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特赦戰犯(2)(3 / 3)

轉眼到了第二年的10月。那時張治中在頤和園介壽堂休養,周恩來托人以黃埔軍校教育長身份,發個通知,邀請在京的黃埔同學到頤和園集會,並囑有家屬的也要偕同參加。為此,周恩來親自給陳毅大將掛電話,囑他一定偕夫人同往。19日上午,黃埔同學都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頤和園。來的人真不少:有張治中及夫人洪希厚,邵力子和夫人傅學文,屈武,陳賡及夫人傅涯,鄭洞國及夫人顧賢娟,侯鏡如與夫人李鬆芸,黃雍,李奇中,覃異之,張治中的女兒張素我及女婿周嘉彬,唐生明及夫人徐來,以及杜聿明、宋希濂、周振強、王耀武、鄭庭笈、楊伯濤等。統戰部副部長平傑三、童小鵬兩位主持。

周恩來和鄧穎超按時到達,大家起立歡迎。周恩來滿麵春風,招呼大家就座。

他對杜聿明等六人到紅星公社插隊的情況,仔細地詢問,然後對大家說:“這次集會是黃埔師生聯歡。這次文白先生在頤和園休養,趁這個機會請文白先生邀約大家來這裏見麵。大家工作得很好,我很早就想和你們談談的。”

鄧穎超也站起來說:“我和黃埔沒有關係,但我對黃埔同學也是很關心的,今天也高興和你們見見麵。”

周恩來轉而對杜聿明等六人說:“你們是第一批特赦的,要做改造的標兵。你們是特赦了。但是過去的曆史罪惡,還是客觀存在不能改變的,不能因為特赦就一筆抹掉了;而人的思想行為是可改變的。赦人不赦罪。大家要引以為戒,繼續改造自己。”

杜聿明等沉沉地點頭:“請總理放心,我們一定按照您指示去辦,繼續改造自己。”

陳賡是個天生的樂天派。有他在哪裏,哪裏就不會寂寞。會餐時,他見大家都不動筷子,就動員說:“來,我們拿出黃埔的精神,把桌上的菜一掃光!”

大家都樂嗬嗬地動起筷子。而宋希濂、杜聿明還是有些心事:宋希濂跟陳賡都是湘鄉人,當年是跟著陳賡報考黃埔軍校的,可是後來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杜聿明握著陳賡的手說:“那時我們兩人同隊,思想進步,頗得你的幫助。後來一失足成千古恨,成為曆史的罪人。感謝黨和毛主席,我今天又和你團聚了。”這也是宋希濂的心裏話,經杜聿明一說,他心裏也舒坦了許多。他敬佩陳賡:真沒想到,他又給我領了條路,而且沒有一點勝利者自居的神氣和訓話式的滿嘴教條。看來,後半生還有活頭……

會餐完畢,少憩片刻,周恩來興致勃勃地問國務院的工作人員:“大家聚會不易,要留個紀念,在哪裏拍幾張照好?”

工作人員引導總理和眾人一行到昆明湖北岸的牌樓前,以巍峨的萬壽山為背景,拍了幾張集體照。周恩來又對杜聿明等六人說:“我單獨和你們照個相吧。”他叫工作人員選擇鏡頭位置,要六人站在他左右,拍完照片,他讓大家自由在園裏活動,他和張治中、邵力子幾位老人回到介壽堂休息,談話。鄧穎超則遊興未已,看到杜聿明在給別人照相,走過去說:“我的技術不好,我給你們照幾張吧。”於是她接過相機,讓杜聿明也站進隊去,選擇曲欄拱橋幾處風景,照了好幾張。

直到下午,大家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頤和園。

經過一段時間的勞動鍛煉,1961年舊曆春節,徐冰部長宣布了任命書。任命溥儀、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周振強、鄭庭笈、楊伯濤等七人,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正式參加國家機構的工作。這個機構是周恩來創議設立的。

當他在1959年一次邀集60歲以上老年人士座談時,建議老人們為教育後代,“把親身經曆記錄下來,傳之後代”,因而建立了這個機構。每月工資一百元,當時供四口之家用綽綽有餘。有分配的公房,專員以及高幹同等享受保健。

1963年11月10日,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召見溥儀、杜聿明等全體文史專員和妻子,並邀請魯迅夫人許廣平、傅作義和夫人、張治中和夫人參加,還有長春起義將領曾澤生,黃埔同學侯鏡如、黃雍等。

陳毅副總理首先致詞:“聽說大家在政協工作的熱情很高,認真負責,表現很好;加之多數人都安了家,紮了根,有所依托,這都是很好的。看來各位都是60歲左右的人了,黨和國家對各位很關心,決定讓各位在新中國裏,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總理很惦念各位,特邀請各位來這裏見麵談談。總理為此打電話通知我,要我來參加。我是政協副主席,對各位也負有責任,很願意來參加這次集會,和各位見見麵。

我現在要問各位一句話,台灣放出一些流言蜚語,說各位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

你們是不是真正自由了呢?不要有顧慮,可以坦率地告訴總理和我。凡是各位感到不自由之處,我們一定采取切實措施,保證各位有充分的自由。”

專員們一聽是為這事,都爭著發言:“我們的生活行動都很自由,一切統由自己安排,沒有任何人幹預,請兩位總理放心。”大家對台灣造謠汙蔑,痛加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