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茶的功效(1 / 2)

功效分類

花茶:營養學專家認為,常喝鮮花茶可調節神經,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可以散發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發,令人神清氣爽。

綠茶:綠茶提神、生津止渴、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膽固醇。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製血壓上升、抑製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物過敏等功效。

青茶(烏龍茶):烏龍茶除了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祛寒解酒、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突出表現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紅茶:紅茶可以提神,生熱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欲,可以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髒等功能。

喝茶方法的掌握

1.新茶的飲用

我們總是覺得,買點新茶嚐嚐,以為新鮮的肯定是好的。但是,新茶雖好,但並非說越新越好,如果喝法不當就非常容易刺激到腸胃。

這是由於新茶剛采摘回來,存放時間短,裏麵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本身並沒有多少影響,但是假如胃腸功能比較差,尤其是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到胃腸黏膜,非常容易誘發胃病。所以說,喜愛喝茶的朋友千萬要記得,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是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堿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係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

2.合理的飲茶時間和喝茶需要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喝茶的時間最好在飯後一小時左右,因為空腹飲茶會抑製胃液的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象。假如是晚上喝茶時,一定要少放茶葉,而且不要將茶泡得過濃。晚上喝濃茶容易造成失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飲用隔夜茶。一般夏季溫度較高,茶水不宜超過12小時。也不能用保溫杯泡茶,避免營養成分流失。

黃連素與茶不能同時食用。服用黃連素前後2小時內應禁止飲茶。茶水中含有約10%的鞣質,鞣質是生物堿沉澱劑,可與黃連素中的生物堿結合形成難溶性的鞣酸鹽沉澱,降低黃連素的藥效。

空腹飲茶會稀釋我們的胃液,導致消化功能降低,這就會引發心慌、頭暈、頭痛、乏力等現象。

還要注意,茶屬於刺激性飲料,含有鞣酸和咖啡因等成分,所以青少年不宜喝茶。而且女生在五個階段千萬別喝茶:

經期

孕婦

產婦

哺乳期

更年期

喝茶需要特別注意這幾點

忌飲燙茶、涼茶(滯寒、聚痰)

忌衝泡次數過多(3、4次後基本無茶汁,且其所含的微量有害元素是最後泡出)

3.忌飯前飲茶(飲食無味,降低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質的功能)和飯後馬上飲茶(影響對蛋白質、鐵質的吸收)。

根據季節巧喝茶

因為我們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季風氣候,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較為分明。所以,在不同的季節喝茶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從養生的角度來看,一般就主張: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

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發一冬淤積於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夏季宜喝綠茶,綠茶性味苦寒,能清熱、消暑、解毒、增強腸胃功能,促進消化、防止腹瀉、皮膚瘡癤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熱,能徹底消除體內的餘熱,使人神清氣爽。冬季宜喝紅茶,紅茶味甘性溫,含豐富的蛋白質,具有一定的滋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