探出半個腦袋,想看個究竟。就在這一刹那,紮依采夫扣動了扳機,子彈正中科寧斯的前額。紮依采夫以自己的智惹和果敢贏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