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特赦戰犯(3)(2 / 3)

這是周恩來的一個特殊安排。那年4月,杜聿明接到要他去參加接待外賓的宴會,頓時感到緊張,因為除了特赦時管理所發給每人的一套布棉服以外,他自己沒有添置新的衣服。時當春末夏初之際,沒有合適的服裝,怎麼好去見外賓呢?弄不好給國家丟臉呢。好在楊伯濤有幾套舊中山服,是他愛人1950年從芷江來北京看楊時帶來的。杜揀了一套淺色的穿上,雖覺短點,但也看得過去。到了人民大會堂宴會廳,他才知道是周恩來和陳毅宴請來訪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周恩來之所以請杜聿明作陪,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蒙哥馬利是非洲戰區地中海戰場的指揮官,杜聿明是中國戰區中緬戰場的指揮官,彼此知名,互相傾慕。蒙哥馬利對這次與杜會見感到滿意,他從和杜聿明的交談中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對被俘國民黨將領的政策,表示讚賞。這個信息很快通過新聞媒介傳到大洋彼岸。後來,周恩來設宴招待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親王時,又邀請杜聿明作陪。開宴前,總理向親王一一介紹參加宴會的人員,輪到杜時,周恩來介紹說:“這是杜聿明將軍。”杜聿明心裏一熱,很久沒有人這樣稱呼他了,他打心眼裏感謝周恩來對他的尊重。

1963年,經過各方的努力,5月20日這一天,杜致禮夫婦送曹秀清到紐約上了飛機,直飛日內瓦。在日內瓦下了飛機,即有我使館人員前來接站。在他鄉遇到本國人,雖然不曾相識,也和親人一樣親熱。在他們的熱情幫助下,曹秀清於6月3日順利到達了北京機場。得到消息的杜聿明,掩飾不住喜悅,穿上節日的服裝,一清早即由家裏動身到機場守候。幾小時後,杜聿明、曹秀清夫婦相見,驚喜萬分。

當他們手挽手喜笑顏開地回到家裏,朋友們都過來圍著他倆齊聲道賀。杜氏夫婦忙不迭地回答:“是啊,分手快15年了,真沒想到還有今天!”文史專員們湊份子在前門全聚德烤鴨店設宴為杜夫妻團聚慶賀。在座諸人頻頻舉杯,恨不得一醉方休……

1964年11月,全國政協根據周恩來的提議,特邀杜聿明、溥儀、宋希濂、範漢傑、王耀武、廖耀湘六人為政協委員。這表明,他們不僅獲得了人身自由,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鬆為了打破中美長期對立的局麵,不惜移樽就教,正式到我國訪問修好,與周總理進行了多次會談,並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美國終於向全世界承認,隻有一個中國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繼之,日本內閣大臣田中角榮也來我國訪問,兩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並建立外交關係。

周恩來總理兩次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國宴,都邀請杜聿明參加。杜聿明為中美、中日恢複邦交無比高興,認為這是新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和執行正確外交路線的必然結果。就在中美恢複邦交前後,杜聿明的女婿、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衝破重重阻力,先後兩次回祖國探親講學。

起先,杜聿明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致禮還活著,兵荒馬亂的年月他們父女倆失散了;他更沒有想到女兒後來嫁給了楊振寧博士。當他還在功德林接受改造時,第一次聽說女婿獲得諾貝爾大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現在,大女兒致禮和女婿楊振寧要一起回國來了,老兩口第一次接到他們要回來的電報,幾夜都樂得沒有睡好。

楊振寧博士一踏上祖國大地,就感受到溫暖。周恩來總理抽出時間,兩次接見和設宴款待楊博士及家屬,每次都是交談至深夜。

雖然周恩來已不年輕,而且疾病常常困擾他。可他在眾人麵前永遠是樂嗬嗬的,精神抖擻。他聽到楊振寧博士稱曹秀清為媽媽,而稱杜聿明為“杜先生”時,立即糾正:“應稱嶽父大人!”

大家都笑了。最後,周恩來又說:“海峽兩岸人為的分裂,國家不團結,不統一,於國於民都沒有好處。”

“希望你們聽從周總理教誨,”杜聿明深情地說,“回美國之後多做些工作,爭取祖國早日統一。你們的根在中國,共產黨是眾望所歸,有發展前途,通過幾十年經曆的比較,我發現並認準了這點。”

杜致禮說:“您老放心,我們一定會盡我們的力量。”

楊振寧博士點頭同意。

1973年暑假,楊振寧和杜致禮第三次回國探親講學,夫婦倆上午到達北京,中午就到杜聿明家進午餐。政協機關怕曹秀清忙不過來,派人協助購買物品,並派廚師代做飯菜。不久,周恩來又在人民大會堂安徽廳宴請楊振寧夫婦及杜聿明夫婦。

杜聿明後來回憶說:“這次宴會氣氛非常親切,周總理對待我們,像一家人般歡聚一堂。”

席間,杜致禮還和周總理開了個玩笑,她鼻子一哼,說:“大陸什麼都好,就是重男輕女。楊振寧是安徽人,酒宴就設在安徽廳,可我是陝西人哩!”周總理聽了哈哈大笑,不以為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