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大元帥寄望後生(1)(2 / 3)

這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出兵青島和膠濟鐵路沿線,奪取了德國在山東的侵略地盤。中國留日學生憤而歸國從軍,抵禦外敵。錢大鈞也於同年年底回國,應召赴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學習。1915年袁世凱稱帝,錢大鈞極為憤慨,在校不斷發表演講,並聯合同誌,積極倒袁。袁世凱則不斷派兵鎮壓,到處搜捕革命黨人。錢大鈞被湖北都督王占元懷疑,無法留在武漢,於是秘密轉到上海,先在《時事新報》擔任日文翻譯;一個月後,鈕永建在淞江重建舊部,他赴淞江,幫助鈕組建新軍,來往於上海及附近地區,配合蔡鍔等在雲南發動的“護國運動”。1916年袁世凱死後,錢大鈞重返二預校學習。同年12月畢業,升入保定軍校第六期炮科。第二年,他以優異成績被選送日本士官學校,在中國學生隊第十二期炮兵科深造。1919年6月,錢大鈞畢業後返回保定軍校任第八期第四隊分隊長。

在第八期以前,軍校曆來是按各兵科編隊,分別訓練教育的。第八期對學生編隊做了一次改革。第一是編成混合隊,隊長由少校提為中校級。生活管理和一般軍事教程課都按混合隊進行,在各兵科訓練時再分開進行。

在第一階段訓練中,學員陳誠感受最深的是從日本士官學校回來的區隊長們,錢大鈞就是一個。他在日本看到的軍事教育訓練,對照國內情況,常常大聲疾呼:

“我們看到日本的情況,對國內的軍事教育非常恐慌,我們一定要迎頭趕上!”當然也有些教官不以為然。兵器教官葉秉甲,因為改製後由中校降為少校,心懷不滿,講課時敷衍塞責,學生們對他很反感。他在日本留學時與當時山西督軍閻錫山同班,而閻的學業較差。葉就借此嘲笑成績不好的同學:“閻錫山功課不好能當督軍,你比他還差,將來能當大總統了。”一時傳為笑話。

到了1920年直皖戰爭一起,軍校的太平日子被打破了。

直係的殘兵到保定後,占用軍校校舍為收容營房。這些官兵被欠餉數月,發生嘩變,將軍校洗劫一空,並放火燒房。軍校隻好停辦。陳誠他們流落京城,組成一個複校同學會,奔走呼籲複校,但沒起什麼作用。工兵隊同學張煦光異想天開,穿上軍校的軍官服,拉著一輛人力車,在北京大街大呼招攬乘客,被各家報館以“軍官學生拉洋車”為題大加渲染,轟動一時。在此兵荒馬亂之際,陳誠去廣東投粵軍一師三團,他景仰孫中山的革命,1920年,他加入國民黨。1921年10月,停課一年多的保定軍校複課,他又回校學習。軍校再開學時,已傷了元氣,老教官紛紛離校,剩下的教官許多不稱職。兵器教官徐廷彥,上課時不講課,專在黑板上寫筆記。

學生就編了一首順口溜諷刺他:“兵器教官徐大眼,一上講堂三不管。粉筆用了七八根,筆記寫了幾黑板。”學生對官長有時也不敬。輜重教務長趙協章,身短粗胖,外號“臼炮”。這位“臼炮”性情和善,行動遲緩,有的同學欺負他老實,見他老遠走來,故意逗他:“臼炮老丈人!”氣得他手腳亂顫地罵:“我有閨女也不嫁你這個調皮學生!”

孫中山為了重建革命政權,於1921年4月在廣州召開了國會非常會議,通過了《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被選為非常大總統。身在北方的錢大鈞,把廣州看成是革命的根據地,從思想到行動都傾向於革命,引起軍閥的懷疑。他隻好辭去炮兵隊隊長的職務,毅然前往廣州,投入粵軍。

1922年春,直奉戰爭爆發,雙方在京漢線上擺開戰場,保定是直軍大本營,集結重兵征發糧草車輛,情況很緊張。軍校大有複蹈第一次浩劫的危險。第八期學生便在6月下旬草草畢業。陳誠被分配到駐紹興的浙江陸軍第二師第三旅第六團三連見習。當時浙江軍政大權操在夏超手裏,他雖是青田萬阜鄉人,但與陳誠家素不相識,也不照顧,隻給陳誠個排長職。陳誠個子又矮,又備受同鄉長官章培等人的奚落,現實讓他再一次陷入困境。那時杜誌遠的兒子杜偉,在第二師任少校副官,常與陳誠往來。在閑談中,知道陳誠很苦悶,希望親友幫忙找出路。

這時,八期同班的班長鄧鳴漢任職建國粵軍,一再來信邀陳誠去廣州。陳誠本來就討厭夏超的為人和對他的冷遇,便決意去了廣州。

南下廣州的錢大鈞在粵軍第一師鄧鏗部任少校參謀,供職一年,先後參加了西江戰役、贛州戰役和討伐沈鴻英、林虎之役。由於這些戰役所有的計劃與命令均出自錢大鈞之手,因而深得鄧鏗的信賴,1923年升任中校參謀。

這時,由日本畢業回國的何應欽,被黔軍總司令王文華邀回貴州相助,並將其妹妹嫁給何應欽,委任何應欽為貴州講武學校校長和少年貴州學校校長。後任黔軍第五旅旅長兼貴州警務處處長、黔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何由此名聲漸起,嶄露頭角,成為貴州新派中的核心人物。何應欽的家鄉貴州興義縣,以劉、王、何三大家族最為顯赫。在劉氏家族的提挈培植下,他們的姻親以王文華為代表的王氏家族,以何應欽為代表的何氏家族,先後崛起,在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的近百年裏,興義劉、王、何三大家族中,相繼出現了不少對貴州乃至全國軍事、政治有重大影響的顯要人物。但是隨著王文華在滬被刺,新派失勢,何應欽也離黔經滇出亡廣州。在此他與錢大鈞共事。錢、何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為日後能在軍界升遷,邁出了第一步。