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官差量地和好消息(1 / 2)

雖然學的有點雜亂,雖然其實一直都處於被放養的狀態,但是春娘的針織女工還是有了一些進步。至少她已經很久沒有拿針紮到過自己了,至少她現在知道打絡子的時候應該怎麼用勁了,至少她現在聯係繡的草草能看了。

正月二十前後,盛百順又帶著盛三德和盛四平去了一趟襄平郡。把這些日子攢的辣椒送到萬香飯莊,買了些吃食還帶了一罐趙掌櫃給的辣椒醬。

回來的時候盛百順又在襄平郡和永安鎮都打聽了一下,得知府衙裏的衙役們最近都在忙活著,永安鎮有四個官差正在轉悠,工作就是量地,估計很快就會量到他們家了。回來路過永安鎮的時候,盛百順正好有看見鎮子東頭甘草堂對麵原先的空地上對了一對木材、石塊、灰瓦等物,一問才知道這塊空地被襄平郡裏的那位太爺給劃出來要蓋學堂。聽幹過的泥瓦匠說,不光有教念書的屋子、夫子住的屋子,還有給路遠的學生們準備的一間屋子,好像是大通鋪。

一聽泥瓦匠這麼說,盛百順原本就活絡起來的心思,現在更加活絡了。盛三德就不必說了,就是這次跟著出來的盛四平也是滿臉喜色。雖然他兒子石頭年紀還小,但是現在知道學堂的條件這麼好,盛四平很是期待,期待把他兒子送來讀書。

一回到家裏,盛百順就把這兩個消息又和家裏人說了。然後一家人還算了一下,據說現在的稅是一人一年交二百升米。當然那是在一個人三十畝地的情況下。不過也不是真的每個人都要交的,而是十五歲到六十歲的成年人需要交稅。至於春娘、柱子、石頭、秋分之流,現在是不用交稅的。

但是即便這樣,要交稅的也不少。

春娘數了一下,他們家現在一共有十四個人要交稅。而如今還不知道他們家一共要交多少年的稅,要是官差來個獅子大開口一下子要交個十年的,那她這一冬天的辣椒算是白忙活了。

盛百順算了一下很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吸了兩口大煙袋,然後安慰大家道:“聽說咱們現在的皇帝年紀雖不大,但是很體貼百姓,想來不至於讓咱們太難。咱們這樣亂猜也猜不出什麼來,等過幾天官差來了就知道了。”要是到時候官差的口張的太大的話,他不介意給他們塞點東西。反正是不能讓一家人白忙活了。

盛百順這麼一說,大家也都明白自己亂猜是不行的。雖然聽說外麵現在收稅收的都是一年的,但是他們家可是很多很多年沒有交過稅了。當年盛家老祖宗就是嫌外麵太亂,所以才選了這麼個難進難出的地方安家的。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外麵的官兵誰會吃飽了撐的才會往這裏頭來。

從這裏再往後,就是看不見頭的布勒山脈,據說過了這看不見邊的布勒山脈是另一個國家,但是誰也沒去過。而前麵,這裏離最近的永安鎮也要走上大半天功夫。這還是熟悉的情況下,外麵人進來,隻怕多半走到春娘家之前就迷路了。很多人都以為過了碧溪村就沒有人家了。而如今天下太平,春娘家住的雖遠,但到底是大齊的子民,官差一定會來的。

等待了幾天之後,終於在正月二十五,備受矚目的一行四人的官差騎著高頭大馬進山來了。

雖然春娘家附近的雪都還沒有化幹淨,但也化了一部分,雖然地裏準確的邊界看不到,但是並不妨礙測量。

在和盛百順這一家人見了麵,說明來意之後,四個官差開始工作了。丈量土地其實不難,隻要掌握了方法就好。但是春娘家因為住在山腳下,開墾出來的地不像是永安鎮附近的村子那樣都是大塊大塊的。春娘家的土地是一小塊一小塊的,一層層一階階,雖然沒有十分分散,但丈量起來還是要費一番功夫。

盛百順見四個官差都一本正經的工作,也沒有說太多多餘的話,也沒做多餘的事,知道這幾位官差人應該還不錯。見他們有些累了,趕緊就讓盛五福去拿了茶碗倒了四碗熱水遞給他們。

“老人家,你們在這裏住了多久了。”一個頭目模樣的官差接了茶碗仰頭喝盡問道。

“小老兒一家在這裏住了幾十年了。”盛百順笑嗬嗬接過來茶碗又給倒上一碗:“敢問官爺貴姓啊?”

“姓米,這兩位兄弟姓鄒,那位兄弟姓孫。”那米姓官差指了指同來的弟兄道。

“哦哦,米官爺,兩位鄒官爺,孫官爺。”盛百順一一的又都稱呼一聲,然後又給每個人的碗裏都倒滿熱水:“不知道這一次幾位官爺來量地收稅,我們家這樣的,要收多少?”

那米姓官差笑了一下:“老人家不用擔心,本來你們這樣的情況還挺麻煩的,但是其實不止是你們家這樣,咱們關東地區其實還有很多人家也像你們這樣。在咱們這邊開始量地之前別的地方就已經把這種情況報上去了。咱們聖上雖然年紀不大,卻是個心懷百姓的好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