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恩怨遠去(1)(2 / 3)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林彪曾受命前往重慶,麵見蔣介石,為毛澤東主席與蔣的談判打前站。林彪見了蔣,顯得畢恭畢敬,口口聲聲地稱“校長”。蔣說:“你們共產黨還讓這樣稱呼嗎?”林彪謹慎地答道:“我盡管在共產黨內,將來校長一定曉得我能為國家做什麼事。”當著蔣介石的麵,林彪不敢長談,他表示有一些“意見”想通過蔣的心腹詳談,然後轉達給蔣。蔣即傳喚軍統局副局長鄭介民(也是黃埔生),當著鄭的麵說:“林彪同學有些事情要與你充分交換意見。”鄭介民即與林彪在嘉陵江畔的一家小飯館吃了一頓飯,作了幾個小時的長談。隨後,鄭介民向蔣遞交了一份很長的報告。60年代陶希聖查閱過這份鄭介民所寫的長報告,至今仍保存在台灣陽明書屋(該書屋專門保藏蔣生前的檔案文獻資料)。

60年代蔣介石斷言林彪不會忠於毛澤東,是基於抗戰時林彪在他麵前的直言不諱,而且蔣手裏頭也確實掌握了一份有關林彪所述意見的長篇報告。林彪死後,蔣介石很難過,幾次對秘書陶希聖提起:“可惜當初不相信林彪而不敢建立這條內線。”

此後,國際上發生了一連串事件,蔣介石身體也一天不似一天,他再次感到“反攻大陸”實在是遙不可及了。

遠在美國的尼克鬆,也為中國突然發生的變化憂起心來。

盡管他不知道林彪摔死的事,但知道9月中旬以來,已經有五天時間中國所有的領導人都沒有在公共場合露麵:既沒有在報紙上出現,也沒在電視上露臉。

在最近這五天,機場關閉了,所有的軍用飛機、民用飛機都沒有起飛。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發生了大事,軍隊已進入“一級戰備”。

最為明顯的是,一年一度的國慶遊行被宣布取消了。

基辛格也十分擔心。從報告的材料揣測,中國國內發生了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

他隨時將這些情況報告尼克鬆。

“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尼克鬆的心直往下沉。為了與中國打開關係,苦心策劃了兩年,難道又要出意外?總統深知一個國家的政策往往會隨著領導人的更迭發生變化,對“鐵幕”後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尼克鬆情緒受到影響,那幾天常常無故動怒。

9月21日,美國駐巴黎武官沃爾特斯將軍與中國駐巴黎大使黃鎮作了接觸,安排總統訪華及基辛格第二次訪華的聯係工作還在進行。這件事才使尼克鬆、基辛格不安的情緒有所緩和。據沃爾特斯將軍報告,黃鎮的態度照樣很爽快,這表明安排總統訪華的事沒有中斷。

9月23日,尼克鬆對底特律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說稱,他並不認為,中國突然發生的政治動蕩會影響他去大陸旅行的計劃。

再經過巴黎秘密渠道的磋商,到10月初,中國方麵答複同意美方在10月5日公布基辛格第二次訪華的日程。尼克鬆和基辛格這才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毛澤東“沒有想到”的勝利

1971年10月20日中午,基辛格一行到達北京。下午,周恩來即同他會談。當晚9時許,毛澤東約見周恩來和參與中美會談的葉劍英、姬鵬飛及熊向暉、章文晉、王海容、唐聞生。

周恩來彙報說:“基辛格事前沒有經過黃鎮大使通知我們,今天突然告訴我,尼克鬆明年訪華結束前,應該發表中美聯合公報。不發表公報,人們會認為他同中國領導人的會談沒有成果,是一次失敗的訪問。如果等他來了以後才起草公報,時間太倉促,肯定搞不好。他這次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同我們談公報。他準備了一個草案,尼克鬆已經看過,讓他全權處理。在他回國以前,要把公報定下來。我覺得,搞一個雙方都能同意的公報很困難。要不要搞,請主席指示。”

毛澤東仰靠在沙發上,頭枕著沙發背,轉動了一下眼珠,噴著煙說:“等他交出草案再研究。要搞,就搞個好公報,不搞屁公報。總而言之,尼克鬆來,發表公報也行,不發表公報也行。”

周恩來點點頭:“這樣好。我們就能處於主動地位。”

毛澤東問道:“聯合國大會前天開始辯論中國代表權問題。為什麼尼克鬆讓基辛格在這個時候來北京?”

葉劍英元帥猜想著:“大概他認為美國的兩個提案穩操勝券。”

毛澤東又問:“大會提案過半數讚成就能成立,過半數要多少票?”

學者型的外交官章文晉說:“現在聯合國會員國總數是131個,過半數就是66票。”

毛澤東:“三分之二要多少票?”

章文晉:“88票。”

毛澤東:“當年曹錕還能收買些‘豬仔議員’,如今美國掛帥,日本撐腰,還有十幾個國家跑腿,搜羅66票,不在話下。”毛澤東轉而問熊向暉,“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你們叫‘兩阿提案’,能得多少票?”

熊向暉答道:“今年‘兩阿提案’內容和去年一樣。去年得到的讚成票是51票。從去年聯大表決到現在,同我們新建交的聯合國會員國有9個,加上很快就要建交的比利時,一共10個。他們都會讚成‘兩阿提案’。這樣,今年‘兩阿提案’可能得到61張讚成票,這是滿打滿算,離過半數還差5票,實在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