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很多企業都認識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這是一件好事。但如何運用科學的企業文化建設措施和途徑來建設新形勢下的企業文化,並使之有效落地,是擺在各企業家麵前的主要問題之一。不妨參考以下的企業文化建設措施、途徑和方法。
一、企業家是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動力
企業文化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企業家(領導班子)”文化,因為企業是由企業家進行管理的,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家的決心和行動。企業家應該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對建設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企業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提煉,指導企業文化各個係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強調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通過長遠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感染和鼓舞員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與企業管理相互融合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並不意味著拋開製度管理。沒有較完善的規章製度,企業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但是,不論規章製度多麼完善,都不可能包羅企業的一切活動,不可能從根本上規範每一個員工的行為意識。而企業文化則是一種無形的文化上的約束力量,作為一種規範和理念,彌補規章製度的不足。企業文化對管理的現實指導意義就在於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質,豐富文化管理的內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導向作用。企業文化的優勢是:可以增強企業的內聚力,加強員工的自我控製;能夠激勵員工工作激情,提高生產效率,成為創業動力;有助於提高企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產生極大的協同力;有助於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聲譽,增大企業影響。通過文化對管理的先導作用,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目標,不斷提高企業品位,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企業文化必須得到企業全員的認同
要增強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使員工形成統一的理念,並且貫徹落實。通過在職培訓等形式,增強員工對企業文化係統的認識,讓員工人人參與其中,從“要我做”轉化為“我要做”,才能按照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導個人行為,使之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四、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長期建設和不斷創新
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長期性,在於它伴隨著企業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要使文化理念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必須有“長期作戰”的準備。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業家和員工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去營造、培養和發展。
五、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做到有效落地
企業文化落地才能真正有效,才能促進企業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但有很多企業在塑造企業文化的過程中,隻是把企業文化當作一種“麵子工程”,辦公室張貼文化海報,走道裏擺放文化框,車間裏懸掛一些“催人奮進”的口號,公司展廳裏放上幾塊企業發展和員工活動的展板。這實際上是把企業文化當作一種供來訪者觀賞的花瓶,實質是在“糟蹋”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要協助企業統一思想,規範員工的行為,提升員工的工作激情和信心,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為企業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而不能當作一種供人參觀的擺設。更不是一擲千金後,卻隻換來文字裏的宏偉和宣傳上的繁榮。說到底,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在戰略層麵的投資。既然是投資,就必須講究投資收益最大化。而花瓶般的企業文化隻能讓企業獲取最簡單、最淺層次的投資回報,實質上是一種企業資源的巨大浪費。因此,企業文化的有效落地是符合企業文化建設客觀實際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