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關隴疊翠古八景(2 / 3)

今日香水泉,水清泉更旺,出水量每日平均140立方米。經化驗,水中含鋅、鍶、鋰、碘等元素,為優良的礦泉水資源,大有開發利用價值,可造福於民,惠及一方。

白馬泉出自香水鎮新月村北炮台山山坳裏。一眼泉水四季清澈,水勢旺盛,永不幹涸。傳說很久以前,這裏樹木茂盛,野草叢生。一天,老獵人帶著兒子虎娃來這裏打獵,一連幾日卻一無所獲,又渴又餓昏倒在地。苦難之中,虎娃聽見馬蹄聲響,抬頭見一匹白馬,便跟著白馬到一片林子裏,林中傳出潺潺水聲,虎娃扶著父親向流水的方向走去,終於找到了一眼清澈的冒水泉,父子倆喝了泉水,解了饑渴。老人激動地對兒子說:“虎娃呀,這是一眼寶泉,也是白馬指給咱們的救命泉。”於是,他們稱這眼泉水為白馬泉,並且在泉邊的樹林裏搭起窩棚,住了下來。以後,父子二人出去打獵,必有收獲。後來,虎娃長成了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娶妻生子,全家人其樂融融。

一日晚飯後,老獵人忽然心生憐憫,想起自己一生打獵,傷害了不少生靈,不覺懼怕起來,便把虎娃和虎娃媳婦山花叫到跟前,說:“咱們幾輩人靠打獵度日,傷生太多,到頭來還是個窮光蛋。你爺爺打獵,被老虎咬死了,你伯父打獵,摔死在山崖。要不是這眼泉,咱倆差點被渴死。從今天起,我們發誓用寶泉的清水洗淨雙手,在泉邊開荒種地!”從此,一家人就在泉邊定居務農。如今,白馬泉周圍安居著20多戶回民,這個村子叫白馬泉村。

旅遊開發促經濟

日新月異新涇源

涇源縣地處六盤山腹地,自古以來山翠水碧,風光旖旎,氣候宜人。境內國家級六盤山自然保護區擁有眾多的珍稀動植物,是人們旅遊探險和從事科研、科考的理想天地。作為古絲綢必經之地,這裏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存和濃鬱的地方民俗文化。瓦亭古城、秦漢蕭關、回中宮遺址、唐製勝關、濟公修行延齡寺石窟等曆史遺址聞名遐邇。富於回族特色的“踏腳”“花兒”等回族歌舞,令人神往。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旅遊活動不斷升級,涇源旅遊開發事業受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重視。涇源縣及固原市六盤山林業管理局先後成立管理機構,間接或直接開展旅遊開發活動,促進了六盤山旅遊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1952年,六盤山自然保護區被確定為國家所有,受到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部門保護。1955年8月,甘肅省平涼專署在涇源縣建立關山森林經營所,為縣屬科級單位,負責林區封山育林、護林防火、合理采伐、林業經營等工作。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關山森林經營所隨同涇源縣一並從甘肅省劃歸寧夏固原行署管轄,管理、經營範圍擴大到固原、隆德縣。1960年,建立國營六盤山林業管理局(所),為縣級事業單位。

1980年,國務院確定六盤山林區為黃土高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198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決定建立六盤山自然保護區。1983~1985年期間,由區內外20多個科研、教學及有關部門145名專家和科技人員組成的六盤山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團,對六盤山地質地貌、氣象、水文、植物、植被、森林資源、森林曆史、動物、昆蟲、水資源、水生物、水源效益、環境背景和社會經濟等14個學科進行了考察,其後於1989年出版《六盤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