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地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寧夏平原、賀蘭山山地、東部黃土高原、六盤山山地和西北部高原等5區;寧夏平原在賀蘭山山脈與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之間,為斷層陷落後經黃河衝積而成。南起中衛的沙坡頭,北至石嘴山,海拔1100~1200米。橫亙平原中部的山脈,被黃河切割,形成著名的青銅峽峽口,以北為銀(川)吳(忠)平原,以南為衛(中衛)寧(中寧)平原。銀吳平原南北長約1500千米,東西最寬40多千米;衛寧平原長不到100千米。寧夏平原地形平坦,引水便利,為主要農業區。賀蘭山地中賀蘭山南北長200多千米,東西寬15~50千米,一般海拔2000米以上。西側平緩,接阿拉善高原;東側以斷層臨銀吳平原,為銀吳平原天然屏障,能阻擋住寒風的侵襲和騰格裏沙漠東移。賀蘭山是我國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大武口是山間缺口為東西的交通孔道。山區有森林、草甸,適於林、牧業發展。東部黃土高原位於黃河和鄂爾多斯高原以南,六盤山和屈吳出的東北,是我國黃土高原的一部分。黃土覆蓋厚度可達百餘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漸減。六盤山山地跨寧、陝、甘3省區,山體大致為南北走向,長約240千米,一般海拔2000米,峰脊岩石裸露,為陝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西北部高原屬阿拉善高原東部,北部銀根盆地海拔820~850米,為阿拉善最低窪的地區,盆地中部有相當規模的鹽沼,鹽沼外圍為礫石戈壁和沙丘;中部為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地橫亙;南部為騰格裏沙漠,海拔1300~1500米,鹽沼和湖盆麵積約占騰格裏沙漠麵積的20%,騰格裏沙漠的流沙,在衛寧平原北緣山脈的缺口處隨風向東南移動,直逼黃河。境內重要河流有黃河及其支流清水河、苦水河、涇河、茹水河、葫蘆河等。黃河自中衛市以下水流緩慢,多沙洲,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上旬有淩汛;清水河源出固原縣境六盤山東側,流經同心縣境,下切黃土層下的紅色地層,河水溶解了大量硫酸鈉鹽,不宜人畜飲用和灌溉。較大的湖泊有吉蘭泰鹽池。
新疆的地形特點是邊境多山,盆地廣大,沙漠約占全區麵積的22%。天山山脈橫亙中部,習慣上把天山以南地區叫南疆,以北地區叫北疆,哈密、吐魯番盆地一帶叫東疆。地形可分為阿爾泰山地、準噶爾盆地、天山山地、塔裏木盆地和南疆山地5區。阿爾泰山地位於新疆北部、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西北延伸到哈薩克斯坦境內,在我國境內的是其中一段,山麓呈階梯狀逐級升高,海拔2000~3000米以上,有天然草場呈帶狀分布,是牧業發達地區。準噶爾盆地介於天山山地與阿爾泰山地之間,盆地西端有阿拉山口和額爾齊斯河穀,大西洋的水汽由此進入北疆,對氣候有很大影響;盆地底部由東向西傾斜,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盆地中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為冬季牧場;盆地南緣衝積扇平原廣闊,是宜農地區。天山山地由數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約占新疆麵積的1/5,海拔多在3000~5000米,山峰終年積雪;中、哈、吉邊界上的汗騰格裏峰海拔6995米,為天山最高峰;山間多陷落盆地和穀地,如伊犁穀地和吐魯番、哈密、焉耆等盆地。塔裏木盆地位於天山以南,約占自治區麵積一半以上。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塔克拉瑪幹沙漠在盆地中部,麵積約32萬平方千米,為我國最大的沙漠,多新月形沙丘,沙漠外圍的衝積平原為水草豐茂、農產富饒的綠洲。南疆山地由喀喇昆侖、昆侖、阿爾金山地和帕米爾高原組成,環列於塔裏木盆地南緣,一般海拔5000~6000米,多冰峰雪嶺。喀喇昆侖山脈的喬戈裏峰位於中、巴邊界上,海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
新疆境內河流絕大部分為內流河,水源多靠山地降水和高山雪水供給。額爾齊斯河為外流河,又是我國屬於北冰洋水係的河流,境內長442千米,流域麵積44000多平方千米。最大河流是塔裏木河,為我國第一大內流河,全長2179千米。湖泊以羅布泊為最大,是我國內流區最大鹹水遷移湖;博斯騰湖是新疆最大淡水湖。
(三)西北的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