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特赦戰犯(4)(2 / 3)

4月5日,正流連於太湖美景的衛氏夫婦忽然接到北京的電話,說周總理有要事即將出國,想在臨行前會見衛立煌及夫人。他們立即離開美麗的無錫,當晚搭車北上。一路上,他們興奮異常。衛立煌就要見到“太原結識的朋友”,現在的一國總理;而韓權華的心情更為激動,她要見到的是她青年時代的老同學鄧穎超:這世界竟是這樣的小嗬!

第二天上午,火車到達北京時,中央一些領導親自到車站迎接。下午5時,周恩來將他們請到中南海家中,一邊吃飯一邊交談。周恩來詳細地詢問了他們的健康狀況、回來的經過,與衛立煌談起了兩次國共合作的舊誼。鄧穎超和韓權華重敘往事,小飯廳裏不時傳出朗朗的笑聲。聽說周恩來第二天就要動身出國參加第一次亞非會議,還騰出時間和他們長談,後來知道周恩來是剛剛動了手術還不到一星期,他們更是感動。

在周恩來出國期間,鄧穎超親自過問衛立煌夫婦的住房、生活、參觀等各方麵的安排。周恩來從萬隆會議一回來,又和陳毅副總理宴請衛立煌,席間,陳毅還專門談到為何當時將衛列入戰犯名單……6月,衛立煌從北京飯店搬到政府為他們安排在北京東單麻線胡同的新居,周恩來又抽時間專門來看望他們。衛立煌先後擔任了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討論國家軍政建設問題,到南北各地視察訪問。

他在《回到祖國大陸以後》的文章中寫道:“我雖年逾六旬,但自覺較過去更為年輕。今後我當致力於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負祖國人民的關切和厚望。”當是他的肺腑之言。

1956年4月16日,周恩來在北京飯店舉行盛大酒會,歡迎來我國訪問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周恩來向伏羅希洛夫介紹了衛立煌。伏羅希洛夫笑著對衛立煌說:隻要我們團結一致,我們就是無敵的。

周恩來總理說,國共兩黨過去已經合作了兩次。

毛澤東緊接著說:我們還準備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

衛立煌對此深覺榮幸:中共兩位最有權威的領袖是當著他的麵,公開提出“準備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這麼一句意義深遠的話。

1958年5月以後,衛立煌得病,先是咽不下東西,後來突轉心肌梗塞,住入醫院。周恩來和朱德都一再到醫院去看望他。到了衛立煌病重說不出話來時,周恩來握著他的手鼓勵他同疾病作鬥爭,衛立煌的神誌還是清醒的,兩眼流下了熱淚。

1959年隆冬,嚴寒使衛立煌又染上了肺炎,使他一病不起。最後兩天,朱德,這位繼周恩來之後,他又結識的共產黨朋友,一直陪伴在身邊。1960年1月17日,64歲的衛立煌與世長辭。時值大寒季節,西伯利亞有一股較強冷空氣南移,北京降雪。

公祭大會由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主祭。原來周恩來正在上海忙於公事,為了這個公祭大會,他特地連夜乘專車趕回北京,親自到靈堂來主持。

周恩來給李宗仁帶話

衛立煌回歸祖國大陸,使得客留美國新澤西州的另一位失意老人李宗仁深受觸動。他反複讀著衛立煌發表的《告台灣袍澤朋友書》,覺得幾年前他任代總統時,是他下令撤除了蔣對衛宅的幽禁,衛才得以逃離,所以衛是受益於他的。連國民黨這樣一位“五虎上將”的衛立煌都能受到中共領導人的如此善待,我又如何?

他對“和平”一直存有一念。在他由香港赴美國之際,為給日後留下一條回歸之路,特意把與他非常貼近的智囊人物、曾任國民黨中常委的程思遠留在香港。程思遠後來回憶說:“我替李宗仁辦完一切手續後,他決定把我留在香港,我估計他此次赴美治病是一時權宜之計,最後一定要回到祖國來,可能讓我在香港起橋梁作用。”

當周恩來走向世界舞台,出現在萬隆亞非會議上,並發表關於台灣的聲明:

“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民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和緩遠東緊張局勢的問題,特別是緩和台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時,李宗仁特別留意。他寫信給程思遠,囑其同海外愛國人士交換意見,替他準備一個文件,以便在適當時機發表。同時,他自己也提出了一個《對台灣問題的建議》,提出兩種方案,甲案:恢複國共和談,中國人解決中國事;乙案:美國承認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但目前暫劃為自治區,雙方宣布不設防,美國撤退第七艦隊。他奉勸蔣介石拋棄個人成見,以蒼生為念,毋使內戰重起於中國。

周恩來也極為關注李宗仁的動向。他注意到李宗仁態度、立場上的變化,開始做爭取李宗仁歸國的工作。1956年4月下旬,周恩來授意李濟深:設法以你的名義告訴程思遠,讓他來北京一趟,就李宗仁的問題談談。李濟深不僅是資深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李宗仁加入國民黨的入黨介紹人,他的參與對李宗仁是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