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大國兼並小國,擴張了土地。可是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鬥爭。大國由於國內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的戰爭暫時停止下來。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戰爭)。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了和,訂了盟約,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以後五十多年裏,沒發生大的戰爭。
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後,楚國漸漸衰落了。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伍奢說什麼也不承認,立刻被關進監獄。
楚平王在殺伍奢以前,想斬草除根,設計誘殺他的兩個兒子,免除後患。他假惺惺地對伍奢說:“寡人念你祖上對楚國有功,不忍心懲罰你,你寫信要你的兒子來為朝廷服務,寡人改封官職,讓你回鄉養老。”伍奢隻好照平王說的寫了書信。
伍奢有伍尚和伍子胥兩個兒子。伍子胥,博學多才,智勇雙全,是楚國著名豪傑。伍子胥的兄長伍尚見信,以為楚王真要赦免他的父親,勸弟與他同去見楚王。伍子胥說:“父親如果得免死罪,就算萬幸,我們沒有任何功勞,為什麼要加官封爵?這明明是誘騙,去見楚王是一起送死。”
伍子胥堅決不去。伍尚去了,楚平王立即將他囚禁起來,同時派兵去抓伍子胥。
伍子胥探知有楚兵來抓他,拿起弓箭和佩劍連忙離家外逃。楚國士兵見在伍家抓不到他,便驅車緊追。伍子胥見楚兵窮追不舍,便站在一個隱蔽的地方,張弓搭箭,接連射死數人,然後厲聲說:“誰再來追,立即受死。趕快回去告訴楚平王:如果想保存楚國宗廟,就不要殺我的父兄,否則,我一定要消滅楚國,親手斬掉楚王的頭顱,報仇雪恨。”
楚兵嚇得趕快回去報告。楚平王一聽大怒,立即將伍奢和伍尚斬首示眾。楚平王問手下人:“伍奢臨刑前有何怨言?”監斬人說:“他隻說:伍子胥在逃,楚國君臣以後不得安寧了。”楚平王聽了,立刻派了一個將軍,率3000兵馬,繼續追捕伍子胥。
伍子胥拚命奔跑。突然,麵前出現一條大江,擋住去路,後麵追兵眼見很快就到。伍子胥急中生智,忙將所穿白袍掛在江邊柳樹上,將鞋子放在江邊,另穿一雙芒鞋沿江直奔而去,故意造成一種被追得走投無路,被迫跳江自殺的假象。率兵追他的將領追到這裏,發現白袍和鞋子後,果然受騙停止追捕,回去報告楚王,說伍子胥不知去向,可能跳江死了。楚王仍不放心,便命人四處畫像懸榜捉拿伍子胥,下詔給各路關口,嚴格盤查過往行人,並遍告各國,不要收留伍子胥,使他無容身之地,無法進行報仇活動。
楚平王盡管考慮得很周到,防守得很嚴密,但仍無濟於事。伍子胥還是想方設法混過了昭關,最後進入吳國。據說,昭關把守極嚴,伍子胥逃到這裏,眼見昭關十分難過,急得晚上睡不著,僅僅一夜,急出了滿頭白發。
伍子胥千辛萬苦,曆盡艱險,最後總算逃到了吳國,這時他囊空如洗,異地他鄉,告貸無門,無法維生。好在他會吹簫,隻好在吳市吹簫唱曲行乞了。
天無絕人之路,正在他潦倒不堪、行乞渡日的時候,遇見了吳市一個叫被離的官員,被離將他介紹給吳王的弟弟公子光作門下客,才使他擺脫了困境。
公子光是吳王諸樊的兒子。諸樊死後,按王室慣例,本應由他繼位。但卻被另一個叫王僚的王子篡去了王位。公子光心中不服,正在訪賢求能,積聚實力,伺機奪回王位。公子光見伍子胥相貌非凡,智勇雙全,要報殺父兄之仇,便設法將他收為心腹,給予特殊禮遇,依靠他策劃刺王僚的計謀,物色冒死行刺的男士。
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薦了一個叫專諸的英雄。此人是他在吳國結拜生死之交的兄弟,武藝高強,行俠仗義,專好打抱不平。他聽伍子胥說王僚用陰謀篡位,慨然答應為公子光效命。
公子光得到專諸以後,想立即謀刺王僚,但伍子胥認為時機不成熟,不能冒險行事。他說:“王僚有兩個心腹大將掌握兵權,還有兒子慶忌勇敢無比,日夜隨身保護他。隻有設計引開這三個人後,才能動手行刺,否則,王位即使奪回,也會得而複失。”公子光聽他說得有道理,隻好暫時忍耐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