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華南概述
一、華南漢族的地理空間範圍
華南位於中國的東南沿海,在經緯線上的位置是西起東經104°29′,東到東經122°,南起北緯4°,北到北緯28°19′。華南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4省、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省。
華南的總麵積為60.61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麵積的6.31%。華南麵臨東海、南海,海岸曲折,島嶼多,除台灣島、海南島、潿洲島三大島外,沿海島嶼麵積約有3.51萬平方千米,廣西有海島約800多個,廣東有海島1100百多個,福建有麵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1404個。包括台灣、香港、澳門在內,人口為18549.40萬人,其中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三省一區的漢族約為13535.32萬人。
(一)華南的行政區劃
華南古為“百越”之地,自秦統一中國,在閩越地置閩中郡、在嶺南置桂林、象君郡、南海三郡以來,曆代行政區劃以兩廣變動頻繁,福建、台灣較為穩定。據1995年版的《中國百科年鑒》統計:
廣東省有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梅州、惠州、肇慶、湛江、茂名、韶關、佛山、江門、汕尾、東莞、河源、中山、陽江、清遠、潮州、揭陽、雲浮21個地級市,30個縣級市,42個縣,3個自治縣,42個縣級區;人口7051.63萬,其中漢族7005.457萬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南寧、桂林、柳州、梧州、玉林、貴港、欽州、防城港、北海9個地級市,南寧、河池、百色、賀州、桂林、柳州6個地區,10個縣級市,59個縣,12個自治縣;人口4668.43萬,其中漢族2673.98萬人。
福建有福州、廈門、三明、莆田、泉州、漳州、南平7個地級市;寧德,龍岩2個地區,15個縣級市,48個縣,18個縣級區;人口3328.85萬,其中漢族3265.09萬人。
海南有海口、三亞2個地級市,4個縣級市,6個縣,7個自治縣,3個縣級區,以及西沙、中沙、南沙群島辦事處;人口742.49萬,其中漢族590.80萬人。
台灣有台北、高雄2個“院轄市”,基隆、台中、台南、新竹、嘉義5個省轄市,16個縣;人口2113萬。
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約606萬,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約40萬。
(二)華南的自然地理環境
華南地處中國的東南丘陵地帶,南嶺橫亙在粵、桂與湘贛之間,武夷山斜貫於閩贛之間,使得華南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空間。其間珠江橫貫嶺南地區,其源出雲南東部沾益縣,上遊稱南盤江,入桂納北盤江後稱紅水河,至石龍附近納柳江後稱黔江,切割大瑤山成大藤峽,至桂平納鬱江後稱潯江,至梧州納桂江,入粵後稱西江,與東江、北江彙合後稱珠江,全長2129千米。閩江是福建最大的河流,全長577千米,其次為九龍江,全長258千米。
南嶺山地,萬山重疊,走向複雜,東西綿延千餘千米,呈弧形向南突出,地勢北高南低,為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華中與華南氣候的分界線。位於廣西的貓兒山主峰海拔2141米,為南嶺的最高峰。
武夷山山脈山勢高大,海拔1000米左右,呈東北-西南走向,北接仙霞嶺,南接九連山,為贛江與閩江的分水嶺,位於崇安縣西北的黃岡山海拔2158米,為武夷山脈的最高峰。
廣西的地形特點是周高中低,其四周多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中部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盆地,稱為“廣西盆地”。由於受駕橋嶺、大瑤山、蓮花山、都陽山、大明山、白花山等弧形山脈的分隔,盆地又分為幾個盆地、平原,即桂中盆地、右江盆地、南寧盆地、鬱江平原、潯江平原,出現了大盆地內套小盆地的地形景象,此其一。其二山地多,平原少。據統計,廣西山嶺連綿,山地和丘陵占全區總麵積的74.8%,平原占全區總麵積14.4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其三岩溶廣布,山水獨奇。據統計,廣西裸露岩溶麵積有9.73萬平方千米,占廣西總麵積的41.29%;埋藏岩溶麵積有2.477萬平方千米,占廣西總麵積的10.46%,兩者相加共有12.25萬平方千米,占廣西總麵積的51.75%,可見廣西岩溶分布麵積之廣,地貌發育之完備,風景之秀麗,堪稱世界第一。而桂林、陽朔一帶奇麗多姿的山峰,曲折清澈的漓江,神奇絢麗的溶洞交相輝映,恍若仙境,所以自古以來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風景甲桂林”的讚譽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