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特赦戰犯(4)(3 / 3)

李濟深按照周恩來的意思,當即給香港方麵有關朋友打長途電話,讓轉告程思遠,希望他到北京一談。程思遠雖覺突然,但事關重大,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如約秘密北上。

程思遠沒辦任何手續,也不帶行李,由專人護送回到大陸。這一行程充滿了神秘。4月28日,他到達北京。5月7日晚上,張治中約他到家中吃飯。飯後,張治中說:“明天下午,政協禮堂三樓舉行酒會,招待海外歸僑,周總理為要見你,也來參加,你最好寫一些材料事前由我交給總理。總理說,他1938年在武漢曾經見過你。但是,明天我還是要鄭重地向他介紹你。”

次日上午,程思遠就寫了一份各方對台灣問題看法的報告,交給張治中。下午3時許,程思遠到政協禮堂三樓參加酒會,他正和張治中談話時,周恩來健步走進大廳,雖然過去了十多年,人也胖了一些,程思遠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周恩來。張治中正準備作介紹,周恩來卻已笑容滿麵地向程思遠伸出手來:“思遠同誌,久違了,歡迎你回來!”周恩來說:“我們1938年在武漢見過麵。”程思遠不禁驚奇:事隔18年,他還記得我,真是記憶力驚人。

周恩來又問:“今年多大歲數了?”

“47歲了。”

“身體這樣好哇!”

“很好,我在海外常常遊水。”

周恩來抱起肘來,細心地問:“你這次來有什麼計劃嗎?”

程思遠回答:“沒有,我聽候總理指示。”

周恩來笑了:“我希望你到各地多走走,多看看。比如東北,那是我們的工業基地,你可以去看看嘛!多看點地方,回到海外就多些材料講嘛。”

程思遠說:“我這次來得很匆忙,不準備到外地參觀了,下次再去吧。”

周恩來笑笑點了點頭,當場招呼劉斐、餘心清、屈武他們,說:你們這幾天多花點時間,陪程思遠到附近去看看,大家談談,談談祖國這幾年的情況。過幾天,我們再詳細談談。

四天之後,周恩來在中南海紫光閣宴會廳設午宴招待程思遠。參加的還有李濟深、張治中、邵力子、黃紹、劉斐、屈武、餘心清、劉仲容、劉仲華和李克農、羅青長等人。50年代中期,是周恩來政治生涯中又一輝煌時期。午飯前,周恩來顯得既輕鬆又愉快,充滿活力。他和程思遠交談著:“今天我同你見麵,是建國以來,我們共產黨人第三次同國民黨人接觸。第一次是葉劍英元帥在廣東同前中國銀行總裁張公權接觸,葉帥你見過的吧?”

程思遠說:“見過。他當八路軍總參謀長時,也是1938年,我們請他在武漢給廣西學生軍做報告。”

周恩來接著說:“第二次,是我找龍繩武。龍繩武你熟吧?”

程思遠知道:“他是龍雲的兒子。還有個哥哥龍繩文在美國。”

周恩來說:“第三次就是你了。”

午飯後,周恩來毫無倦色,繼續與程思遠在客廳裏交談,一談就是三個小時。

從中國革命和建設、國共兩次合作談到現在國家對國民黨人的希望。他特別強調:

我們國家當前的對內對外政策,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為建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按照這一方針,我們主張愛國一家,團結對外,以誠相見。過去,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人曾經兩度並肩作戰,反對帝國主義。我們希望將來有第三次的國共合作。有人說,過去兩次國共合作,結果凶終隙末(語出《後漢書·王丹傳》,指原先好友,終成仇敵),但是追源究始,責任不在我們。這是事實俱在,有目共睹的。

總理說,從現在起,我們不派人去台灣工作,我們不在台灣內部製造分裂,我們希望台灣全部過來。台灣當局如要了解國內情況,盡可以派人來大陸考察,我們將提供一切幫助,他們不必派特務來進行破壞活動。國民黨軍政負責人員來大陸探親、訪友、觀光,我們將給以各種方便和協助,並保證他們來去自由。

談到李宗仁,周恩來說:“李宗仁先生去年主張台灣問題由中國人自己協商解決。我看了很高興。這是李先生在海外心懷祖國的表現。請你向李先生轉達,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我們讚成中國的一句古話‘和為貴’;我們歡迎李先生在他認為方便的時候回來看看。”程思遠當即表示願為此加倍努力。周恩來也說道:李宗仁的意見很好,隻有一條我不同意,他主張台灣非軍事化,這怎麼可能呢?就是台灣回歸祖國以後,還是需要軍隊保衛嘛!

程思遠回到香港後,花了幾個晚上,把回國的經曆、感受和周恩來要他轉達給李宗仁及海外人士的話,寫了一封長信。因為篇幅太長,他分裝了幾個信封,寄給遠在美國的李宗仁。

李宗仁回信表示不快,謂此行關係重大,事前何不相商?並申明他雖提出對台建議,但其中間立場迄今未有任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