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洛陽紙貴(1 / 1)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青年人,在西晉太康年間,以一篇辭賦而轟動文壇,成為西晉文學中一顆璀璨奪目、光豔照人的瑰寶,這就是左思和他的《三都賦》。

左思(約公元250——305年),字太衝,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左思出身低微,從小就長得比較醜,人也不聰明。左思讀書,非常刻苦,從來不一知半解就了事。經過長時間的潛心鑽研,他居然達到了博學的程度。他不僅學問淵博,而且對於遣詞造句,也有了較深刻的領悟。他主要擅長於寫詩和辭賦。

在晉武帝的時候,左思的妹妹左芬被選入宮,成了武帝的嬪妃,大約生於曹魏時代、卒於西晉末年的左思,隨全家遷進了京城,做了個小官“秘書郎”。不過由於門閥社會重視家譜,出身寒微的左思一生不能得誌。

當時的文人喜歡以文字遊戲來證明自己的智力,於是左思也打算用同樣的風格寫一篇關於魏、蜀、吳三國都城的辭賦。為了寫成這篇賦,他竟花了10年的功夫。

一個人花10年的心血寫一篇文章,常人是做不到的,左思卻做到了。他的寫作過程十分艱苦,寫作時也十分認真。他旁征博引,凡是有關蜀都成都、吳都建業、魏都洛陽的資料,他都廣泛收集。凡是《三都賦》中的地理概念,左思都認真核對過地圖,絕不輕易轉錄概念,或者道聽途說。就連風俗、民謠以及鳥獸草木,他都一絲不苟,找到實況證明才肯落筆。所以他的這篇文學作品竟像學術著作一樣樸實、深厚。

左思不喜歡說話,也不好交遊。為了推敲詞句,在他寫《三都賦》的時間裏,他在自己的活動場所隨心所欲地掛滿了紙筆。隻要他想到一個好的句子,或者想到一個滿意的文章結構,都會把它們記在身邊的紙上,不讓靈感漏掉,讓自己無有限的大腦在有限的工具中得到了充分的使用。

左思要寫《三都賦》的消息,傳到了三國名將後代,以文才著稱於世的吳郡人陸機耳朵裏。這個江南才子正好來到洛陽,被洛陽的繁華景象所感染,正打算寫一篇洛陽賦來抒發自己的情懷,聽說左思要寫《三都賦》,真是笑不打一處來。陸機的嘲笑傳開之後,左思也聽到了。他決心吞下這個恥辱,繼續默默地努力,他要用艱苦的勞動去獲得成功,用成功來回答陸機。

10年時間過去了,左思終於對自己的《三都賦》感到滿意,決定收筆了。但是他並沒有急於使它“出台”,就像身懷絕世珍寶的青年去請鑒賞大師評估一樣,左思帶上自己的作品拜訪了當時很有名望的皇甫謐(音mì)。皇甫謐讀《三都賦》的時候,禁不住幾次拍案叫絕,給予很高的評價。他答應為《三都賦》寫序,在序文中說:“自兩漢以來,寫賦的人很多,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它們都各有特色,被世人所稱頌。但是,它們都不及左思的《三都賦》。”皇甫謐還請來了當時有名的詩人張載,為《三都賦》作注,請劉達為《吳都》和《蜀都》作注。左思才終於獲得了成就感。

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張華看了《三都賦》也連連稱讚,他說:《三都賦》讓人看了還想看,越看越有味。

當年嘲笑左思的陸機,見了《三都賦》也大吃一驚,自歎不如。因為有了《三都賦》,他原來想寫的洛陽賦也不敢動筆了。

《三都賦》一問世,人們爭相傳閱,京城裏的富豪、有地位的人帶頭,都爭著傳抄。左思的《三都賦》,使洛陽的紙張供應都發生了危機,紙價也因此暴漲,這就是被人們傳為佳話的“洛陽紙貴”。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到曆史上著名的“洛陽紙貴”的始作俑者,左思的成功很值得青年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