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瓜島爭奪戰(1)(1 / 2)

瓜島爭奪戰

戰役簡述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簡稱瓜島爭奪戰)是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圍繞著瓜島的爭奪,日美雙方在美軍士兵攻占瓜島六個月的時間裏進行過大小海戰三十餘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海戰就有六次,分別是薩沃島海戰、東所羅門海戰、埃斯帕恩斯角海戰、聖克魯斯大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和塔薩法隆戈海戰。雙方損失的驅逐艦以上的艦隻各24艘、美國海軍沉沒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4艘、陣亡約3300人、傷約2500人;日本海軍沉沒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11艘和潛艇6艘。傷亡2.5萬人。

戰前形勢

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的慘敗使得日軍失去了戰爭初期在太平洋上的製海權和製空權,這就意味著失去了戰略主動,基於這些原因,日軍被迫停止了攻勢,視情況放棄或推遲了對斐濟、薩摩亞和新咯裏多尼亞等地的進攻。但日軍並未對此時自身和對手實力的對比做出正確的判斷,仍決定繼續實施對南太平洋諸島的進攻,計劃先在瓜島修建航空基地,出動航空兵力,以掩護對新幾內亞島的莫爾茲比港的進攻,在新幾內亞島站穩腳跟後,再向東南逐步推進,逼近同盟國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澳大利亞,以此重新奪回戰略主動權。

為實現這一戰略企圖,大本營陸軍部補充軍力,準備為斐濟、薩摩亞作戰而於1942年5月組建的第17軍,該軍由百武晴吉中將任軍長,軍部設在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

日軍繼1942年1月進占拉包爾,並將這個港口和附近的機場改建成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基地後,又於1942年5月占領了圖拉吉島,該島位於所羅門群島南部,正處在以拉包爾為基地的戰鬥機作戰半徑的邊緣,南距所羅門群島第二大島瓜島約三十海裏,北麵緊挨著佛羅裏達島,是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樞紐要地,原有澳大利亞部隊駐守,後因戰局惡化無力防禦而戰略性撤離。日軍占領該島後就開始修建機場,並對附近島嶼進行勘察,發現瓜島雖然多山多叢林,但北部的隆加河衝積平原地勢平坦,比圖拉吉島更適合建機場,於是6月16日派門前鼎大佐率第11工兵隊約2000名工兵登上瓜島,開始修築機場。7月1日又加派岡村德長少佐率第13工兵隊約700名工兵上島,加強施工力量,並限令於8月5日前完工。經過緊張的施工,至8月初,瓜島機場已基本建成,輔助設施也大體完工。此時,瓜島有日軍工兵2700人,警備部隊240人,共約2940人;圖拉吉島有日軍工兵140人,航空部隊400人,警備部隊200人,共約740人。

美軍雖然在中途島戰役中取得了巨大勝利,使中太平洋地區的局麵逐漸趨於穩定,但在南太平洋,仍比較被動。當日軍於1942年1月占領拉包爾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就於2月提出占領圖拉吉島,以阻止日軍的推進的想法,保護美國至澳大利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羅斯福總統對此設想也表示支持。為抓緊時間進行必要的準備,美國海軍於3月派部隊進駐新赫布裏底群島的埃法特島,隨即又向北占領了聖埃斯皮裏圖島,並開始在這兩個島上修建機場。同時海軍陸戰隊第1師從本土運往新西蘭。

拉包爾已是日軍的核心基地,扭轉戰局的關鍵就是盡快奪取拉包爾,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和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對此已達成共識。但是在具體戰術上還存在著分歧,麥克阿瑟主張集中最大兵力在俾斯麥群島組織登陸作戰,一舉攻占拉包爾。尼米茲則認為日軍在拉包爾已形成了堅固防禦,部署有近700架岸基飛機,還隨時能得到包括4艘航母在內的聯合艦隊的支援。而美軍此時在太平洋上隻有3艘航母,與日軍相比實力明顯處於下風,不能貿然行動。所以他主張先在所羅門群島南部登陸,在新占島嶼上建立機場,然後在航空兵支援下逐步推進,步步為營,最終奪取拉包爾。而對這一戰役的指揮官人選,美國陸海軍也有爭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主張應由麥克阿瑟指揮,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則認為此次戰役是在海況複雜的所羅門群島海域作戰,如果由不懂海軍的人來指揮,就有使海軍艦隊在這樣的危險海域陷入被動的可能,所以應由海戰經驗豐富的尼米茲來指揮。雙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最後羅斯福總統隻好親自出麵主持協調,這才達成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參謀長聯席會議據此於4月1日正式通過代號為“瞭望台”的作戰計劃,計劃第一階段由尼米茲指揮攻占聖克魯斯群島和圖拉吉島。第二階段由麥克阿瑟指揮,攻占所羅門群島其餘島嶼,並肅清新幾內亞島東部萊城、薩拉莫阿地區的日軍。第三階段仍由麥克阿瑟指揮,攻占新不列顛島和新愛爾蘭島,進而奪取拉包爾。

7月2日,參謀長聯席會議考慮到由於太平洋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作戰區域分界線是東經160度,這樣,就會有一些太平洋戰區的部隊進入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地域,可能會因為指揮問題而產生摩擦,於是發布命令將兩個戰區的分界線西移1度,改為東經159度,如此一來,瓜島和圖拉吉島都劃入太平洋戰區,以減少作戰指揮上不必要的麻煩。這一決定雖然解決了戰區指揮權的問題,但沒有明確海軍特混艦隊與海軍陸戰隊之間的指揮關係,給以後的作戰指揮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