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戰役從2月19日開始至3月26日結束,日軍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入。美軍陣亡6821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美軍海軍陸戰隊的傷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戰爭中絕無僅有的。美軍還有一艘護航航母被擊沉,航母、登陸兵運輸艦、快速運輸艦、中型登陸艦、掃雷艦、運輸船各一艘以及坦克登陸艦兩艘被擊傷
毫無疑問,由於在這期間的情報失誤使美軍為攻占硫磺島這一小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雖然這場血腥的較量也造就了許多美國英雄,但是,這種英雄的塑造模式是悲劇性的。
戰爭遺跡
硫磺島戰役紀念碑
硫磺島戰役紀念碑雕塑位於華盛頓郊外阿靈頓國家公墓北側,取材於二戰時期的一幅戰地照片,記載的是當年美日硫磺島激戰中的一段真實的曆史:戰爭第四天,美軍冒著敵人的炮火往前衝,一路血戰,奇跡般衝上了硫磺島製高點的山頂,五名海軍陸戰隊戰士隨即在山頂升起了一麵美國國旗。
這組雕塑取材於一幅當年的戰地照片,當時,這幅照片發表後在美國引起了轟動,極大地激發了美國人的豪情壯誌和愛國情懷。令隨軍攝影師喬·羅森塔爾沒有想到的是,他抓拍下的這一曆史性時刻—照片和雕塑,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勝利的象征符號,成為代表美國英雄主義精神的不朽傳奇。前些年,以這個故事為題材,好萊塢拍攝了一部電影,名叫《父輩們的旗幟》,戰爭場麵異常慘烈,故事情節真實感人。
名人論戰
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尼米茲對參加過硫磺島戰役的陸戰隊員給予了高度的讚揚:“在硫磺島作戰的美國人,非凡的勇敢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軼事
《國旗插在硫磺島上》被指控造假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盟軍為了向日本本土發起總攻,先決定奪下東京的海上門戶——硫磺島,結果經過了26個日夜的惡戰。美軍以傷19217、陣亡6821將士的代價才殲滅三萬日軍,把美國國旗插上硫磺島。喬·羅森塔爾意識到這一事件的偉大曆史意義,冒著槍林彈雨拍下了這張珍貴的曆史照片——《國旗插在硫磺島上》。
這幅作品充滿了濃重的戰地氣氛,具有激烈的戰鬥節奏。戰士們為了勝利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作品充滿了高昂的氣氛和撼動人心的力量,展示著人類命運的生死搏鬥,是一首悲壯的歌,讚頌著壯士們舍身忘我的精神。
《國旗插在硫磺島上》發到國內第二天,美國各家報紙爭相發表這幅照片,隨即在國內引起轟動,這幅作品在當時如同勝利的捷報傳遍世界,它被印在報紙上、書刊上、百科全書上,成為二戰勝利的象征。戰後又被雕塑家製成巨大的銅像,矗立在美國阿林頓市中心廣場,成為二戰勝利的永恒紀念。
美國總統杜魯門下命令查出照片上這6名插旗勇士的姓名,進行表彰。後來經查,這6名英勇的官兵是艾拉·海斯、富蘭克林·索思理、約翰·布拉德利、哈朗·布勞克、邁克·斯特蘭克和雷內·加格嫩。其中,邁克·斯特蘭克和哈朗·布勞克在拍照後一周內相繼犧牲,年僅19歲的富蘭克林·索思理也在硫磺島戰役勝利前犧牲。
美國郵政總局根據公眾的強烈要求,於當年以這幅照片為基本圖案設計發行了郵票,發行總數高達137萬張。這張在攝影史上堪稱“不朽之傑作”的照片不僅讓羅森塔爾獲得了1946年的普利策獎,而且為他贏得了一生的榮耀。時間證明,羅森塔爾按動快門那一刻,“照相機記錄了一個國家的靈魂!”
羅森塔爾1911年生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從小他就酷愛攝影。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上世紀20年代末,他來到舊金山投奔哥哥。1930年,他在“新聞業聯合會”找到了一份工作,開始了記者生涯。1944年,他被美聯社派往太平洋地區,成為一名戰地攝影記者。這期間,他拍下了那幅傑作,並因此獲得了1946年普利策獎。在參加硫磺島戰役之前,羅森塔爾還參加了收複新幾內亞島和關島的戰役,並拍下不少精彩的戰地照片。
不過對於這張曆史名作,曾經有人懷疑它是擺拍,亦真亦假,給這張照片又披上了一層曆史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