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早年家貧,經受了貧困潦倒、漂泊寄食、胯下受辱的磨練。公元前208年,他投奔項梁,參加反秦鬥爭。項梁陣亡後歸屬項羽,任郎中,曾多次獻計,都未被采納。劉邦受封為漢王後,韓信即由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管理糧餉,仍未得到重用。
韓信心灰意冷,乘月而走,丞相蕭何策馬月下追韓信,終於勸得韓信留下,並極力向劉邦保舉:要想爭奪天下,非有韓信不可。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拜將後,韓信立刻向劉邦剖析天下大勢,並向劉邦提出其分析和戰略。一次,漢高祖問韓信:“你看我能指揮多少軍隊呢?”韓信說:“陛下您最多能指揮十萬人。”劉邦又問:“那麼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項羽分封諸侯後不足一年,齊國發生內亂,項羽於是親率楚軍北上平亂。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出兵東征,當時出征的棧道已被燒毀,不能行軍。韓信提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派了兵士幾百人,裝作去修建棧道,自己卻率領三軍,悄悄地從南鄭出發,偷度陳倉,很快便攻占鹹陽,平定關中。
楚漢之爭中,劉邦彭城慘敗,兵退滎陽。韓信率兵在京城和索城(都在今河南滎陽附近)之間擊退楚軍,使楚軍不能西越滎陽。同時,魏王魏豹附楚反漢,劉邦派韓信領兵攻魏,韓信出其不意地奔襲魏國都城安邑,俘虜魏豹。隨後韓信率軍擊敗代國,這時漢營調走他旗下的精兵到滎陽抵抗楚軍。韓信繼續進軍,在井陘背水一戰,以少數兵力擊敗號稱20萬人的趙軍,虜獲趙王趙歇,繼而成功遊說燕王歸附漢王。
公元前204年,韓信在濰水對陣齊王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他連夜秘密派人將濰水上遊堵起來,這樣下遊河水變淺了。次日,當齊楚聯軍剛剛走到河心,韓信暗令埋伏在上遊的漢軍扒開沙袋,飛瀉而下的大水將正在渡河的齊楚聯軍截為兩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計其數。韓信揮師追殺,齊王逃跑,龍且戰死,韓信陸續平定齊地。公元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受困於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封韓信為齊王。後來,韓信帶兵會合劉邦,以十麵埋伏之計大破楚軍,最後迫使項羽撤退到垓下,韓信令漢軍四麵唱起楚歌,使楚軍喪失鬥誌,項羽眼見大勢己去,自刎於烏江邊。
項羽死後,韓信被解除兵權,並改封齊王為楚王,移都下邳。韓信就國後,經常陳兵出入,漢高祖懷疑韓信謀反,令人將其擒拿,韓信大呼:“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後來劉邦赦免韓信,韓信被降為淮陰侯。後巨鹿郡守陳豨反叛,韓信便與家臣密謀從內部襲擊呂後、太子等人,但為人告發。韓信被呂後誘入宮中,在長樂宮的懸鍾室中被殺,並株連三族。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先後指揮陳倉之戰、京索之戰、安邑之戰、破代之戰、井陘之戰、破齊之戰、濰水之戰、彭城之戰和垓下之戰等一係列重要戰役,每次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其用兵之道,為曆代兵家所推崇,正如南宋哲學家、文學家陳亮所說:“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而大量的戰術典故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為營、四麵楚歌、十麵埋伏等,更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統帥,韓信叱吒風雲、縱橫捭闔,一生無一敗績,為開創兩漢四百多年基業建立了豐功偉績,而他出神入化的指揮藝術和博大精深的軍事謀略,為豐富和發展我國古代軍事科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具有獨特的曆史地位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