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華北漢族史(7)(1 / 3)

這種影響和作用特別集中地表現在“孝”上。漢代把“孝”看成是各種道德的根本,確立了“以孝治天下”的方針,使“孝”通過政治的、思想的、教育的、倫理的、藝術的、禮儀的種種渠道。滲透到漢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和各個層次,使“孝”在社會各個角落有形或無形地發生著巨大的作用,“得萬國之歡心”“得百姓之歡心”“得人之歡心”,從而使儒學成為漢民族的心理素質的血肉部分。

漢王朝,特別是漢武帝時使“海內一統”的種種措施的實施,都表明漢王朝時中央集權國家更集中、更強大,使“大一統”成了中國曆史發展的主流,華夏民族就是在這種“海內為一”的“大一統”中完成了向漢民族的發展和轉化,從此以後,漢民族以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民族的英姿,高聳於世界民族之林。

二、魏晉南北朝華北漢族的南遷和發展

東漢以後,中原大亂,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四分五裂,到處是紛爭戰亂和封建割據。在大分裂、大混戰、大動蕩之中,華北漢族向四處流徙,北方匈奴、鮮卑、烏桓紛紛入主華北,江漢地區的部分蠻族也湧進華北,在華北形成漢族與匈奴、鮮卑、烏桓及蠻族交錯雜居的局麵。

(一)華北漢族的南遷

東漢末年,在黃巾起義和董卓之亂中,華北一片混亂,漢族人民被迫南遷。初平元年(190年)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將洛陽200裏內數百萬漢族強行西遷,此為華北漢族大規模外遷之始。

據葛劍雄先生統計,從華北入蜀漢族的原籍主要有河南的安眾義陽郡、南陽郡、汝南郡、平興、陳留郡、偃師、洛陽、平輿、南鄉、江夏、黽等地;山東的北海郡、陽都、魯國、山陽等地;河北的涿縣、常山郡、真定、魏郡等地;山西的河東郡、解縣等地。

從華北遷吳的漢族移民不少人是率領大批餘族和部曲同行的,南遷入吳的基本上在吳國定居下來,也據葛劍雄先生的統計,從華北入吳漢族的原籍主要有河南的宛縣、南陽郡、河南郡、潁川郡、陳留郡、陳郡、南頓、汝南郡等地;山東的濟陽郡、平原郡、發幹、青州、北海郡、黃縣、牟平、營陵、莒縣、陽都、琅琊郡等地;山西的上黨郡等地。

西晉“永嘉之亂”後,在天災人禍的威逼之下,華北漢族更是大規模南遷。永康二年(301年)聚集在荊州的流民有10餘萬戶,從皇家“太樂”的伶人也逃至荊州來看,從洛陽和中原其他地方避亂荊州的人不少。永嘉四年(310年),華北幽、並、司、冀等州爆發嚴重蝗災,洛陽饑荒嚴重,懷帝向各處求援無果,東海王越以討石勒為名率4萬甲士離洛陽,並將朝廷日常機構全部帶走。文武官員、士人、百姓紛紛逃經周邊避難。

建武元年(317年)七月,司馬睿稱晉王之時,華北又大旱,司、冀、並、青等州大蝗災,冀、青州次年又爆發蝗災,迫使百姓繼續南遷。這次南遷到東晉建立時達到高潮,其中以東晉政權的支柱,大族和官員的南遷為代表,如以王導等為首的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東)王氏,以王承為首的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王氏,以謝鯤為首的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謝氏,以袁瓌為首的陳郡陽夏袁氏,以庾亮為首的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縣西北)庾氏,以荀崧為首的潁川(今河南許昌、臨潁一帶)荀氏,以羊曼為首的泰山南城(今山東平邑縣南)羊氏,以周顗為首的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縣東南)周氏,以蔡謨為首的濟陽(陳留)考城(今河南民權縣東北)蔡氏,濟陽考城江氏,以刁協為首的渤海饒安(今河北鹽山縣西南)刁氏,以卞壺為首的濟陰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卞氏,以郗鑒為首的高平金鄉(今山東嘉祥縣南)郗氏,以諸葛恢為首的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南)諸葛氏,以顏含為首的琅琊臨沂顏氏,魯國(今山東曲阜市)孔氏,以毛寶為首的滎陽陽武(今河南原陽縣東南)毛氏,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人衛玠,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溫嶠等。此外,東晉初的北伐主將祖逖和其弟祖約、發動叛亂的長廣掖(今山東萊州市)人蘇峻,也是在這一階段南遷的。

正如葛劍雄先生的研究所示,這個時期華北漢族外遷最大的特點是大都以原籍或宗族為單位,或依附於原籍的強宗大族、地方官員,集體行動。這既是在遷出地長期形成的鄉土情誼和宗族觀念的必然延續,也是在戰亂環境中長途遷移的需要。至於北方名門大族的首領、地方官員、豪強、士人,因具有軍政實力、社會地位或指揮組織能力,自然成為各個移民團體的領袖。對他們來說,這既是盡了道義上的責任,也是維護本人、本家族或本地人的利益基礎的手段。所以一個移民團體往往有數百上千人,甚至數萬人,如上述褚翜所率。又如河北範陽道縣人祖逖家“世吏二千石,為北州舊姓”,“及京師大亂,逖率親黨數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車馬載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藥物衣糧與眾共之,又多權略,是以少長鹹宗之,推逖為行主”。東莞姑幕(今山東諸城市西北)人徐澄之為州治中,“遂與鄉臧琨等率子弟並閭裏士庶千餘家,南渡江,家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市)”。由於華北漢族大批南遷,東晉初大興三年(320年)七月,元帝以從琅琊國(都開陽,今山東臨沂市北,轄境約相當周圍數縣)遷來的近千戶在其僑居地建康置懷德縣,是專為北方移民設置的第一個行政區。以後又在北方移民集中定居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和江南沿江一帶設置了以安置華北漢族移民為主的僑州、僑郡和僑縣,如在江北置有兗、幽、冀、青、並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