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特赦戰犯(6)(3 / 3)

這年6月,陳誠在台灣剛剛去世,所以就陳誠這個人,周恩來多說了幾句,他對李宗仁說:“陳辭修是愛國的人,他堅決反對美國製造兩個中國,可惜他身體不好……他臨終時留有遺囑。台灣當局要修改發表,他夫人反對,說要麼不發表,要發表必須原文發表。”旋即說了一遍陳誠的遺囑。

李宗仁說:“總理,這次回來,就再也不走了。宗仁願將有生之年,報效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對反帝愛國事業有所貢獻。”

周恩來含笑說道:“李先生說回來不再回去了,但是,‘四大自由’還是要講的。1963年11月間,我曾請程思遠先生轉達了‘四可’的內容。現在,我們還要重申來去自由。來去自由,不單是你的問題,還有你太太。你太太還可以去香港。

去年我曾向羅隆基、章伯鈞宣布,你們現在想出去,我們歡送,在外邊住不慣,還可以回來。”

7月20日上午,周恩來同李宗仁夫婦一起乘車到了上海虹橋機場。周恩來乘一架專機先行。臨上飛機時,他對李宗仁說:“我先飛20分鍾,我在北京歡迎你們。”

以後,為了幫助李宗仁準備記者招待會,周恩來按照李宗仁的請求,專門推薦了幾個人做顧問或參謀。這幾個人是《人民日報》社社長吳冷西、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龔澎、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張彥和中宣部副部長姚溱。這都是周恩來信得過的“筆杆子”和“外事通”。但他仍把他們招至辦公室,交代此事應如何做好:“李德鄰先生去國十六載,這次毅然歸事,很不容易。這次,李先生要舉辦中外記者招待會,請我推薦幾個人去幫忙,做參謀或顧問吧。我決定推薦你們四人前去。你們的任務隻是從旁幫助,提供參考性的意見,一切均要尊重李先生,由李先生自己決定。隻提供情況,如外國記者關心什麼問題,可能提出什麼問題。他有疑難也可以坦誠相告,但他怎麼講,完全由他做主。講話稿不用我們起草,他身邊的程思遠先生曾長期當過他的秘書。如果李先生一定要聽聽我們對他在記者招待會上講話的意見,可以請他考慮六條:一、曆史舊賬可以不提;二、重點講講回國後,尤其參觀東北後的觀感;三、中美關係可以談,但以少談為好;四、中蘇關係可以不談;五、對台灣方麵以態度平和、留有餘地為好;六、對記者當場提出的問題,可以據實回答。”

過了兩三天,李宗仁就將吳冷西等四人請到他的住處,商量準備開招待會的問題。吳冷西等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向他提供了中外記者的情況和他們所關心的問題。

李宗仁也大致談了他的打算,隨後就要程思遠同他們一起交換意見。程思遠再三要求顧問們提些建議,吳冷西等起先還是說請他按照李先生的打算辦就行了,最後才根據周恩來交代的六點意見,委婉地向他提了一些建議,並一再說明隻供參考,最後意見由李先生定奪。又過了幾天,程思遠約顧問們相聚,拿出李宗仁準備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稿,征求意見。吳冷西等看到其中有些問題並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如中美關係、中蘇關係還是談了許多。但對台灣蔣介石方麵的態度倒是平和、留有餘地的。顧問們按照周恩來事先的要求,沒說什麼,隻就講話稿中個別文字提了一些意見。

為了開好招待會,周恩來讓自己的隨身翻譯冀朝鑄為李宗仁做招待會的現場英語翻譯。冀朝鑄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英語流暢,反應靈敏,是國內最好的翻譯,李宗仁十分滿意。這次記者招待會開得十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