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設立“反攻”機構,全力進行“反攻”準備。1962年初,國民黨當局成立了以蔣介石、陳誠為首的“最高五人小組”(又稱反攻行動委員會),作為“反攻”大陸的決策機構。
1963年11月,蔣介石在國民黨召開“九大”之際,大力鼓吹“反攻大陸”,提議籌組“中華民國反共建國聯盟”。他在大會上叫喊:
“本黨中央前後籌組反共聯盟及擬訂反共建國共同行動綱領之議,當以審慮未周,延未施行,現一切反攻準備,既已新近就緒,而在複國建國整個過程中,尤複經緯萬端,非舉國意誌更加集中,才智更加發揮,行動更加一致,不足以迅赴事功,加速勝利。九全大會,允應掌握時機,恢宏襟袍,以興海內外仁人誌士才智俊賢,推誠合作。中正盱衡全局,深覺此時籌組並召開反共聯盟,實為符合全國願望之舉措。”
蔣介石提交的議案無人敢違,自然為大會通過,並決議“遵照總裁指令積極貫徹”。
翌年4月30日,“行政院”成立“反共建國聯盟”籌委會,由一生反共的穀正綱掛頭牌,其他成員均多為蔣介石的準嫡係與忠臣。
第三,糾集軍隊、特務準備竄犯大陸。在籌集“反攻”經費與建立“反攻”組織的同時,蔣介石還下達了“征兵動員令”,提前開始下半年的“現役征集”。蔣還下令各部門將台灣的各類輪船、漁船和車輛,納入“船舶、車輛動員編組”。為了吸取在大陸失敗的教訓,蔣在“反攻”前不斷對部下進行“反攻”政治教育,開設戰地政務班,為未來登上大陸培訓黨政幹部。
美國對蔣介石的一意孤行,越來越不安。他們認為對大陸采取大規模的戰爭過於冒險,可能會使中蘇重歸於好,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從切身利益考慮當然要求台灣不要輕舉妄動,肯尼迪總統警告蔣介石:“台灣如對大陸采取軍事行動,無異於自殺。”“台灣如出兵大陸,將違背‘台美協防條約’。”
蔣介石一看後台老板真急了,隻好強按下心頭之怒,在鳳山一次軍事會議上,以美國不讚同和信守“台美協防條約”作為借口,宣布暫緩軍事反攻,改由情報機構派遣特工人員偷襲大陸。
經蔣介石批準,特務頭子、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二組主任兼“國防部情報局”局長的葉翔之具體部署代號為“海威”、“班超”等的派遣任務,將大批武裝特務驅往大陸沿海,企圖配合大陸所謂“抗暴”運動,擾亂社會,顛覆人民政權。可悲的是,這些從海上或空中派往大陸的特務,無一漏網地被大陸沿海軍民捕獲。許多人驚魂未定,就被繳了械。
1963年11月5日,《人民日報》為此發了社論:《祝再次全殲美蔣武裝特務的重大勝利》。文中說道:“竊據台灣一隅的蔣介石集團,在凶惡的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一再動員它的特務機構,拚湊特務武裝,和美國駐台灣的特務機構共同策劃,從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的一年時間內,除了派遣六股武裝特務,在越南沿海地區偷渡登陸以外,還先後派遣了24股武裝特務,連續在我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沿海地區偷渡登陸和空中降落。最後,他們竟變本加厲,進一步同南越和南朝鮮的美國傀儡集團互相勾結,利用南越和南朝鮮的島嶼作為跳板,妄圖擴大對我沿海地區的小股武裝騷擾活動。這是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對我國人民的嚴重挑釁。但是,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集團的這一係列罪惡活動,在我強大的英勇軍民高度警惕和堅決打擊下,都徹底失敗了,24股武裝特務先後被全部殲滅了。他們再一次派遣來的美製U—2間諜飛機,竄擾我華東地區上空,也被我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