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百順站在原地沉吟一會,麵有難色。過了一會終於道:“罷了,小老兒一家人攢了這麼多年攢了幾兩銀子,本來還想給兒子再蓋間房子呢,現在看來也不用蓋了,都交了吧。”盛百順說著就唉聲歎氣的往家裏走。
春娘在一邊看了,忍不住想要笑,但終究還是憋住了。自家阿翁想演戲,她還是好好配合吧。
四個官差跟在盛百順身後進了家門,左右打量了一下,似乎這家裏的情況的確很一般很一般,不過這麼多年不交稅,應該還是拿的出來的。幾個官差倒也沒有很擔心,坐在院子的石凳上閑聊著。
盛百順進了屋,老大一會才捧著錢出來。拿著二兩五錢碎銀子和九十二個銅板,小心又不舍的交給了為首的米姓官差。
那米姓官差收了錢,從馬鞍子旁邊的一個袋子裏又摸出了一杆小巧的稱,稱了稱盛百順給的碎銀子然後又拿出一本簿子記錄上,布勒山的盛家已經交了稅。
米姓官差寫完了就把簿子和小秤都裝進袋子裏:“差辦完了,我們也該走了。隻是有一點盛大叔要牢記,這山裏頭年份超過八十年的樹是不能砍的,地以後也是不能再隨意開墾的。若是進山打獵自然允許。還有一點一定要注意,平時燒水做飯得小心,千萬別鬧了大火。”
“官爺放心,小老兒在這裏住了幾十年了,從來都沒幹過幾位官爺說的事情,”盛百順趕緊道:“幾位官爺不在這吃了飯再走?”
“不了,老人家有心了,不如給我們兄弟四個幾個野雞蛋吧。”那官差聽盛百順這麼說也不客氣了,不過吃飯是沒時間了,他們還都趕著回去。
“誒,好嘞。”盛百順趕緊就進了廚房,然後又進了堂屋一趟:“正好今早上煮了幾個野雞蛋,醃了一些,正好這裏還剩了二十個。”盛百順說著就分給那四個官差,然後又塞了一把銅板到那米姓官差手裏:“幾位官爺辛苦了,你們的好,小老兒心裏記著。這是一點心意,幾位官爺回去路遠,免不了口渴,打些酒解解渴吧。”
米姓官差笑著接了翻身上馬,抖抖韁繩笑道:“老人家放心,回了衙門,我們自會好好和太爺說的。對了,我看老人家家裏有三個哥兒年紀正合適,要是還沒讀書等二月初二就帶去學堂報名吧。要交的學費也不會很貴。聽說是朝廷裏頭有一位聞大人改良了造紙術,往後書本紙張都能便宜不少呢。讓孩子讀書識字,總沒什麼壞處的。”那官差說完也不等盛百順再說什麼就離開了。
春娘在一邊聽了倒覺得十分稀罕,她隻知道在原來的世界裏,東漢年間有位蔡公公改進了造紙術,怎麼這裏有位聞大人改良了造紙術呢,這兩人是不是有什麼關係?
不過別管他們是什麼關係,反正和春娘沒啥關係。但是改良造紙術的確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往後書本和紙張的價錢便宜了,肯定有更多人能上學了。春娘家裏,男孩子們因為上學讀書要花費的錢財也會降低不少。
正月的最後幾天很快也就過去了,布勒山上的雪又化了不少,山澗中,山穀裏漸漸地又有了小溪流的身影。
春娘家裏的那三十六畝地漸漸的也都露出了青苗來。那是去年播種的麥苗。一個冬天過去了,情況還不賴。
這幾天草甸子春娘去的少了,從山上留下來的雪水已經有一部分流到了草甸子裏。雖然春娘有大白保護,但是盛百順還是叮囑春娘少去。
正好空間裏這段時間辣椒的產量不如前段時間了,春娘也就聽了阿翁的話去的少了。
二月初一,家裏還燒著地火龍,隻是火不像以前那樣燒的那麼旺了。春娘挨坐在娘親周氏的身邊正在那裏把小碎布往一起縫,她身邊放著已經縫好的一塊。
之前周氏給她便宜買來的碎布,給大白、鬆子和水水三個小家夥做了窩之後還剩很多,春娘又縫了四個坐墊裏麵塞了些蘆花,一個給阿翁,一個給阿婆,另外兩個就給了爹和娘。現如今她手裏還有一些碎布,就琢磨著給哥哥冬至縫個書包出來。
周氏則是坐在一邊給冬至納著鞋底。現在春娘縫補的動作很快,沒多會就又縫好了一大塊。然後想了一下,又在拿了一些碎布稍微修剪一下縫了一個長條出來,在兩塊布的接縫處縫上,這樣就有了厚度。
很快書包的主體就縫好了,現在隻要把係縫上就大功告成。春娘美美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作品,還不錯。雖然是一塊塊的小碎布拚起來的書包,但是好歹能裝東西,而且布塊與布塊之間不規則的紋理其實挺好看,大部分的布塊都是三角形的或是近似三角形,這樣看來,還有一種幾何美感。
春娘手拎著書包,前看看後看看:“嘖嘖,娘你覺得怎麼樣?”春娘獻寶似的舉著書包給周氏看。
周氏點點頭:“還不錯,很像那麼回事。你哥哥應該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