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最危險的時候(6)(2 / 2)

辦公,團員們白天閱讀文件,下午5時茶點漫談,交換意見。

日本代表團人員極少,除團長之外有一位陸軍武官和一位海軍武官。三人每天用大部分時間坐在船頭研究帶來的地圖。地圖詳盡得令人吃驚,粗形的房屋和樹木都應有盡有。這也說明他們為侵略中國已精心策劃良久。

中國代表除極少數外,都在船上不分晝夜地大打麻將。國聯秘書廳的中國官員吳秀峰對此很看不慣,對中國代表團的秘書長王廣圻說:“我們國家正處在存亡關頭,如果我們仍不振作,就會亡國!日本人天天研究侵略中國的計劃,我們卻在這裏日夜賭博,這不是讓外國人更看不起我們嗎?”

翌日,王廣圻告訴吳秀峰,他們決定白天不再打牌。可是他們從此改為通宵賭博,白天睡覺。究其原因,是國民黨取得政權後,自己培養的外交人才很少,“九一八”以後,隻好起用北洋政府的外交人員,顧維鈞是這樣,跟他進來的舊部也不少,素質不高。

張學良在北京宴請李頓調查團,訴說了東北日軍行動的非法性。其實張學良心裏很明白,國聯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隻是空口說說,對日本不能施加任何影響。

所以他除了盡可能陳述不平,讓人們分清黑白之外,別的事他不能做。他對國聯已不抱太多希望了。

國聯調查團的報告書,於1932年9月4日在北平完成,9月30日送達中、日兩當事國。10月2日在日內瓦與南京、東京同時發表。報告書內容計10章,達139頁之多。該報告書在前半部確認“滿洲是中國的領土”(第二章),並斷定“九一八事變不能認為日本軍是出於合法的自衛手段”(第四章),但在後麵又認為東北有其“特殊情況”,“即使恢複九一八以前原狀,不過徒使糾紛重見,無濟於事”,“維持及承認現時組織(即‘滿洲國’)也並非適當”(第九章)。這種前後矛盾的報告,其總的意圖就是調和。

這樣的報告書,連蔣介石看了都直搖頭,卻也無奈。他的主要精力還在“剿共”上。

正遭受蔣介石圍追堵截的工農紅軍指揮部,以民族利益為重,還是派出人員和馮玉祥、李濟深等抗日反蔣力量聯絡,組織抗日同盟軍,以便與日寇浴血奮戰。中調查團在“九一八事件”現場調查。

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民主政府繼5月9日發出《反對國民黨出賣淞滬協定通電》後,再次發出強烈通電:“李頓報告稿公開地最無恥地宣布了共管中國的計劃……中央工農民主政府號召全國民眾武裝起來,以革命的民族戰爭來粉碎李頓的報告稿……”

在通過李頓報告書之後,中國方麵急盼著國聯能對日本加緊製裁。但結果是雷聲大,雨點越來越小。日本對中國東北的侵略並未停止。

蔣介石廬山遙控,簽城下之辱

由於國民黨政府自動放棄熱河,僅七天工夫,日本侵略軍僅一百多人便在1933年3月4日不費一槍一彈占領了熱河省會承德。然後日軍又繼續發動向長城各口的攻擊。企圖一鼓作氣而下華北。山海關、熱河相繼失陷於日寇之手,全國輿論嘩然,同聲譴責南京的軍事和外交政策。張學良也遭國人攻擊。3月8日,張學良打電報向南京政府辭職。這時,在第四次“圍剿”革命根據地戰爭中遭受慘敗的蔣介石,已於3月6日離開南昌行營,前往河北石家莊。此時全國輿論攻擊的矛頭主要對準蔣介石。3月9日,蔣介石約張學良在保定會晤。下午4點,在蔣的專車上,蔣介石不待張學良開口,就板著臉先向張說:“我接到你的辭職電報,很知道你的誠意。

現在全國輿論沸騰,攻擊我們兩人,我與你同舟共命,若不先下去一人,以息全國憤怒的浪潮,難免同遭滅頂。所以我決定同意你辭職,待機會再起。”

蔣介石要求張學良次日即飛上海,免部下夜長夢多,並說張到上海後趕快出洋治病,出洋的名義和手續,他已妥為安排。蔣介石乘車返石家莊。張學良抱頭痛哭,對隨從說:“蔣先生對日仍以外交為主,並想用黃郛(親日派)到北平來主持政務,專辦對日外交……人罵我不抵抗,我也不辯。但下野後,天知道我這不抵抗的罪名要背到哪天呢?”

蔣介石繼續在軍事上退讓,把希望寄托在交涉活動上。

親日派黃郛到華北之前,日本東京方麵曾派人到上海對他說:“倘蔣介石找您辦理華北對日涉事項,日本因為您的關係,願意讓步,先處理長城以裏的戰區,可以停戰,並可將日軍占據的地方交與華方。至於滿洲國的溥儀,我們既能請他來,也可以請他走。”黃郛得此底牌,所以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就一口答應,到北方來任華北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一職,辦理華北對日交涉。

他帶的一班人馬,幾乎是清一色的所謂日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