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特赦戰犯(3)(3 / 3)

那天,杜聿明也喝了不少酒。他太高興了,當他看著周恩來那漸漸染霜的華發和日漸消瘦的麵頰,也許他不知周恩來已身染重病,但他知道周恩來為他們這些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心裏不免一陣愴然……

“太原朋友”在召喚

而國民黨的另一位愛國將領衛立煌則遠沒有張治中、邵力子等幸運。

在解放戰爭中,東北丟失給共產黨以後,衛立煌受到撤職查辦的處分。他包了一架美國陳納德“民航隊”的飛機,由北平飛到上海,次日又飛往廣州。到廣州後,下榻於當時廣州最高級的旅館——愛群酒店,準備逃往香港。而蔣介石密布四方的特務觸角早已察覺衛的行動,南京的保密局特務頭子毛人鳳立刻報告蔣介石。

蔣介石即密令廣東省主席將衛扣留,接著派一架飛機,聲稱:“總統接你回南京,派專機來了。”次日,衛立煌偕同夫人韓權華及兩名隨從,登機飛往南京。留下的家屬和其他隨從人員撤到了沙麵旅館內。

衛立煌回到南京上海路的家中,即有憲兵把守,失去了自由。

蔣介石所以幽禁衛立煌,要害是由誰來承擔丟失東北的責任問題,為了給陳誠留麵子,蔣介石還是選擇了有“嫡係中的雜牌”之稱的衛立煌。但他又殺不得衛。

當時呼啦啦大廈將傾,如果作戰失利就落得這般下場,就更無人願帶兵打仗前去送命了。而衛立煌不但跟了蔣介石30年,而且國民黨軍中有三分之一都受過衛的指揮,殺他無疑會加速軍隊離心離德。後來,衛立煌的名字又上了解放軍公布的戰犯名單,並列在第13名。蔣介石疑心他“通共”的念頭打消了一些,對他的監視也放鬆了許多,就等以後將其一起帶往台灣再說。但是後來的局勢連蔣介石也沒預料來得那樣快,他下台了,李宗仁當了代總統。

1949年1月25日,衛家掐斷多時的電話突然震響了,並指名要衛立煌接電話。

衛立煌一聽,竟是代總統李宗仁。李宗仁在電話裏客氣地說:“俊如兄,委屈你了,我已下令恢複你的自由。”衛立煌感激涕零。

有一天,監視的特務拆閱了一封由江北揚州寄給衛立煌的信,特務拿著信,朝樓裏高喊:“有人請衛總司令去當和尚呢!”之後叫女仆送給衛。衛心中明白,這是江北的朋友借當和尚名義勸他去解放區。但衛沒有響應。

不久,一個矮小精悍、滿口江北口音的漢子,徑直登上樓來,走進衛立煌的房間,衛立煌一下認出,這不是北伐前就熟識的李明揚嗎?李明揚曾任長江挺進軍上將總司令、第十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江蘇淮南行署主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後到蘇北解放區。寒暄幾句,李明揚就悄悄跟衛立煌說起真心話:“你可千萬不能去台灣,我跟了蔣介石幾十年還不了解他?張學良就是榜樣,你跟張學良還不一樣,他要不對你下毒手才怪!”

衛立煌大驚:“那你認為我該怎麼辦?”

“逃跑,三十六計走為上。”李明揚堅決地說,“外邊的情況我清楚,一出南京城,就脫離了危險。現在整個京滬沿線都有新四軍,一路平安無事。你乘汽車到上海,隻要上了外國輪船,就算脫了虎口。”

衛立煌與夫人仔細琢磨後,下了逃跑的決心。

除夕之夜,天墨一般黑,而淩晨更是伸手不見五指。衛立煌完全改變了裝束:

穿上老棉袍,蹬上老棉鞋,頭戴瓜皮帽,如同一個鄉間紳士。留了幾十年的一字胡也剃掉了,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鏡,太陽穴上還貼了兩張小膏藥……汽車早已加足了油,他們坐進汽車,車一開,就奔城外的大路而去……他們輾轉來到香港,可日子並不安寧。國民黨特務在香港仍很猖獗。衛立煌時時注意著國內的時局。他曾一連三次寫信給他的老部下陳鐵,叫陳鐵當機立斷,不要錯過時機。他不知道這時陳鐵在貴州已與共產黨的秘密工作人員接上了頭,就要起義了。

1949年9月19日,天氣潮濕悶熱,衛立煌夫婦到海邊散步,回來後,家人告訴他們:“有兩個客人來訪:一個客人高個子,方麵大耳,一個客人留胡子,像日本人,都沒有留下姓名。”衛立煌一猜便知:方麵大耳的高個子一定是楊傑,像日本人的一定是賀耀祖。他立刻到銅鑼灣回訪這兩位客人。楊傑是衛立煌的至交、盟兄弟,1945年曾參與衛立煌製訂收複滇西計劃,平日無話不談,現在他從大陸尚未解放的地區來,一定有不少新消息。

衛立煌到了楊傑的住所,楊傑不在家,他給楊留了一張紙條。楊傑回來看到紙條,就要去找衛,剛要出門,來了兩個人,自稱是雲南總商會派來的人,給楊帶東西來了,要求親自見楊。楊傑見信封上的筆跡是他的熟人所寫,就讓兩個人進來。

這兩個人進去以後,一言不發,拔槍對準楊傑的胸膛便射,又對準腦側開了一槍,楊傑當場被打死在藤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