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注意防範B股的風險(上)(1 / 3)

幾個月前,當B股市場剛剛宣布對內開放時,有相當數量的投資者和股評家,都把B股看成是搖錢樹、聚寶盆,是穩賺不賠的東西。在他們的眼裏,B股的價格這樣低,與A股的價差這樣大,哪裏還會有什麼風險?隻要能買到B股就能賺錢!

幾個月後的現實,已經證明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B股市場作為一個資本市場,特別是一個相當不成熟、不完善的資本市場,同樣具有較大的風險。許多人就是因為隻看到B股市場的利好消息,卻無視其中潛伏著的風險,盲目衝動,結果落下套牢割肉的悲劇。

吃飯尚要防噎,走路尚要防跌,在驚濤拍岸的股市裏沉浮的中國股民,又怎麼能無視風險的存在,不顧風險的威脅呢?

B股對內開放後交易銀行劃賬的第一天,不少投資者對B股是什麼東西都沒有弄清楚,連“我應該先辦什麼手續”、“交易的證券公司這一欄怎麼填”這樣的淺顯問題都不知道,但他們卻有一個基本的信念,那就是快去買B股,因為買到B股就能賺錢,就能發財,就能暴富,好像B股真的是一棵搖錢樹,是一個聚寶盆。因此許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自己的外彙存單就直奔證券公司;有的急急忙忙跑到外彙黑市去高價兌換外彙。有記者問他們:買B股真的就這麼賺錢?沒有風險?他們便露出一臉不屑的神情,好像問話者不是傻瓜就是弱智。在他們眼裏,買B股穩賺不賠沒有風險。一位老大爺顫顫巍巍地把一本外彙存折遞給工作人員:“請問這上麵1000美元到了沒?我要買B股!”一位剛開戶的投資者也是語出驚人:“盡管買好了,沒有風險的。”就在這種買B股隻會賺錢沒有風險的心理驅使下,短短的3個月,便有70多萬中小投資者蜂擁而入擠進了B股市場,允許開戶的頭兩天便達34萬。投資者的熱情之高,令人歎為觀止。

不可否認,在政策的刺激下,有少數捷足先登的投資者獲得了較高的利潤,極個別的甚至暴富,但絕大多數投資者卻沒有這樣好的運氣。就在人們的一片“漲”聲中,B股市場的暴漲行情卻戛然而止,掉頭向下,B股指數如洪水決堤一樣一瀉千裏,許多B股價格又回到了2月19日啟動後幾天的位置:深B指數5月28日最高點為2453點,8月7日跌到1327點,跌幅高達45%;滬B指數6月1日最高點為241點,最低探至130點,最大跌幅為46%。以後雖然有所反彈,但一直沒有改變弱勢調整的格局,到9月20日,滬市B股指數又跌到了142點,深市B股指數則於9月24日跌到1262點,再創新低。這意味著6月1日後入市和6月1日前入市但未撤離的投資者全部套牢。許多人這才傻眼了:B股市場對內開放了,怎麼也還有這麼大的風險?

中國股市誕生初期,中國股民是無風險意識可言的。當時許多人並不知道股票為何物,也不懂什麼指數、什麼率,隻知道股票能使人發財,能圓百力富翁的夢,根本沒有想過投資股市還有風險。一位74歲的老太太硬逼著兒子去買股票,兒子問賠了怎麼辦?老太太詫異地說:“怎麼可能,國家哪會讓我們賠本呢?”這就是當時許多股民的心態,他們帶著天真的盲目樂觀,懷著僥幸的心理和發財的幻想,一頭紮進了股市。幾年後,他們才從股市的漲跌之中感受到股市的風險,但許多人已經為此付出了高昂的學費。沒有料到的是,經過10年股市風雨洗禮的中國股民,卻在B股市場重演了一幕股市初期的悲劇。許多人認為B股市場有它的特殊性,有利好的政策刺激,有巨額的資金推動,但就是沒有想到,B股市場同樣是資本市場,同樣具備資本市場較高的風險性。而且由於B股市場規模小,流通量不大,它的風險性更大。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也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怎麼能指望B股市場隻有機遇沒有風險呢?

當然,我們說B股市場有風險,並不是要人們遠離B股市場;恰恰相反,我們的目的是讓股民們認識風險,正視風險,從而有效地防範風險,規避風險。事實上,機遇裏有風險,風險裏也有機遇,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把握。隻看到股市的收益而忽視股市的風險如同盲人騎瞎馬,總有一天會掉下懸崖,落入陷阱;而如果因為股市有風險就不敢涉足往前,那也無異於因噎廢食。不管股市裏風險有多大,陷阱有多深,怨天尤人不管用,搖頭自憐沒有意義,作為股民來說,惟一的出路是擦亮眼睛,識別陷阱,防範風險。

一、餡餅還是陷阱:風暴過後看B股

套牢,狂熱的惡果

如果以6月1日滬市B股指數創下241點的最高點計算,且不算最低點,隻以最近的時間9月20日跌到150點計算,便足足跌了90點,其跌幅之大,與上半年的漲幅之大同樣令人瞠目結舌,其市值也因此縮水500多億元。這意味著2001年入市的投資者,尤其是6月1日後入市的投資者已基本被高位套牢。

在如此大跌的股市裏,套牢也許是難以避免的。但其中的教訓卻是值得我們認真汲取的。為什麼在股市已經上漲近2倍的時候,我們還那樣不顧一切地往市場裏擠?為什麼在股價已經翻了幾番的情況下我們還貪心地守著股票不放?也許各人有各人的原因,但有一條卻是共同的,那就是無視風險,盲目狂熱!

我們還記得,B股市場自2月28日恢複交易以後,一路高歌猛進,一個個技術點位被攻克,一隻隻股票價格創新高。短短3個月時間,滬深兩市B股指數漲升幅度分別達到190.4%和183.3%。可以說從建立起來就一直萎靡不振的B股市場,僅僅一項對境內投資者開放的政策,便一掃多年的陰霾而大放光彩,短時間內大漲一兩倍,這在整個世界證券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一時間,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券商以及B股上市公司,甚至包括許許多多還沒有資格入市的“看客”或者是準股民,都是歡欣鼓舞,樂不可支。似乎曾經的21.25點(上證B股指數)已是“老黃曆”了,現在的200點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此時還隻是有限製地開放,就導致了如此令人咋舌的大幅度飆升,6月1日後,所有境內投資者都可以憑合法持有的外彙進入B股市場,那還不把個小小的B股市場炒個天翻地覆?於是,有的人說下一步的目標是260點附近;有的說B股股指還會再翻一番,達到400點或500點的高位;有的預測,6月1日後,大部分B股價格將超過A股價格……

股評家分析得頭頭是道,有根有據;投資者則激動得心潮澎湃,得意忘形。於是,漲了幾倍的股票還敢去追,總認為今天漲了明天還會漲,明天漲了後天還會漲;獲利豐厚的股票則舍不得丟,賺了一萬想兩萬,賺了兩萬想十萬……其實,無論是股評家還是投資者,都忽視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那就是西方股諺所說的:大樹長得再高也長不到天上去。股市漲得再高,如果沒有基本麵的配合,沒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支持,最終還是要跌下來的。並且從世界上所有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律看,漲得越猛,跌得越凶。暴漲的市場裏,往往潛伏著狂跌的暴雨,這是我們在A股市場多次體驗和感受到的,但在我們進入B股市場後,偏偏卻忘記了這深刻的教訓。當然,我們並不否認,B股暴漲後的暴跌,與我們的某些政策不配套、某些機構違規操作有關,但不能否認的是,許多人都犯了一個最低級的錯誤,那就是片麵地看待利好消息,靜態地分析股市走勢。尤其是在對B股“六一”後的走勢分析上,許多人過於簡單地看待全麵開放的利好消息,認為有利好股市就一定會漲,並機械地計算資金量,認為有資金就一定會入市,入市就一定會炒高股價。事實上,大家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股市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從2月28日複牌以來,B股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輪暴漲,這一輪暴漲已經提前預支了“六一”全麵開放的利好消息。再說,B股擴容的大幕已經徐徐啟開,境外股東基本上已勝利大逃亡,B股市場怎麼還能像2月19日宣布有限製地開放時那樣大漲呢?

B股在經曆了2月19日以來的價值發現後,到6月1日,平均加權市盈率已達50倍左右。B股的股價與A股相差無已,投機氣氛過於濃厚。雖然B股整體上仍處於供大於求的局麵,但是上漲空間已不大。並且B股市場泡沫成分已經很大,隨時都有破裂的可能。有人過於看好“六一”後會有一部分新資金加盟,但事實上數量極其有限。因為凡是願意投資B股的境內投資者基本上都已進了B股市場。即使2月19日以前沒有外彙存款的人也想方設法獲取了這一難得的致富機會,有些銀行和券商曾偷偷允許2月19日以後才擁有的外彙存款的人提前買B股,這已成為人人皆知的公開秘密。正是因為許多人隻看到股市的上漲,隻看到全麵開放的利好政策,沒有看到股市的基本麵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沒有看到暴漲的市場裏潛伏著的風險,盲目樂觀,草率從事,結果慘遭套牢。

其實,就在股市最為火爆的時候,就有許多專家學者提醒股民注意風險,但這些善意的忠告並沒有讓狂熱的人們清醒。3月6日,在B股市場連續出現幾個漲停板之際,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專門告誡投資者,目前由於B股流通量比較小,未來市場的波幅可能比較大,投資進出渠道都不太通暢,因此投資者在進行B股投資時應樹立自身的風險防範意識。他說,“當你涉足B股市場前,請千萬確認,所投入的必須是可承受風險的資金……”他把B股市場形象地說成是一條羊腸小道,進去難出來也難。他說,由於流通量小,好不容易擠進B股入市小道的投資人將發現,資金退出的路同樣擁擠,這就是投資風險所在。至於B股市場的連續上漲,則是供求關係失衡所致,“因此,目前入市如不量力,不作好承擔風險的準備是不行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所長陳淮也極力提醒B股投資人,要對風險因素充分估計,理智入市。他認為新入市的B股投資者對B股的交易事項了解甚少,沒有意識到B股的風險,隻是盲目跟進。他說:“現在許多老百姓甚至連如何交易還弄不清楚,就排大隊入市,麵對聞風而動的中小投資者,要給老百姓把收入成本與風險明明白白地說清楚,隻有剔除所有成本才算掙到錢。”他分析道:“大家都覺得B股是掙錢的天堂,但現在B股的股價和它的市場定位價的差距將被誰得到,這是個非常不確定的事情。股票在投資人手裏,並非在股票發行人手裏。人家憑什麼把掙錢的機會賣給你?開市之初,B股大盤至少會有3~5個漲停板。在這些狂漲的日子裏,幾乎不會有投資者拋股票。沒人拋,急急忙忙入市的投資者當然隻好幹瞪眼瞅著股票往上漲。若幹個漲停板之後,股價已經高企,獲利的覺得可以吐出一點來回避風險了,望著盤口的拋單,你還敢買嗎?B股不是發行的新股,股份不在證券公司,沒在深滬兩市市場管理者手裏,而在持股人手裏。如果股價肯定是漲的,我憑什麼賣出去呢?假如我是B股持股人,預期明天要有個漲停板,那我會今天賣給你嗎?拋售B股的賣出者與一級市場完全不同。我再三聲明的是,一級市場必須要賣出去,並且決不能超過約定價,中小投資者有運氣申購到,就能掙一筆。B股的持股人完全可以不賣,直到有價格到頂的預期為止。當然,每個人對價格到頂的判斷會有不同,但無論如何進入這個區間就是進入了風險區間,而不是穩賺錢的區間了。在風險區間存在風險與機遇兩種可能時,不是你拿風險,就是我拿風險,你可能購買到B股,但那時就不是你想像的穩賺了。”如此簡單的道理,可惜沒有被狂熱的投資者重視。

當然,這次B股市場的暴漲暴跌,與政策麵的影響也有較大的關係。B股之所以大漲起源於管理層允許2月19日境內投資者可以加入而形成的,可開放之後,後續的配套政策沒能及時跟上,B股市場的基本麵長期處於絕對真空期,B股市場的發展方向僅僅停留在一些市場人士及專家的一家之言上。但是,B股市場短期炒作過火無疑是導致暴跌的基礎。由於2000年B股市場的漲幅遠遠大於A股,A、B股價差早已不斷縮小。2000年,上證B股指數由上年末的37.91點升至年底收盤89.55點,漲幅高達136.22%;同期深證成分B股指數由559.96點升至938.36點,上漲67.58%。相比之下,滬深B股指數均明顯超出同年上證指數51.73%和深證成指41.05%的漲幅。B股指數的漲幅遠大於A股指數,意味著A、B股價差在2000年呈縮減之勢。2001年2月19日之後B股的大漲完全得益於對境內的開放,但經過這一輪井噴式的大漲後,盤中累積了豐厚的獲利盤,個股同時出現非理性的操作,如5月底海航B股和輕騎B股股價超過A股,使得原有具備投資價值的B股市場變成了投機成分較濃的市場。漲幅過大,合理回落便不可避免。從2月19日計算,兩市B股最大漲幅分別達到190.4%和183.3%,從1998年8月低點算,兩市B股最大漲幅達1000%左右,相當於每隻股票都漲了10倍。在各種指標已經走得麵目全非之時,在投資者恢複理性後,走上價值回歸之路也就不可避免。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B股複牌後的炒作,帶有明顯的A股化特征,業績較好的、流通盤較大的公司受到投資者的冷落;而那些小盤的、純B股的、資產重組類的B股卻受到市場的瘋狂追捧,這其實就是一個弱勢市場的重要特征。因此,6月份B股資金麵有了更大的改觀時,卻沒有增量資金的加入。而這點是引發B股市場進入獲利盤大肆打壓的階段的基本原因,從而在盤麵中出現單邊下跌的調整行情。

如果一個證券市場長期低迷,則將會危及證券市場籌集資金這個職能的發揮。我國B股市場由於隻向特定的投資者開放,因此交投清淡,長期處於低迷狀態,企業發行B股及再融資均受到極大的製約,更不用談配置資源及轉換經營機製功能的發揮,市場的存在形同虛設。但是,證券市場如果過度活躍,其交易的證券價格必定大幅度偏離證券的價值,這種偏離的結果便為以後大盤的崩盤埋下隱患,2000年初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狂炒網絡股的後患便是明證,但沒想到這麼快就在中國B股市場重演了。

在這次B股市場的暴漲暴跌中,我們再次得出深刻的教訓,那就是越是股市火爆的時候,我們越要冷靜,越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認清可能存在的係統性風險,真正把握其中的投資機會,切不可盲目樂觀,草率從事。

B股市場沒有免費的午餐

同A股市場相比,B股市場確實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尤其是對內開放後,大量增量資金的擁入,加上B股市場相對於A股市場的低市盈率和低價格,無疑為B股市場的上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這種上漲是有限度的,也是有條件的。許多投資者卻過於誇大了B股市場的這種投資(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投機)價值,過於迷信政策的威力,懷著暴富的急功近利的態度對待B股市場,好像對內開放後的B股市場真的像個大金礦等著人去淘。政策的機遇裏,往往隱含著市場的風險;暴漲的行情裏,常常潛伏著暴跌的風雨。可惜的是,許多人的眼裏隻看到政策的機遇,隻看到暴漲的行情,卻偏偏忽視了市場的風險,忽視了暴跌的風雨即將來臨。

B股市場對內開放政策的出台確實為市場提供了最根本的動力,但一個不容改變的事實是,市場還是這個市場,實質並未改變,其固有的風險以及衍生風險依然存在,投資者一不留神,就可能馬失前蹄,深套其中。B股市場暴漲後迅速暴跌,已經讓許多投資者感受到了這個殘酷的現實,他們大都為此付出了昂貴的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