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附錄二《尉繚子》 (11)(2 / 3)

用兵要早有決心並先定下作戰計劃。假如不先確定作戰計劃,不早下決心,那麼就沒辦法確定部隊是應該前進還是應該後退,疑慮叢生一定會導致失敗。因而用大部隊正麵攻擊敵人就應該先行動,用小部隊奇襲敵人應該後行動,但是無論先行動還是後行動,都是為了戰勝敵人。現今的世襲將領不知曉奇正變化的用兵方法,獨斷專行,僅僅憑借勇氣去進攻敵人,這樣一來沒有不失敗的。作戰的時候,敵人的舉動有可疑的地方卻輕信而不懷疑,進軍的時候有勝利的希望卻缺乏信心,發動進攻的時候該快的不快、該慢的不慢,這三種情況,都是指揮作戰的累贅啊。

將令第十九將軍受命,君必先謀於廟,行令於廷。君身以斧鉞授將曰:“左、右、中軍,皆有分職。若逾分而上請者死。軍無二令,二令者誅,留令者誅,失令者誅。”將軍告曰:“出國門之外,期日中,設營表,置轅門。期之,如過時,則坐法。”將軍入營,即閉門清道,有敢行者誅,有敢高言者誅,有敢不從令者誅。

譯文將軍受命出征,國君一定要先在宗廟裏謀劃決策,然後再在朝廷發布命令。國君親自把斧鉞授予將軍說:“左、右、中三軍,都各自有自己的職責,假如有超越職分向上請示的人,處死刑。軍中除了主將之外不允許其他人發布命令,有擅自發布命令的人要嚴懲,稽留延誤命令的人要嚴懲,遺失命令的人也要嚴懲。”將軍接受任命後,向部下宣布說:“出了國都的城門以後,限於中午以前,設置觀測日影的標杆,安置在軍營的轅門處以計算時辰,假如有人遲到了就依法治罪。”將軍進入軍營之後,即下令關閉轅門,禁止通行,有敢擅自在軍營行走的人要嚴懲,有敢擅自高聲喧嚷的人要嚴懲,有敢不服從命令的人也要嚴懲。

踵軍令第二十所謂踵軍者,去大軍百裏,期於會地,為三日熟食,前軍而行。為戰合之表,合表乃起。踵軍饗士,使為之戰勢,是謂趨戰者也。

興軍者,前踵軍而行,合表乃起。去大軍一倍其道,去踵軍百裏,期於會地,為六日熟食,使為戰備。分卒據要塞。戰利則追北,按兵而趨之。踵軍遇有還者,誅之。

所謂諸將之兵,在四奇之內者勝也。

兵有什伍,有分有合,豫為之職,守要塞關梁而分居之。戰合表起,即皆會也。大軍為計日之食,起,戰具無不及也。令行而起,不如令者有誅。

凡稱分塞者,四境之內,當興軍、踵軍既行,則四境之民,無得行者。奉王之命,授持符節,名為順職之吏。非順職之吏而行者,誅之。戰合表起,順職之吏乃行,用以相參。故欲戰,先安內也。

譯文所謂踵軍,是指與主力部隊相距一百裏的前行部隊,他們要按期到達集合的地點,並且準備好三天的幹糧,在大軍的前麵行進。還應預先規定好聯絡的信號,接到信號後經檢驗無誤就要起兵迎敵。踵軍出發之前應該犒賞軍士,使部隊保持高昂的戰鬥士氣,以時刻準備投入戰鬥之中。

所謂興軍,是進行於踵軍前麵的尖兵,接到聯絡信號之後經檢驗無誤就要起兵迎敵。興軍和大部隊之間的距離要比踵軍遠一倍,和踵軍之間相距一百裏,他們要按期到達集合的地點,並預先準備好六天的幹糧,到達集合地之後做好各種戰鬥準備,同時需要分派士卒占據險要之地,如果大部隊交戰取勝就參加追擊逃敵的行動,如果大部隊按兵不動就做好投入戰鬥的準備。如果踵軍遇上了興軍的逃兵,就要予以懲辦。

各軍將領所統領的興軍、踵軍、大軍、分卒這四個方麵的部隊,假如能夠互相配合,發揮各自的效用,就能在行軍作戰時取得勝利了。

軍隊中有什和伍的編製,它們使用的時候有時分散有時集中,事先規定各自的任務進行訓練,以便分別據守要塞、關卡和橋梁。接到作戰的命令之後,就全部向規定的地方集合。大軍要按規定的天數準備好幹糧,起兵迎敵的時踵軍令第二十所謂踵軍者,去大軍百裏,期於會地,為三日熟食,前軍而行。為戰合之表,合表乃起。踵軍饗士,使為之戰勢,是謂趨戰者也。

興軍者,前踵軍而行,合表乃起。去大軍一倍其道,去踵軍百裏,期於會地,為六日熟食,使為戰備。分卒據要塞。戰利則追北,按兵而趨之。踵軍遇有還者,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