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時代的另一麵:漢景帝家事(4)(2 / 2)

劉啟子嗣眾多,除了隻知道聲色犬馬的這幾位之外,也有對文化事業作過相當貢獻的。

先說魯恭王劉餘。前文說過,劉餘本身也是生活驕奢之輩,算不得什麼正經人,尤其是他喜歡營造宮室,耗資繁多。但也正因為這一點,使得他在肆意擴建宮殿時一不小心拆毀了孔子舊宅,結果就在孔子舊宅的夾壁中意外發現了大量古文經傳,有《春秋》《孝經》《論語》等等。這批簡牘日後就推動了武帝年間儒學的發展,同時也使得劉徹意識到民間藏書量的巨大,從而在政府掀起了搜集和整理圖書的熱潮,刺激了社會文化的繁榮,挽救了先秦文化的遺存。

說到劉啟的兒子中愛好儒學的,就一定要提到在景帝前元二年被封到河間國的河間王劉德。其人儒學修養很高,博學好古,喜愛藏書。隻要從民間獲得什麼珍稀書籍他就會把書扣下,找人認真把書抄一遍送給書原來的主人,同時賜給人家金帛,以此來激勵旁人向他提供更多更好的書籍。

正是由於劉德博古好學而且慷慨大度,因而很多人都願意送書給他。他家藏的古書跟政府藏的一樣多,而且他收藏的都是《周官》《尚書》《禮記》《老子》《孟子》這樣的先秦古典。不像淮南王劉安,劉安雖也愛藏書,但他的藏書價值都不高,基本上都是誌怪類的。在古人看來,這些書不是幫助人理解治國之道的好書。

劉德推崇儒學,因而平常身上就穿著儒生的衣服,一言一行也都效仿儒生,當時山東(指崤山以東,泛指關中以東地區)的很多儒生都追隨於他。劉德曾經在拜見劉徹的時候獻上禮樂文章,簡明扼要地在劉徹麵前闡述了儒學要旨,講得很精煉,十分出彩。

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劉德去世,中尉常麗總結他的一生時說道:“他品行端正,溫良恭儉,與人親善,明察秋毫,還常常幫助孤寡老人。”因而劉德諡號為“獻”,按照《諡法》的解釋:“聰明睿智為獻。”可見後人對他評價不低。

但是縱觀景十三王,荒淫者還是占到了多數。比如膠西王劉瑞,此人也是在吳楚七國之亂被平定後封王的。劉瑞凶殘暴怒,而且陽痿,每次和女人發生性關係後都要發病幾個月。劉瑞曾有過一個非常討他喜歡的年輕侍衛,但是這個年輕小夥子和劉瑞的姬妾們淫亂時被劉瑞發現了,從而使得劉瑞憤怒異常。他心想他自己還成天憋著火呢,自己的老婆們卻心甘情願地和別人勾搭在一起。越想越生氣的他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手段殘忍地將這個侍衛連同和他淫亂的那些姬妾,以及他們生出的孩子一並殺死了。

劉瑞常常違抗皇帝的命令,中央的大臣們都喊著要殺了他,可是劉徹一直不忍心下手,結果反倒使得劉瑞越發變本加厲,胡作非為。劉徹扛不住群臣進諫,最後硬是削去了膠西國一半的土地。劉瑞對此十分不滿,於是開始整日不理國政,致使倉庫泄露、財物受損。同時,劉瑞還不讓官員向百姓收稅,更別提向中央交稅了。劉瑞對膠西國自暴自棄,以此來發泄他對劉徹的不滿。

除了不好好治國之外,劉瑞還總是和朝廷派來的官員鬧別扭,隻要是中央派來任職的國相或者兩千石以上的高官,劉瑞都一一搜集他們的過錯來告發他們,找不來過錯的就想辦法把人家毒死。劉瑞很能逞口舌之快,來勸說他的官員無一不是興衝衝地來,灰溜溜地去。而且劉瑞還善於文過飾非,這就使得那些被朝廷派到膠西國任職的官員們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他們聽從劉瑞的話,朝廷就要收拾他們;如果他們幫著朝廷整治劉瑞,劉瑞就要想招收拾他們。

由此看來,劉瑞儼然成了一塊燙手山芋,沒人敢接手,更沒人收拾得了。興趣繁多的他還經常化裝成平民跑到別的郡國去玩,擅自離開自己的封國,並覺得自己瀟灑得不行。

武帝元豐三年(公元前108年),當了四十七年膠西王的劉瑞去世,大約是因為陽痿的緣故,他沒有子嗣,最終被除國,這算得上是大快人心。

再來說說趙王劉彭祖,這人口味蠻重的,在劉非劉建父子間傳了兩回的淖姬後來被劉彭祖搞到手,盡管趙王宮內原先就美姬成群,但劉彭祖一得新歡就把其他的姬妾忘得一幹二淨,一門心思寵愛淖姬。看來淖姬是個絕色美女不假,隻是她在老劉家的兄弟叔侄間傳了三回,似乎節操就不怎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