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官差量地和好消息(2 / 2)

“那得補多少年的?聖上到底是怎麼說的?”盛百順最關心的這個。

“老人家不要憂心,關東外麵的事情你應該還不知道,我先跟你說說,”米姓官差一邊說著一邊和另外三個官差一起繼續量地:“如今是永昭,咱們聖上今年才十八歲。前些年天下初定,咱們大齊統一了才十五年,老皇帝就駕崩了,留下了幾位輔政大臣。但是朝堂上一開始還好,後來就漸漸有了火藥味。但是以前皇帝年幼,太後和太皇太後隻好忍氣吞聲。朝堂的事情都是幾個輔政大臣說了算,時間長了就有了黨派。因為這個咱們大齊國的百姓也遭了些罪,咱們關東都護府還好,也就亂了一兩年,都是小打小鬧。可是別的地方,就長江南邊那裏就有造反的呢,打了好幾年。”

盛百順聽到這裏點了點頭:“是呢,前些年的時候的確外頭不大太平,我還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為這個。”

那米官差點點頭:“其實到底是怎麼回事,咱們這些小蝦米也不知道。不過現在好了。前年年尾的時候咱們皇上和太後、太皇太後總算是扳倒了幾個輔政大臣,皇上終於是真正的親政了。”

“這不,去年一年朝廷裏大事小事可是忙壞了呢,如今什麼都安定下來了,皇上想起來這些年了,很多地方的地都還不大清楚,就把量地和收稅的事情給安排下來了。”孫官差接著道。

“稅收和往年還是一樣的,一人一畝地是八斤米,若是交錢,那就按市價兌成銀子。”米姓官差繼續道:“咱們大齊開國二十三個年頭了,先皇登基的時候大赦天下減了三年的稅,如今的皇上登基時也是這樣。如此算下來需要交稅的就是十七年,但是今年的稅是秋天收,也就是十六年需要補。但是皇上的意思是這樣的,關東都護府從前那上百年裏頭太亂了,百姓生活很是不容易,如今才好了沒幾年,恐怕誰家也沒有存糧。所以是不需要補十六年的。”

“那到底是多少年的?”盛百順一聽官差這麼說趕緊問。

“補三年就可以了,”米姓官差繼續道:“你們家一共是十二個人需要補,另外兩個年紀才到,今年秋天才交稅。”

又過了大半個時辰,盛家這些年開得地終於全都量了出來。零零碎碎一共是三十六畝多一點點。多的那一點點,四個官差嫌算起來麻煩就給去掉了。

量完地,米姓官差又從羊皮袋子裏找出來一個本子,看了一會抬頭道:“盛大叔,你們家的戶口這上頭寫的不大清楚,有兩個小男孩這上頭沒有。”

盛百順一聽官差這麼說,心裏就咯噔一下子,當時秋分和水牛出生的時候這安東都護府正好又亂了……

“沒事,我這就給他們寫上,”米姓官差一看盛百順臉色不好直接道:“這種情況不光你們家有,誰讓以前天下不安定呢。皇上早就知道這些事情了,就是關東地區也有這樣的情況,所以皇上說了,不追究了。有不在冊的,這一次量地也全給登記上,大叔別擔心。他們兩個都叫什麼,哪一年生的?”

盛百順一聽官差這麼說,一顆心總算是定了下來,不由得合了合手:“皇上真好啊,這樣的事都給咱們想到了,小老兒家裏頭那兩個小子一個叫水牛,今年七歲了,是我二兒子盛二開的孩子。另一個叫秋分,今年六歲,是我三兒子盛三德的孩子。”

米姓官差又取了筆墨在冊子上寫上,然後笑道:“好了,沒事了。你不用擔心。”

“誒~真好,多謝幾位官爺了,幾位爺可真都是好人啊。”盛百順這說的可是大實話。這幾位官爺可是一點也沒難為他。

那鄒官差就笑了:“多大點事,都是這一片地過日子的,犯不著難為你老人家。”

盛百順連連點頭,不住的說著感謝的話。

“那大叔你們家是交錢呢還是交米呢?”米姓官差又看了一眼手裏的簿子問道。

“交錢,我們家沒有這麼多米,銅板這些年倒是攢了些,隻是不知道夠不夠。”盛百順想了一下道。

米姓官差笑了一下:“咱們現在的米價是三文一斤,一個人一年是七十二文。”

米姓官差說了一會又問邊上的另外三人:“對不對?”

“對,”那孫姓官差道:“一個人一年七十二文,三年就是二百一十六文,你們家十二個人要交稅,一共是……一共是兩千五百九十二文。”

米姓官差在心底又算了一會,終於點點頭:“一點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