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堯舜禪讓(1 / 1)

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到九十一歲的時候去世。帝嚳(音kù)接替了他的地位。帝嚳又稱為高辛錯。帝嚳從十五歲起就輔佐顓頊,即位那年他已經三十多歲。帝嚳為人大公無私,能明察善惡。他在位的時候能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天下人都很信服他。帝嚳去世後,他的兒子摯接替了他。摯因為荒淫無度,不修善政,九年以後被廢黜,堯被推薦為部落聯盟的領袖。

堯姓伊祁,名放勳,號陶唐氏,簡稱唐堯。相傳堯是顓頊的七世孫。古書上說堯很善於治理天下,他命令羲、和兩個人掌管天地,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別掌管東、南、西、北四方。他還製訂了曆法,規定一年為三百六十六日,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使農牧業、漁獵業都能根據季節安排生產。

堯從十六歲開始治理天下,在位七十年。到八十六歲那年,他覺得自己年老力衰,想要找一個人來接替他。他向各地發出公告,號召人們推薦賢能的人。過了不久,人們推薦虞(音yú)舜做他的繼承人。

據說虞舜姓姚,名重華,冀州(今河北省一帶)人。他的父親是個瞽叟(瞎老頭),母親早去世了。瞎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也就是虞舜的後母。後母生了個兒子,取名叫象。象好吃懶做而又非常傲慢,經常在父母麵前說異母哥哥虞舜的壞話。老夫妻倆和象常在一塊兒密謀,要找機會害死虞舜,好讓象一個人繼承父母的全部財產。虞舜並不介意。他十分孝順自己的瞎父親,對待後母和異母弟弟象也很好。

唐堯聽了人們的介紹,決定先考驗考驗虞舜。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都嫁給了虞舜,派虞舜到各地去同群眾一起幹活。虞舜結婚以後,帶著兩個妻子一起去種地幹活,仍舊孝順父母,關心弟弟。虞舜的名氣就更大了,大家都說他是個好兒子,好丈夫,好哥哥。

虞舜到曆山腳下去種地。原來那裏的農民經常為了爭奪土地而鬧得不可開交,虞舜一去,農民們就互相謙讓,你幫我,我幫你,把生產搞得很好。虞舜到雷澤地方去捕魚。本來那裏的漁民經常為了爭奪房屋而打得頭破血流,虞舜一去,漁民們就互相讓房屋,和睦得像一家人。虞舜到河濱去燒製陶器。原來那時的陶工幹活粗製濫造,陶器的質地粗劣,虞舜一去,陶工們就認真工作,製作出來的陶器十分精美。虞舜每到一個地方,人們都緊緊跟隨著他。舜時父權製已確立,私有財產也已產生。舜擁有許多私有財產,有牛羊,倉庫裏儲存許多物品。

虞舜的瞎爸爸和弟弟象聽說虞舜得到這麼多東西,又起了壞心。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的時候,瞽叟就在下麵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並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掏井。舜跳下井去後,瞽叟和象就在地麵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裏麵,沒想到舜下井後,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脫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裏,跟瞽叟說:“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分一分了。”說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床邊彈琴呢。象心裏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說:“哎,我多麼想念您呀!”

舜也裝作若無其事,說:“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

以後,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唐堯聽說虞舜這樣寬宏大量,對他更加放心了,就把治理天下的大權交給了他,自己帶著一班人到各地去視察。虞舜行使了二十年的治理大權,把各種事情辦理得井井有條,使天下的人全都十分佩服。這時候唐堯已經很老了,他視察各地回來之後,就把部落聯盟領袖的職權全部讓給了虞舜,自己退居一旁養老。這在曆史上就叫做“堯舜禪讓”。

虞舜擔任領袖的第八年,堯去世了。他更加勤懇奮發地工作,把天下治理得比堯的時候更好,農牧漁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舜年老時,在部落聯盟會議上,因禹治水有功舉其為繼承人。禹為舜處理部落聯盟事宜達17年,培養了能力,提高了威信。舜在晚年也到處巡視。最後一次,他巡視到蒼梧地區(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和湖南省南部一帶),得病死了。他的妻子娥皇和女英非常想念他,常常扶著門前的竹子悲哀地哭泣,她們的眼淚滴在竹子上,凝成了斑斑點點的美麗的花紋。這種有花紋的竹子,後來就被人們稱為湘妃竹,其實就是斑竹。

大禹為舜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修了零陵與舜廟以示紀念。在返都時,娥皇、女英雙雙投進湘水。百姓傳說她們已成為湘水之神,稱她們為湘妃。

堯和舜選賢任能、寬厚豁達的高尚品德被人們世世代代讚揚傳頌著,“堯舜禪讓”的故事不愧是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