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3 / 3)

商業街有其獨特的綜合功能,即具備滿足人們休閑、購物、娛樂的綜合功能。現代商業活動日益成為一種文化活動,弘揚傳統特色,使商業街充滿曆史文化情趣,甚至某種神秘色彩,是發揮商業街綜合功能的重要一環。

例如,一個招牌,一個景點,一個門臉,一個路牌,都不輕易棄舊圖新,而是精心地組織,並融入新的商業環境中去。其店鋪建築也是一種藝術。店鋪充滿人情味的內涵和獨特情調。有的可以充滿現代色彩,有的是古色古香,傾國傾城,充滿古樸民風和曆史文化情趣。

6商業街商店林立,競爭激烈,既有不同類型商店的競爭,又有相同類型商店的競爭。商戰圈的擴大,能引起連鎖反應,產生正麵效應。如商戰圈的擴大,吸引很多顧客,引起商圈的擴大。又如,在嚴峻的生存競爭麵前,各店積極探索經營之道,挖掘各自的潛能,從而各恃所長、各顯神通,可能在一時間帶來各店的普遍繁榮。應當指出,步行商業街目前在歐美各國普及開來,它不僅為城市景觀協調化、傳統化提供了一劑良方,而且也是一場商業變革。因為,消費者在步行街不必擔心橫衝直撞的小汽車,也不必躲閃飛馳的公共汽車、電車等交通工具,可以自由自在瀏覽街道兩旁街景和出入商店選購商品。同時,又使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城市規劃以及城市格調都發生了良好的變化。所以,有人認為,步行商業街已成為當今世界複興和發展城市商業、帶動城市繁榮的一種商業模式或經濟形態。商業街多以曆史上自然形成的街區為基礎,地點選擇和店鋪結構都有濃厚的自然主義色彩,有一種自然存在的特點。

但是,這並不排斥必要的指導、管理和規劃。還應當指出,在美國有所謂社區商業中心和購物廣場。所謂社區商業中心,是當代美國商業的經營類型。社區商業中心不同於超級市場。它是由一個個單體商店組成的商業群。單體商店多以百貨、服裝為主,此外還有銀行、餐飲店、書店等其他設施,形成一個小規模、多功能的商業區。但這種社區商業中心的商圈範圍都比較小,購物檔次不高,服務範圍的區域性成分較大。所謂購物廣場,其規格比社區商業中心要大,包括的行業也很廣泛,除了百貨、服裝以外,還有各種類型的超級市場、餐館、影院、娛樂、服務設施,尤其是有一定數量的專業店。這種購物廣場都是由規模相對較大的單體商店組成,功能齊全,商圈範圍較廣,周末客流量相當集中。

什麼是購物中心

購物中心是現代零售業的一種經營類型。它產生於二次大戰後各工業化國家。

在美國90年代初,其購物中心有3.5萬個以上,年銷售額差不多占全美零售商店銷售額的40%。購物中心的定義,目前在各國表述不盡相同。現以美國、英國、日本為例。

美國國際購物中心協會(ICSC)早在1960年對購物中心的特征表述如下:①購物中心的計劃、設立、經營都在統一的組織體係下運作。

②適應管理的需要,產權要求統一,不可分割。

③尊重顧客的選擇權,使其實現一次滿足的目的。④擁有足夠數量的停車場。⑤有更新地區或創新商圈的貢獻。1985年美國出版的《零售辭典》則認為:“購物中心是一個由零售商店及其相應設施組成的商店群體,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開發和管理,通常包括一個或多個大的核心商店,並有眾多小商店環繞其中,有龐大的停車場設施,其位置靠近馬路,顧客購物來去便利。”英國出版的柯林斯《英文辭典》則認為:“購物中心是一個有眾多商店組成的商城,包括商店、餐館等,形成一個獨立的建築單元,通常設有停車場設施。”1974年,日本購物中心協會對購物中心的定義是:“①購物中心土地的取得與區位,應符合投資與經營的效益原則。

②在統一的商業形象下以同一經營政策進行營運。

③商店的配置要能充分滿足消費的選擇權。④有相鄰的而又方便的停車場。⑤無顧客層次限製。⑥商店的設置的麵積與位置,由開發者統一規劃。⑦擁有數個核心店的設計,並且核心店的麵積約為總出租麵積的1/2。⑧有能繼續擴充的用地。⑨是該地區各項活動的中心,大部分居民能以各項動機聚集。”根據上述表述和當代經濟發達國家的現實,購物中心既是一種零售商業模式或類型,又是一種組織形式。它大多是由房地商或房地產商與大零售商合資開發的一整套商業設施,然後租賃給其他零售商經營。購物中心占地麵積大,建築麵積一般十萬平方米,有的更大,並且都是單體建築,給人一種氣派宏大的感覺。它的特點是同在一個屋簷下,容納了眾多的各種類型的商店、快餐店,並配有小型兒童樂園和顧客休息的大廳等。購物中心大多以一兩家名店為龍頭,功能以購物為主,除購物外,還有餐飲、美容、休閑、娛樂等服務,它是眾多顧客周末消遣的好去處。購物中心一般建在交通方便,有充足的停車場、區與區交界的地方。購物中心是在當代工業化社會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二次大戰後,歐美各國以及亞洲的日本,工業發展迅速,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大大提高,城市人口增多,居民擁有的轎車數量大幅度增加,隨之而來是城市道路擴建,交通網絡和通訊設施改善,出現了城市向郊區的擴展,新的居民小區或居民點在郊區紛紛建立起來。這樣,城市中心的零售商業設施大規模地向郊區擴展。同時,居民的文化教育程度也不同程度地提高,娛樂時間增多;購物不僅要求方便、快捷,省時、省力,而且要求有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滿足其多種需要。購物中心正是在這種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目前的購物中心,小的有1~2萬平方米,一般為十幾萬平方米,大的20多萬平方米,最大的購物中心達48萬平方米,這就是在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省會埃德蒙頓市北麵,耗資12億美元建成的世界最大的購物中心。該中心設有828個百貨公司和專業商店。有20間影劇院,13個夜總會,100多家餐飲館。還有一個大型遊樂場,一個大型溜冰場,一個高爾夫球場。還附設可停3萬輛汽車的世界最大室內停車場。此外,還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樂園和遊泳池。這個遊泳池同時容納10000人遊泳。這個巨型購物中心是由玻璃、水泥、鋼材等建築材料建成,有良好的防寒設備,即使室外雪花紛飛,室內仍溫暖如春。

這個購物中心備有4艘潛水艇,供遊客乘艇在室內人工湖中遊覽,可看到海豚、鯊魚、大石斑魚以及五彩繽紛的珊瑚,使人流連忘返。

在這個中心特設了一個豪華的“夢幻酒店”,內設360間客房,分別采用好萊烏式、羅馬式、維多利亞式、阿拉伯式、渡利尼西亞式等風格加以裝飾。酒店服務人員身著古羅馬人寬紫袍、頭戴花冠,熱情服務。

該購物中心一天接待人數最高達40餘萬,每人平均在此花300美元。有人說這個室內購物中心的開業,把埃德蒙頓市全市的生意都搶光了。該中心年繳稅款4500萬美元,可見其利潤是非常可觀的。

綜觀當代購物中心的發展,有許多值得注意之點:

第一,政府不同程度地參與是必不可少的。購物中心雖是由房地產商或者由零售商,或是由房地產商和零售商合資開發與建設,但因為其開發往往是對成片土地的開發與利用,因而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商業發展戰略或商業發展模式,而且是城市發展戰略或發展模式。同時,它還涉及到為一個地區居民提供一攬子綜合性商業服務和提高一個地區生活服務質量的問題。因此,購物中心的開發必然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因而,其開發往往由當地政府與商業組織共同協商和協調進行。

第二,當代購物中心有一個共同宗旨,即一切為消費者服務,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來設計自己的風格。購物中心以其豐富的商品,綜合性服務功能,優雅的環境,便利的交通條件,方便的停車場,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性的、多功能的、一次性服務。顧客一進購物中心,無須考慮再到別處或其他地區、其他商店購物,省時、省力、省開支。

第三,任何一個成功的購物中心,都使商業與文化相結合,體現本地區民情風俗、文化特色、居民購買力水平、消費者的職業、年齡特征等等,緊緊抓住顧客群,產生最大限度的銷售額。

第四,購物中心的建設與管理體現了統一性與多樣性、共性與個性的有機結合。經營者在開發和管理過程中實行“統一設計、統一規劃、集中管理、個別經營”的原則,即整個購物中心的布局是統一設計的,有著風格和質量標準。購物中心經理隻有一個,而各個商店或單體是獨立經營和管理的。這樣既有整體形象和嚴格的質量控製體係,又有豐富多采的經營內容和創造性發展的餘地,使商業潛能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第五,當代購物中心經營趨勢是把商業性與文化性緊密結合。它設置了各式各樣文化娛樂、休閑、健身設施,並且與居民物質文化生活聯係在一起,對居民的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生活起導向作用。

第六,購物中心之所以能發展,主要是有規模效益的優越性。

①購物中心規模宏大,設計現代化,對消費者有吸引力。因為它提供給顧客“一次購物”的便利和全方位的服務。每天客流量大,而平均每個顧客光顧一次大約需要2~3小時,這樣使購物中心獲得了巨大的營業額。

②零售商獲得規模效益,有利於相互合作,可以在銷售、促銷、服務、廣告宣傳等方麵共同策劃,攜手共事。而各種商品齊全和合理搭配更有利於吸引各類顧客,增加了客流量。

③它的發展促進了該地區的繁榮。

第七,購物中心在發展過程中也麵臨巨大的挑戰。購物中心的發展主要在70年代前。70年代初期,因石油危機爆發,能源費用增高。這樣,依靠轎車代步到郊區購物中心購物就顯出費用大的缺憾,於是人們開始重新評價購物中心。同時,城市的市中心區的衰落,也影響了城市的發展和繁榮以及其功能的發揮。所以,從70年代中期開始,一些國家政府著手研究舊城的複興計劃,從而使購物中心處於緩慢發展的境地。如何迎接這個挑戰,克服困難,也是經營者和有關當局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