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黃土地不拒絕握手(2)(1 / 3)

“你們美國人同我們共產黨人的任何接觸都是好事。我們歡迎在這裏設觀察組,它有益於打敗日本。”毛澤東像是對著許多人在說,“美國會發現我們比國民黨更加容易合作。我們尤其希望了解華盛頓當前對共產黨人的態度。它是否承認共產黨是一支抗日的積極戰鬥力量?它是否承認共產黨是爭取在中國實現民主的一股有影響的力量?華盛頓將根據什麼來決定它對雙方內戰的態度?它將怎樣保證國民黨不利用美援來對付共產黨?”

毛澤東連珠炮似的反問,使謝偉思頗感局促,他坦率地反詰道:“你們不怕美國的民主嗎?中共能與美國合作嗎?”

毛澤東幾乎忍不住要笑出來:“我們連侵占中國半壁河山的日本都不怕,也不會害怕美國的民主影響。與此相反,我們將歡迎這種影響!我認為,美國無須擔心我們不給予合作,我們也願意得到美國的援助。遺憾的是美國政策在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之後,現在似乎搖擺起來。”

謝偉思說:“不再支持一個並沒有不友好舉動的政府,這在外交上是講不過去的。公開承認一個政府,又支持它的反對黨,是幹涉這個政府的內政,顯然是不應當的。”

毛澤東:“美國已經幹涉那些駐有美軍、實行美援的國家的內政了。這種幹涉也可能是盲目的、間接的,然而卻是不可否認的。對美國來說,向包括共產黨在內的一切抗日力量提供援助,並不是幹涉內政。僅僅援助國民黨才是幹涉內政,因為這樣會使國民黨繼續與人民為敵。有益於中國人民切實利益的‘幹涉’並不是幹涉,它將受到人民大眾的歡迎。”

周恩來插話問道:“史迪威將軍怎樣?聽說蔣介石對他掌管美援非常不滿,多次提出撤換?”

“是的。他與蔣介石的關係一直很僵。羅斯福不久還要派赫爾利特使來華。”謝偉思憂慮地說。

“我準備給他寫一封說帖,我們要求國民政府和同盟國,給予我軍應得之供應和援助,至少應獲得美國《租借法案》分配給中國的軍火、物資全數的二分之一。”

毛澤東接著周恩來的話講:“我曾邀請赫爾利到延安,親自對共產黨做出估價,但沒有得到答複,我對此很關心。”

“請閣下放心,我將再次向赫爾利和美國政府轉達主席的熱情邀請。”謝偉思又想到一個問題:“主席先生能談談中共與蘇聯的關係嗎?”

毛澤東遲疑了一下,少有地謹慎起來:“蘇聯參加遠東戰爭或中國戰爭的建設,這將完全取決於蘇聯的情況。蘇聯人在戰爭中已經遭受巨大的犧牲,將忙於他們自己的重建。我們並不期望蘇聯的幫助。再進一步說,國民黨由於患有反共的恐懼病,所以它也是反蘇的,因而國民黨同蘇聯的合作是不可能的。至於我們去尋求同蘇聯的合作,那隻會造成中國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因為中國已經是夠不統一的了!”

“你的意思是蘇聯將反對美國人……”

“不。蘇聯不會反對美國人對中國的關心,如果這種關心是建設性的和民主的。”

“你們與蘇聯的關係如何把握呢?”

“我們首先是中國人,我們尋求友好關係,但我們不聽任何人的指揮。我們要自己決定自己的事,要按中國的實際情況運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的回答坦率而又富有挑戰。並幽默地補了一句:“美國與中國共產黨從相識到相親,總不是一廂情願吧?”

毛澤東的幽默感染了謝偉思,他開玩笑地提到:“美國的一些實業家可能對‘共產黨’的名稱有疑慮。”

毛澤東笑了:“變名稱是可以的,不過人們是否知道共產黨並不是可怕的?就是最保守的美國商界,也難對我們的政策提出異議!”

謝偉思對此刻骨銘心,30年後還津津樂道:“談話總是妙趣橫生、引經據典、一針見血、出人不意,似乎不假思索就立即得出恰當而明確的結論,把談話引入難以預料和變幻無窮的境界。他不感興趣的問題是很少的,他博覽群書,幾乎無所不知。”

赫爾利被中共“救護車”接走

赫爾利於10月17日與中共代表林伯渠、董必武進行了第一次會談,一開始就拿出他那雄辯者的姿態,並且微笑著,兩片紅紅的大嘴唇裂開著露出一口白牙,誇誇其談:“我是代表羅斯福總統來促使中國團結,決不對黨派有所偏袒,分配物資也不偏重某一方。中共武裝的組織和訓練都好,力量強大,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種因素;蔣介石是全國公認的領袖,但他的政府不民主,他對中共的態度已變緩和,他同意我與你們會談,也允許我必要時去延安。”

林伯渠和董必武對望了一眼,樂嗬地說:“好哇,我們代表中共歡迎你去延安,對您所談表示讚賞。”

18日,舉行第二次會談。赫爾利熱情不減雲山霧罩外加手舞足蹈:“國共合作,對抗戰與國家都是有利的,中共應取得合法地位,有言論出版集會的自由,軍事領導機構中應有中共人員參加;美軍很快就要在中國海岸登陸,但國共不團結,美軍要雙方接洽,對軍事行動有大妨礙;你們過去對國民黨寬容忍耐,以國家為重,這是很值得稱讚的,建議你們不用‘共產黨’這個外國名稱,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反感……”

兩位老布爾什維克起初以為這老小子是信口雌黃,越聽越糊塗,漸漸才辨出味兒來,亂草之下原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