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西南漢族史(1)(2 / 3)

西南地區的水係,北部巴蜀地區,主要河流有長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大渡河、青衣江、涪江等數十條。其中,長江幹流自青海省蜿蜒南下流經川西高原進入滇西北,然後調頭而上橫貫四川盆地南部逶迤東去。區內河段自宜賓以上稱金沙江,以下稱長江,別名“川江”,至萬縣市境內奔瀉於巫山山脈的崇山峻嶺之中,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自然奇觀。西部地區的水係與河流相對較為複雜,大體上分為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區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河流一般較為短小,多由高山冰雪融化彙積而成,下遊消失在荒漠之中或在低窪地帶瀦留成湖。外流河以雅魯藏布江為著名,發源於藏西傑馬央宗冰川,而後幾乎橫穿整個藏南穀地流往印度。此外,西部地區的外流河還有獅泉河。南部貴州境內主要河流屬長江水係的有烏江及其支流清水江、貓跳河等,屬珠江水係的則有南、北盤江,為珠江的兩大幹流。雲南境內的主要河流有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盤江,其中元江、南盤江發源於省內,其餘為過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盤江外,其他的都是流往境外東南亞諸國的國際河流。

西南湖泊眾多,主要集中分布在兩個地區:其一為藏北高原,合計達1000多個,水域麵積近3萬平方千米,多由附近高山冰雪融化而來的內流河彙集成湖,其中納木錯(藏語意為“天湖”)麵積1920平方千米,為我國第二大鹹水湖。其二為雲南高原,計有大小湖泊40多個,水域麵積1100餘平方千米,較大的如滇池、洱海、撫仙湖、星雲湖、陽宗海、程海、劍湖、異龍湖等等,大部分屬金沙江、瀾滄江、珠江三大水係,且均為淡水湖。其餘如黔西北的草海、川西南的邛海以及滇、川交界處的瀘沽湖等,也都是區內較大的湖泊。

四川的地形特點是:可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大致以阿壩、甘孜、涼山三個自治州的東界為分界線,東部為四川盆地,西部為川西高原。四川盆地麵積約20萬平方千米,是我國著名的外流盆地,因盆地中多紫紅色砂、頁岩,所以又名“紅色盆地”,盆地四周為大涼山、邛崍山、大巴山、巫山及雲貴高原上的大婁山等山脈環繞,海拔多在1000~3000米。峨眉山海拔3092米,聳立於盆地西南邊緣,山勢巍峨,峰巒挺秀,是我國名山之一。盆地底部北高南低,海拔300~600米,平原約占7%,丘陵約占52%,低山約占41%。川西高原一般海拔在300米以上,海拔4500米以上為萬年雪山,大雪山主峰貢嘎山海拔7590米,是全省最高峰,本區峽穀縱列,雪山重疊。高原北部,是青藏高原主體的一部分,高原麵相當完整,有大片沼澤、草地分布,富藏泥炭資源。高原南部屬橫斷山區北段,山高穀深,嶺穀相間,自西向東有金沙江、沙魯裏山、雅礱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崍山等,嶺穀高差向南逐漸增大,可達200米左右,會東至雷波附近的金沙江沿岸,達3000米以上,峽穀中森林廣布,為本省主要林區。

四川境內河流除鬆潘草地各河注入黃河外,其餘均屬長江流域,長江是本省最大的河流,自青海玉樹至本省宜賓一段稱金沙江,長1918千米,是長江的上遊;自宜賓至湖北省宜昌一段習慣上又稱川江,長1020千米,其中從奉節至宜昌間一段又稱峽江。長江自萬縣以下切穿巫山,造成西起奉節縣白帝城附近的灩灝堆,東至宜昌市附近南津關,長達204千米的峽穀區,河道灘峽相間,兩岸高峰壁立,形勢極險,為世界著名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所在地。雅礱江又名小金沙江,是長江上遊重要支流,源出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至攀枝花市東入長江,全長1187千米。嘉陵江、岷江、沱江和烏江為長江在四川盆地中的四大支流,分別自南北兩側注入長江,形成不對稱的向心狀水係。境內湖泊不多,以西昌的邛海為著名,湖水由溪河注入安寧河。湖區風光優美,土地肥沃。高山冰川地區有冰蝕湖,川東石灰岩地區丘陵上有許多溶蝕陷穴瀦水而成的“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